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题.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79741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开课: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开课: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下列标语符合张贴场所环境特点的是:A争分夺秒,多拉快跑(某铁路道口)B生产搞上去,人口降下来(某火葬场近邻)C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D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1,下列标语符合张贴场所环境特点的是:CA争分夺秒,多拉快跑(某铁路道口)B生产搞上去,人口降下来(某火葬场近邻)C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D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2,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涵者酒店老板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三点。答案示例:3,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涵者酒店老板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三点。答案示例:一.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二.既劝戒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三.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4,对于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新课标高考命题不仅突出内容的广泛性、命题的现实性,还兼顾到考查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考生解题要想游刃有余,就需要深入体悟。下面我们就对各考点进行具体探讨:5,一、准确请说明右面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70字)及其寓意(不超过20字)。又一道作业题不会做了6,内容:这是一幅题为“又一道作业题不会做了”的漫画,一个左手拿着作业本,右手拿着笔的小男孩正奔向电脑,电脑显示屏上呈现的是搜索页面,而地上满是来回奔向电脑的脚印。寓意:青少年不可过渡依赖网络,网络使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7,二、鲜明我们高三3班组织一场辩论会。论题是“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反双方的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了正反双方的辩词,你认为哪一方的辩词更加旗帜鲜明,为什么?正方观点陈述:中学生玩网络游戏应该是利大于弊的,我们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网络游戏新奇、多变、刺激、灵活,应该可以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丰富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给我们带来不错的游戏体验。我身边的许多同学都有玩网络游戏的经历。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感受是:好玩,刺激,有新鲜感,觉得很好。网络游戏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反方观点陈述:中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弊大于利的。据统计,人们每次玩网络游戏的平均时间是3.8小时,这对于主要任务是学习的中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游戏的内容以战争、打斗为主,过多地接受这些非主流的社会现象,中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会出现模糊,甚至会出现偏差。面对如此严重的弊病,我们还能说中学生玩网络游戏是利大于弊吗?8,三、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往往简洁直白,但缺乏吸引力,请运用一定修辞手法续写下面一段文字,使其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几千年来,他们注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此安排农事活动,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答案】11,三、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往往简洁直白,但缺乏吸引力,请运用一定修辞手法续写下面一段文字,使其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几千年来,他们注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此安排农事活动,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示例】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农民懂得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在写作内容上要注意前一句是仿照的对象。从续写前的一句话可知仿照的对象,“鸟语花香”,即可以接着写“花”,也可以写“鸟”。12,四、简明【例1】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品,外出就餐的频率也高了,这都将给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的痢疾患者有过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的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的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13%为有野炊经历。(1)必须删去的是:(2)不能删去的是:【答案】13,【例1】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品,外出就餐的频率也高了,这都将给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某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的痢疾患者有过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的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的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13%为有野炊经历。(1)必须删去的是:(2)不能删去的是:解析可有可无,“将”与后边“埋下了隐患”矛盾,需删去,“为”后有动词“有”,“为”多余,应删去。【答案】(1)(2)14,【例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答案】15,【例3】:解析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它比短评还要简短。它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从具体事实中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要读懂新闻。了解背景,熟悉其主要事件及相关细节,把握精神实质。要准确点评。选好角度,提炼观点,目标集中而准确。要有理有据。要简洁生动。【答案】示例:1爱心社的“爱心”行动令人伤心,使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2当假恶丑大行其道时,真善美就被湮没,偶一抬头反成另类,可悲!3因怕被害而弃爱,是社会长期冷漠的佐证,我们应该深思!4献爱心反遭怀疑,社会多欺骗使人心不安,我们还是要多相信人。16,【例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写一则新闻点评,要求:见解独到,观点鲜明,不超过20字。东方网2008年7月8日报道,七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女作家”蒋方舟,去年参加了高考,总分561分。高出湖北文科本科第一批录取分数线29分,因为2008年1月份蒋方舟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清华大学表示可以降低60分提档,破格录取她,虽然目前正式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发出,但蒋方舟已经被邀请参加清华大学的一个活动。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大学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17,【例4】参考答案:清华大学不拘一格录取人才。自主招生打破了分数就是硬道理的局限性。清华降分破格录取蒋方舟,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清华大学注重素质教育,破格录取高素质考生。18,五、连贯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自自然然,完完整整便成死症便太浅显A.B.C.D.【答案】19,五、连贯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清清爽爽,简简单单自自然然,完完整整便成死症便太浅显A.B.C.D.【解析】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答案】A20,六、得体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都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情景一)某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答:改为改为改为【答案】21,六、得体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都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情景一)某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答:改为改为改为【答案】“家父”改为“令尊”;“久仰”改为“久违”;“鼻祖”改为“大家”。22,注意:用语要看对象。说话写文章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文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爱好等。同一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文明用语。23,2,看漫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例1】李老师夫妇赴日讲学,在日本好友家做客,日本太太对李夫人说:“李太太举止文雅,像日本人,不像中国人。”李夫人应如何回答:“”日本太太显然知道自己的谈吐不妥,歉意地一笑,却又不感到尴尬。A、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文明同源,中国文明哺育了日本。B、太太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C、太太过奖了,还是您更文雅;我可不如日本人,更不如中国的知识女性。D、我看咱们站在一起,好像一对姐妹,分不出谁是日本人,谁是中国人。25,【例2】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势,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赶车的接过话茬:裁缝说:船夫最后说:,【例2】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势,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裁缝说:船夫最后说:,【例2】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势,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船夫最后说:,【例2】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势,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船夫最后说:,【例2】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势,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船夫最后说:“咱们到那儿要看风使舵,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例3】说话写文章有一定的目的或意图,目的不同,用语自然要有变化。要做到准确得体,须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示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1)表达的是“嘲讽”:_(2)表达的是“威胁”:_【答案】26,【例3】说话写文章有一定的目的或意图,目的不同,用语自然要有变化。要做到准确得体,须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如: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示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1)表达的是“嘲讽”:_(2)表达的是“威胁”:_【答案示例】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例4】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你告诉她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_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_转述不同于当面陈述,叙述的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谓都要随之改变,因此,必须把握好“变”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要依据转述对象的不同,让措辞也随之改变。A.可转述:B.可转述为:27,【例4】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你告诉她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_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_转述不同于当面陈述,叙述的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谓都要随之改变,因此,必须把握好“变”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要依据转述对象的不同,让措辞也随之改变。A.可转述:姗姗,小李说他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去你家里找你妈妈行不行。B.可转述为: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语文组找您了。他让我问您,明天晚上去您家里找您行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