资源描述
一、导 入,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 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治理国家须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 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唐代杜牧的阿房 宫赋就是其中之一。,华罗庚中学语文组 刘鎏,杜牧(公元803852),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著名宰相和史学家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考中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也曾作过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杜牧虽年轻时即有抱负,但因性情耿直而在仕途颇不得意,晚年逐渐保守消极。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故号为 “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阿房宫赋,杜牧,阿房宫赋,(一)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p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ch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文指赋的貌。 赋 形式上: 1)用词:辞藻华丽。 2)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阿房宫,正音(先掌握文注中生字,补充如下),阿房宫赋,(一)、听示范朗读;,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春 光 融 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指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第三段,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使负栋之柱,多於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於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第四段,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理解大意(不求“信”,而求“达”、“雅”。),第一段:,补充注释: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冷”,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参考译文:,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砍光了,阿房宫(建成)出现了。(它)覆盖绵延三百多里地,(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一直到达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缓缓流动,进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走廊萦回曲折似人腰,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各依地势,攒聚对峙。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道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哪里来的龙?(两层)通道跨跃天空,没雨过初晴,哪里来的虹?高高低低令人迷蒙,分不清是西还是东。台上传来温柔的歌声,像春光一样暖融融;殿里舞袖拂动,风雨降临般的冷飕飕。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气候(却)不同。,第二段:,补充注释: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参考译文:,六国的嫔妃,王侯的女孙,离开(自己的)楼阁宫殿,乘辇来到强秦。早晨唱歌,晚上弹曲,当了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光晶莹闪烁,那是打开了梳妆镜;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早晨起来梳理鬟鬓;渭水涨起了油腻,那是洗完脸倒掉的胭脂水;烟雾升腾,那是在烧椒兰熏香;雷霆忽然震响,那是宫车过去了;辘辘车声越听越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每寸肌肤,每种姿容,都极尽骄美;久立远看,盼望得宠;有的三十六年没有见到(皇帝)。燕国赵国的收藏,韩国魏国的积蓄,齐国楚国的精品,(是)多少代多少年,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能保有,运到这里。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满地,秦人看到这些(东西),也不很爱惜。,第三段:,补充注释: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南亩”即“田亩”。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 “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呕哑”,形容乐声嘈杂聒耳。,参考译文:,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秦朝统治者喜欢纷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为什么搜刮别人到了一丝一毫,(而)挥霍起来像用泥沙(一样不加珍惜)?那撑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民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闪闪发光的钉子,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参差交错的瓦缝,比一身衣服上的丝缕还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嘈杂的管弦乐声,比闹市里人们的话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不敢讲话,只敢(在心里)愤怒。秦始皇的狠毒心肠,更加顽固。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第四段:,补充注释: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4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人,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参考译文:,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其他)天下的人民。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六、文言积累(完成下列练习),(一)、一词多义(先掌握课后“练习”二,补充如下) 课后“练习”二答案:,族,1、灭族。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其 他)天下的人民。 2、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 称“弟子”的。 3、家族。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就都起来 而灭亡了秦的家族。,焉,1、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盘 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 2、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有的(句读)向 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3、哪里。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 4、怎么。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 力量)呢? 5、兼有介词和代词的功用,“在那里”。堆 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而,1、表示承接关系。(它)从骊山北麓建 构,折向西面。 2、表示转折关系。不敢讲话,却敢(在心 里)愤怒。 3、表示修饰关系。谁能够灭(他们的)族 呢? 4、表示并列关系。教他们读书,(帮助他 们)学习句读的。 5、表示递进关系。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夫,1、句末语气词。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 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大国,难 以测度啊,害怕有埋伏啊。 3、指示代词,那。我看那巴陵的美景。,一,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动词,统一。,数词,一把。,副词,一旦。,副词,全、都。,形容词,专一。,名词,一体。,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喜爱。,动词,爱护。,动词,吝惜。,走,老翁逾墙走。 可烧而走也。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史公牛马走。,动词,跑、逃跑。,动词,赶走,使逃跑。,动词,趋向,通到。,谦词,仆人,“牛马走”,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吾今方幸玄珠阁。 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请不吝赐教为幸。,幸亏、幸而。,希望。,帝王宠幸妇女。,帝王到某地。,侥幸。,幸运。