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及古体诗》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64634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7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府诗及古体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乐府诗及古体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乐府诗及古体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盛世之源,唐以前的诗歌概略,诗歌始于“风”“骚”,一、诗经名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关于“六义”,风雅颂(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手法)风:各诸侯国地方乐曲160篇;十五个地方,即十五国风雅:朝廷的正声雅乐,用于诸侯朝会或贵族宴享。“雅乐”即“正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祭神祭祖的歌舞曲。周颂4篇,鲁颂31篇,商颂5篇,广阔而又典型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诗经的内容:,反对剥削,反对压迫。揭露统治阶级暴行: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反映徭役、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王风君子于役小雅采薇描写爱情与婚姻问题: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政治讽刺诗:如:邶bi风新台陈风诛林,诗经的艺术价值,1、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具体汉魏的乐府民歌、屈原、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2、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始创:赋,直接的陈述描写(七月)比,比喻,以形象的比喻,突出事物特点兴,起兴发端,借别的事物或眼前之景起头,然后引出要吟咏的事,请说出下面诗句中的表现手法:,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比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通篇设比,铺赋手法,3、淳朴优美的语言,灵活的句式,重叠的章法重言、双声、叠韵:增强了语言的和谐和修辞效果。重言,叠字由两个相同字组成词语,如“苍苍”、“优哉游哉”;双声,一个词的声母相同,如“参差”;叠韵,指一个词的韵母相同如“窈窕”。,民歌的整齐又有变化的韵律美感:行节富于变化,音节以四言为主。许多诗篇通篇是四言,也有不少间以二言至八言等长短不齐的诗行。,民歌的一唱三叹的艺术表达:分章节:较多以四行为一章,每章之间多用重叠方式,反复吟咏,突出诗歌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复沓:几章同咏一事,只在中间改变一二字,换韵复唱。这也是民歌的特色。,请对下面两首作品的艺术特点做评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影响:,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楚辞,相关文学常识:楚辞是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的作品包括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离骚是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长诗,离骚的艺术价值,浪漫主义特征:内容上表现在对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艺术上表现在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并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他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它形成了和“风”诗传统面貌不同的另一文学潮流,很大程度影响到了后代的汉赋创作。,“楚辞”与诗经的比较(“楚辞”的特色),句式(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艺术表现手法:比兴手法的进一步发展,多以美人香草自比语言风格“兮”总体而言,诗经属于群众性集体创作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是中原文化的载体;“楚辞”属于个人创作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风格,是南方文化的载体。,赏读:离骚节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之以善淫以美人受污自比,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以香草自喻修洁,汉乐府,“乐府”一词最初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魏晋还把用乐府旧题写的诗称为“乐府”。唐代把仿照乐府写作的诗,称为“新乐府”或“系乐府”。宋元把“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汉代文学的主流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作为民间的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艺术特征与文学成就,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汉乐府民歌中,不少作品表现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其整个趋势,则是整齐的五言体越来越占优势。,赏读,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解读:古诗十九首,大体产生于东汉末期,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作者多属中下层知识分子。这十九首古诗最早被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收入他主编的昭明文选。所谓“古诗”,是当时对不明作者的古诗的统称,因为在文选中共收有十九首,后人就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文学成就,“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一字千金”(钟嵘诗品)。作为汉代五言诗的代表性作品,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艺术上比汉乐府民歌成熟,在思想上有感伤的情绪。这组诗全是抒情诗,是比较成熟的文人五言诗,比兴手法比乐府更走向成熟,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走向成熟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细腻委婉,多是东汉社会动乱不安的曲折反映,但在思想内容上不及汉乐府,善用比兴,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就是“建安七子”。“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位诗人。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因此在创作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当然,这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作品中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色。,曹操VS曹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见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放荡不羁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创作贯穿着“老庄”思想自然。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咏怀诗。这些诗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于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只是,由于处境他只能用隐蔽的象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笔曲折,含蕴隐约。,赏读,咏怀诗(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请简单谈谈阮籍的这首诗的情感特点?,陶渊明,有关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柳先生不求甚解桃花源南山,艺术风格语言的自然1)平淡朴实2)田家语意境的自然(物我交融),赏读:请思考诗歌如何体现陶渊明的性情,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世称“大谢”,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大小谢(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名句赏读摹景有新鲜之感,但多数未达情景交融,南北朝乐府,回顾:“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南朝“艳歌”;北朝“军乐”。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代表作:南朝西洲曲(抒情长诗)北朝木兰诗(叙事长诗),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有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这都是当时文人的拟作中所没有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小结:,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