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98589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话说陶渊明平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宋濂求学“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再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之为吾辈之楷模也,又闻在唐肃宗年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一位老者暂居四川,他境不及陶和宋。然胸怀可与范、欧阳相媲。谓谁?诗圣杜甫也。这年秋天,一场暴风雨突然袭击了杜甫的茅屋。想知故事如何,且听我下面分解。,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怒吼),(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落),译文: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归来倚仗自叹息。,(竟然忍心这样),(做动词),(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译文: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衾qn:被子),(睡觉不老实),(被里子),(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指失眠),(何由:即“由何”。由:凭。),(彻:到天明。作动词),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译文: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能得到.安:疑问代词,怎么),(全部庇覆),(所有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见xin,同“现”),(小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译文: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第一节赏析:,1.诗人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卷茅,第二节赏析:,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给本节加一个小标题。,群童抱茅,2.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第三节赏析:,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2.给本节加一个小标题。,秋宵屋漏,3.诗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诗人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第四节赏析:,1.漫漫长夜,诗人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2.给本节加一个小标题。,祈求广厦,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忧国忧民的人。,或:广厦万间,秋风破屋,群童抢茅,夜雨湿屋,心情苦痛,无可奈何,忧思不绝,惨悲哀,风雨,白天黑夜,屋外屋内,事人,自己,推己及人,天下寒士,愿,广厦千万间,现实,水到渠成,理想,关心民生忧国忧民,全诗描写诗人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卖炭翁,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这首诗想要讽刺谁?,讽喻诗,乐府诗叙事诗讽喻诗原作题下有小序“苦宫市也”,解题:,什么是“宫市”呢?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烧炭运炭抢炭,卖炭翁,宫使,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肖像描写,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矛盾的心理生活困苦、艰辛,肖像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炭车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动作描写,运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驾,辗,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心理描写,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惜不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肖像描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作描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别找出,并说说作用,对比:卖炭翁和官吏的形象牛困人饥翩翩两骑满面尘灰烟火色黄衣使者白衫儿,对比:碳的价值与所得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卖炭翁的外貌和心理,卖炭翁,宫使,烧炭艰辛,运炭艰难,炭被掠夺,生活困苦艰辛,夺炭,(肖像、心理、动作描写),对比,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肖像、动作描写),仗势凌人蛮横冷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