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74906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们,上午好!,为理解而教,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为例再谈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的解读,“不笑、不悲、也不怨,只是为了理解。”斯宾诺莎,历史学是一门学会社会批判的学问,也是一门学会同情地理解的学问。,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其根基是史实、史观和史识。,开头三句话,模块课标总纲,一、从现实追溯历史,我们生活在历史巨大的投影中;生活是我们解读历史的原点。,问题丛生:行政改革;农地矛盾;市场经济;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资源和环境问题。,130年改革的希望和忧患,推荐读物:南风窗、南方周末、凤凰卫视等。,课标与意见解读,课标与意见解读,我们正在经历这场没有革命的狂欢却充满变数的改革,这场不需要英雄但也缺乏“常识人”的改革。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上半叶中国改革历程的拐角处,我们生活着,我们需要的是:,一、从现实追溯历史,2我的想法,“同情的理解”,“适度的勇气”,“灵动的智慧”,课标与意见解读,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1、对“改革和革命”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误区,(1)轻视改革,(2)否定革命,革命彻底,改革不彻底?革命是被统治阶级的事,改革是统治阶级的事?革命是以人民的名义,改革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在中国历史上,革命多过改革,是主流?,课标与意见解读,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2、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的定义,“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尽管改革形式多样,效果各异,但所有的改革无疑都充满着艰巨性,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人教版,课标与意见解读,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2、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的定义,“革除或者完善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因素的活动都是改革。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改革的背景、动因、领导者、内容、进程的不同,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会不同。”人民版,课标与意见解读,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2、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的定义,“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剧烈的社会革命往往与深刻的社会制度更迭相伴而生。改革也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它同样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岳麓版,课标与意见解读,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3、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把“改革”和“革命”放在更大的理解范畴中,可以逐渐消融我们对两者的一些绝对的,或者两立的看法。在历史进程中,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在某个阶段发生改革或者革命有其必然和偶然(选择)的因素,没有先在的对它们的道德评价,千年之后,它们都要站在克立奥女神的面前。,课标与意见解读,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社会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变。这是指发生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或同一生产方式之内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积累性的渐变和突变(即渐进性微变和突发性微变)。,一类是巨变,一种长期性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创新性的巨变,这是独特历史条件凑合下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一种是传导性的巨变,这主要是受外因诱导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3、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渐进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宗教改革,课标与意见解读,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3、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课标与意见解读,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指导意见:知道这些改革的前因后果及其代表人物;形成较为清晰的改革的概念;了解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认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改革;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力求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领导者等多角度分析改革的“前因”;结合改革的前因和过程,理解改革的内容(即为什么这么改?甚至可以臆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改革措施?);比较认识改革的特点;从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分析改革的效果;选择性挖掘改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课标与意见解读,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1、知识与能力目标,课标与意见解读,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意见:了解或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理清历史上重大改革的纵横架构,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将改革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作出价值判断,进一步培养历史思维。,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所具备的一般方法。,(1)怎样知道“是什么”?,(2)怎样认识“为什么”?,(3)怎样认识“怎么样”?,1、历史信息的处理,(1)各种各类材料的史料价值判断,汲取其蕴含的历史信息。,(2)获取蕴含历史信息的材料的常用途径和方法:考古发现、文献研究、调查访问。,A、历史文献(一手、转述)B、学者研究著作C、神话、寓言、小说、诗歌、楹联、绘画、戏剧等文学艺术作品D、考古发现,初步或基本懂得,(4)依据一定的时空坐标,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类别,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整理历史信息。,(3)历史材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与史观的视角和史料的发掘有关;“孤证不立”。,2、历史信息的运用,初步掌握或运用,(1)从”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社会地位、思想倾向、性格特征、具体处境、交往范围)来解释和评价历史人物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2)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社会生活、国际形势等角度,较为全面或者有所侧重地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4)质疑或反驳的方法;提出初步的假设和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3)用多种概念和范畴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的方法;,联系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因果类:原因与结果、背景与条件、动机与效果。,比较类:联系与区别、同与异。