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78548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高中政治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类精品资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1、含义2、属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最基本属性),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实验:把一枚硬币和一张纸从同一高度同时撒手下落,观察谁先落地。,轻重物体落地的速度,“物体越重落地越快”的结论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依据平常见到的实例)就提出来了。他认为物体落向地球是因为物体具有“向下”靠拢地球的天性,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更想“向下”,所以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更快。,探究一:,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这一结论提出了置疑。他指出:把一重一轻的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按照“物体越重落地越快”的观点来判断它们下落的快慢,就会得出两种相悖的结果。第一种结果,把重物体和轻物体捆在一起的重量当然比重物体更重,因而就应该比重物体更先落地;第二种结果,重物体受到轻物体的拖累,下落的速度应比原来更慢些。,这两种结论是互相矛盾的,由此他推论出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的错误的,轻重不同的物体落地的速度应相同才对。为了验证这一结论,1589年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在塔上55米的高处将两颗铁制的大小不同的实心弹丸同时撒手,几秒后,弹丸几乎不分先后同时落地,向人们证实了它们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忽略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伽利略把实验与科学推理结合起来,把观察到的事实经过思维加工得出了更接近科学真理的结论。,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谬误,(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和谬误的含义,2、真理与谬误关系(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真理是有条件的,总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范围。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超出了特定的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是一个过程(具体的)。真理必然要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如果人们的认识不能及时地反映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或者超越历史发展,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由相符变成不相符,从而使真理转化成谬误。其三,真理是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来,把它加以绝对地夸大,真理也会变成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其一,条件和范围发生了变化,谬误可以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是谬误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围内则可以转化成真理。其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许多的失误获得的。其三,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这也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殊情形。,3、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由于真理是客观的,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也就是说,不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可能得出多少种结论,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是真理。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没有阶级性。从认知活动来说,认知真理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知只有一个。从评价活动来说,评价真理是主体对主、客体间价值关系的正确反映,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价值关系的正确的评价也只有一个。,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实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按照这种观点,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因为它对骗子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今天它是真理,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明天它就是谬误。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真理是有用的”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但是不能把它换位成“有用的就是真理”。显然,并非所有“有用的”理论都是真理。,(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当时年仅26岁的伽利略能推翻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统治人们思想长达1900多年的自由落体理论,说明对一个特定的事物而言,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即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客观性。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方法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错误倾向:真理因人而异。(以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作为是否拥有真理的标准。),真理的属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最基本属性),(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探究二: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创立经典力学的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两类问题:一是怎样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怎样认识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对这两个问题无法解释,这表明经典力学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那就是低速运动的客观物体。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正确处理了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人类获得了新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用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得到证实,人类又获得了新的认识。,1.真理具有条件性真理是有一定条件和范围的,也反映了真理是具体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探究3:(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是不是真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真理的具体性?,探究提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具有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注重真理适应的条件和范围。(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错误倾向: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忽视,谬误,课堂探究4: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认识过程的特点原理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错误倾向:把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理解为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温馨提示: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获得途径、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对象、认识运动的规律(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2)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3)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4)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人了高一级的程度。,温馨提示:(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认识叫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认识叫间接经验。(3)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因,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原因,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对象)认识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