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6794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塞翁失马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塞翁失马节选自_。又名_西汉淮南王_等编著。“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连用。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1)马无故亡而入胡(2)居数月(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堕而折其髀(5)死者十九(6)人皆吊之3、翻译下列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 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参考答案1、淮南子 淮南鸿烈 刘安 焉知非福2、逃跑 经过 带领 大腿 绝大部分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_。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而疑邻人之父 之:_。2.翻译文言句子。天雨墙坏。译文:_。其家甚智其子。译文: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智子疑邻阅读答案1.他的 说 丢失 的2.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3.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阅十余岁()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如是再啮古义:()今义:()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靠近倒塌经历只13.这样判断动词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在横线上释义。(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2)教学相长()(3)虽有至道()(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故曰:教学相长也。21.选文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3分)答案:19(1)zh知道(2)zhng增长、促进(3)su即使(4)kn不通,理解不了(注意拼音和声调的准确。注意多音字“长”读zhng。)20.(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直译为主,重点翻译“不足”和“困”。(2)重点解释“故”和“相长”。21. 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一、文学常识填空。世说新语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风起()()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3、撒盐空中差可拟()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相委而去() 6、入门不顾()三、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俄而雪骤(cu)B、公大兄无奕女(y)C、尊君在否(b)D、友人惭(chn)四、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尊君:2、家君:3、君:五、问答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2、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要怎样做人?六、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七、问答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什么?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什么?4、友人既然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的 这种做法是否失礼?并说明理由。八、“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世说新语两则参考答案一、南朝宋刘义庆寒雪日内聚谢太傅和儿女讲论文义二、1、比不上 趁2、片刻高兴地 3、比、比拟 4、约会、约定舍去5、离开6、回头看三、3b四、1、称对方的父亲。2、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对人的尊称五、1、元方,语言和行为2、守信用、讲礼貌。六、中午; 不再等候而走了; 没有礼貌;拉元方七、1、“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2、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3、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4、失礼:可围绕“友人已经表示了自己的歉疚,应该给人机会”来回答。不失礼:可围绕“元方毕竟是个孩子,他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来考虑。八、“柳絮比雪”好。因为二者俱白而轻,趁风而起,如大雪纷飞情状(或:因为能生动形象地写出大雪下得多洁白而且美丽的特点)。“盐”虽是白色,但为颗粒状且不能随风飘扬。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