,(二)、古今异义 (先完成课后“练习”三,答案如下:),1、钩心斗角:现在已不用于指宫室建筑精巧,而用它的比喻意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气候: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中的“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这里是“天气”(雨雪晴阴)的意思。 3、收藏,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经营,与现代汉语用法有区别,现代汉语是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这里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精英,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现在也用于指出类拔萃的人。 4、一旦: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即“忽然有一天”的意思。 5、日益: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即“一天比一天”的意思。,补充如下:,直走咸阳。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走”,趋向、通到。,“可怜”,可惜。,(三)、古字通假(略),(四)、词类活用,六王毕,四海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未云何龙?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收藏”、“经营”,动词活用为名词,收藏的珍品,经营的珍品。,“云”、“龙”,名词活用为动词,出现云,出现龙。,“铛”、“石”、“块”、“砾”,名词活用为动词,当作铁锅,当作石头,当作土块,当作石子。,(五)、特殊句式(略),七、作业,背诵全文 附背诵指导: (课后“练习”一) (详见后面具体指导),一、根据提示,找出课文中有关的描写和议论,背诵全文 1.阿房宫的来历(概写) 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简写) 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详写) 4.宫人的生活情境(判断句,排比) 5.“秦爱纷奢”的描写(比喻句,排比) 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从正反两方面申述),1.阿房宫的来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广阔、高耸之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建筑延伸之远。),. :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建筑群之多,且各具形态) 盘盘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以比喻写建筑群,可见宏伟)。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以比喻写出桥、复道之高和外观之美。)?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量多、错落、曲折、远近相衬。),阿房宫本体构筑,3、,4、宫人的生活情境(判断句、排比):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渭水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5、“秦爱纷奢”的描写(比喻句,排比):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从正反两方面申述):,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结合赋的文体特征(“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1、理解主旨: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2、借鉴艺术特点:想像、比喻与夸张;描写、铺排与议论;骈句散行,错落有致。,一、关于赋,“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从形 式上看,它注重铺叙,语言华美,文笔绚 丽,讲究韵律和句式,善用排比、对偶等修 辞手法。从内容上看,赋要通过“体物”达到 “写志”的目的,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 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可见,“铺采文”是形 式,是手段;“体物写志”才是内容,二、体味艺术特色“铺采文”,1、想像、比喻与夸张,阿房宫早已毁于战火,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 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空间。杜牧艺术 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 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像,这些 奇特的想像,活现了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 而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更见艺术魅力。如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 市人之言语。”当然是想像,既有比喻,又是夸张, 极具艺术感染力。,2、描写、议论与铺排,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描写是议论的铺垫,议论是描写的升华。但 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 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 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如“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 也。”;议论中铺排,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如先用骈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着 用散句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 知其几千万落。”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 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三、把握主旨“体物写志”(结合课后“练习”四),(一)、局部认知:全文共四段,给每段 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二)、整体把握,1、第四段的一、二层正反说理,说的是个 什么理? 2、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本文与过秦论 有哪些相似之处?两文的立论角度又有什么不同? 3、第四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联系写作背 景谈谈你的看法。 4、归纳主旨。 明确:,1、治国要以民为本,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有: 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说明了 秦朝灭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 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所不同。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 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 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以 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 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过秦论作为一篇政 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 实。,3、最后一句话,点明了写作目的。告诫唐朝当权 者,要“以史为镜”,不要重蹈亡秦复辙。 这从写作背景中可以清楚知道: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 宝历元年(825年)。杜牧写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的。当时的 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唐敬 宗李湛即位后,更是荒淫无度,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 木,不理朝政,“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这样更加 重了人民的负担,加深了社会危机,杜牧正是要借阿房宫 赋来讽谏唐统治者要以秦为戒,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 的覆辙。正像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大起宫 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4、主旨(文注1):这篇赋借写阿房宫的 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 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四、总结全文,五、作业,仿照杜牧阿房宫赋中下列句子,用现 代汉语描绘出一幅图景。要求:造六个句 子,围绕一个中心;体现出比喻、排比和 前后判断的特点。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 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 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