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98847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8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题型,选择题分析题分析题主要是考察考生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1)先看标题和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该分析题考试的学科范围和阅读材料时的重点段句;(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努力在头脑中联系相关考点及其基本思想;(3)注意联系相关考点和试卷材料,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如果在问题中涉及对相关命题的辨析时,在头脑中判断命题时的态度一定要十分谨慎,不要轻易得出对或错的结论;(4)在试卷上,答题的过程,就是阐述运用相关考点分析所提出问题的过程,在阐述中首先应简述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相关考点的基本思想,分析题答题技巧(答题四步曲),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分析题答题技巧(答题四步曲),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分析题答题技巧(答题四步曲),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分析题答题技巧(答题四步曲),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一般材料中都会有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答题时应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并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分析题答题技巧(答题四步曲),答题时,每写一个考点都标上序号或作为一个段落,要论点突出,层次分明,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清晰,,例题分析,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要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又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完全同步性。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例题分析,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馍。请用用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答案要点,(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支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材料1】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3分)(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4分)(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并指出其错误。(4分)(4)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立场。(4分),参考答案,(1)材料1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民贵君轻思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作用,这是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思想也有局限性,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论述的范围也仅限于君民关系。(2)材料2认为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发展,是唯意志论。材料3认为历史的发展史由冥冥中某种神秘的力量决定的,英雄人物是这种神秘力量的代理人,是宿命论。(3)材料2和3都认为英雄人物具有决定历史的作用,都过分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例题分析,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例题分析,(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答案要点,(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如实正确的反映,而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虚假错误的反映,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和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认识的发展在过程上表现为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人的认识难免是有限的的。但认识的发展又是无限的,是由低级到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答案要点,(2)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谬误中所隐藏的真理成分或萌芽是向真理转化的可能性,梅兰芳成功地把本来可能会成为舞台事故的错误巧妙的转变成经典的舞台之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客观方面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难以把握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和范围;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又是无限发展的,这又决定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一开始,梅兰芳先生将发生的“错误”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事故,随着表演的进行,梅兰芳先生结合自身所具备的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将这一偶然性的事故,发展成经典的舞台表演内容,说明梅兰芳先生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认识。,答案要点,(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同学们对我的教学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学习上需要我帮助时,可以联系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