,趋势类:量变与质变、主流与支流。,3、历史信息的表达,(1)用“读史心得”、“调查报告”、“小论文”、“主题演讲”或“辩论”等形式表达思想的过程和方法。,(2)在小组、班级等场合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和方法。,课标与意见解读,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意见: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增强为人类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课标与意见解读,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1)改革是一种“历史性运动”,它植根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中,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因素和“人”的因素互动的结果,既有历史的必然性,又带有历史的选择性。必然性和选择性。,课标与意见解读,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2)改革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过程,有“坦途”也有“瓶颈”,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措施及其实施的轻重缓急深刻影响改革的效果。复杂性和多样性。,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3)从不同时段角度发现和解读改革的“正”、“负”、“显”和“潜”等多元效应。对所谓的“改革局限性或不足”给予足够的“同情地理解”。深远性和多面性。,课标与意见解读,二、对指导意见中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4)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不完美,完美的追求存在于全部过程之中,改革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深化才能解决。,课标与意见解读,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布什总统在共产主义遇难者纪念牌揭幕典礼上的讲话:“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课标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指导意见: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工商业发展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建议:,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2社会经济状况:“特殊的危机”和力量的聚合。,1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状况和民主政治产生之间的关系。,3社会政治状况:,(1)从氏族向国家的演进过程中,民主制和改革传统的形成。,(2)社会矛盾的积聚和激化。,4领导者因素。,身份:“诗人”、“仲裁人”、“立法者”。,品质:爱国、中庸、正义的品质。,建议:,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正义(节选)梭伦我想拥有钱财,而我决不去妄想那些不仁不义之财;因为日后的报应总会跟来。财富钱粮都是神明所赐,从大地的深处到高山之巅源源不断来到人的手中,凭着蛮横和不义获取的钱财来之无名,为不正义之心迷住灵魂,昧着天理良心,为非作歹,必将随后身败名裂。,忠告梭伦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城邦毁于豪强,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水建馥译,希罗多德和普鲁塔赫以奇异的记忆描述他在萨迪斯和吕底亚王Croesus的谈话。梭伦以希腊的方式回答:“王啊!诸神对于希腊任何赐予都是中度的;对于智慧亦不例外,那只是一种快乐与朴实,并非一种极度崇高的智慧。鉴于在所有情形中所发生的无数不幸,因此使我们无法对现有的享受作无理的欣悦,也不能对任何随时间过程能遭受改变的任何人的喜乐加以称赞。因为未来的时间尚未到来,幸福灾祸均尚未定。仅获有神灵呵佑,使其幸福持至最后永不改变的才算是快乐;,4领导者因素。,身份:“诗人”、“仲裁人”、“立法者”。,品质:爱国、中庸、正义的品质。,建议:,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注意点:,突出必要性(改革的关键问题)的同时,应该关注背景中有利于改革和影响改革措施和方向的因素。,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课标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指导意见:了解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感受梭伦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建议:,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1、问题设计:改革是如何对平民和贵族既有保护又不让它们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梭伦说:“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2、列表分析。,建议:,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3、概括特点,(1)通过土地占有关系的改革,确立私有制,进一步打破血缘关系和贵族专权。,(2)坚持正义,中庸执政。,(3)通过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建设进行改革并保障改革成果。,4、生成性拓展:你认为梭伦手持的“盾牌”究竟是什么?,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课标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指导意见: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认识民主制度建设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1、围绕“民主政治的奠基石”这一中心句认识改革的积极影响。,2、用文明的视野,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认识改革的积极影响并做出相关特点的语言表述。,梭伦改革的意义超越了雅典,超越了希腊。社会奠基:打击贵族,保护平民,催生工商业奴隶主的发展,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促进雅典由氏族社会向城邦国家的转型。经济奠基:稳定小农经济,工商业的崛起确保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形成多元经济格局。政治奠基:公民群体、国家权力机构和法律保障。理念奠基:梭伦的价值观。,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3、“同情地理解”梭伦改革的“局限性”。,在当时历史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没有做到或者做好,才能称之为局限或者不足。,(1)问题追问:,这些局限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为什么会有局限?,改革者当时能避免这些局限吗?,(2)评判思考:,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4、多听听别人的声音吧,梭伦说:“独裁者是一个很好的位置,但上去后没有路下来。”当有人问及他是否已各予雅典人以最佳法典时,他的答复是:“不,但那是一部雅典人所能接受的最佳法典。”,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4、多听听别人的声音吧,传说在特耳菲阿波罗神殿所刻的格言“从无过度”就是他的写照,同时所有希腊人都一致把他列入七哲(七贤)之林。,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4、多听听别人的声音吧,说起来似乎很难使人相信,雅典在这种情形下(各国在历史上也一再出现此一情形),能有一个人,既不诉诸暴力,也不作慷慨激昂的演说,而能说服贫富双方达成折衷方案,不仅扭转社会的暴乱,也为雅典独立发展的其余时期建立一个新颖而更宽宏的经济秩序,梭伦的和平革命实在是历史上一个令人兴奋的奇迹。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公元前572年,梭伦年届66岁,他已任执政官22年。他退休了。经由雅典官员的宣誓,保证十年内遵守他的法律而不变更,于是他开始出发旅行了,以观察埃及和东方的文明。大概在此时,他说出了名言“活到老,学到老。”,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5、有一个历史的,却有生命力的课堂结尾,也许是好的。,“一个成功的革命者无须是政治巨匠,而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则必定是一流的政治家。”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发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结尾两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