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4.15《项脊轩志》(语文版必修1)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55087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版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4.15《项脊轩志》(语文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2版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4.15《项脊轩志》(语文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2版语文全程学习方略课件:4.15《项脊轩志》(语文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基础积累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父异爨 客逾(越过)庖而宴 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之夜 妪(婢女)每谓余曰 以手阖(关闭)门 C.墙往往(到处)而是 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大类(很像)女郎也 余既为此志(志向) 【解析】选A。B项,妪:老妇人。C项,制:规格、格局。D项,志:一种文体名。此处指项脊轩志一文。,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吾妻来归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解析】选A。古今义都是“修缮”。B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C项,古义:古人十五岁时,把头发挽起来,盘到头顶上,表示成童;今义:把头发扎起来。D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B.或凭几学书 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D.前辟四窗 【解析】选B。“书”是名词作动词,写字。其余均是名词作状语,和例句相同。,【解析】选B。B.均为介绍处所,相当于“在”。A.每逢;常常。C.设置;安置,放置。D.已而,随后;已经。,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D.然自后余多在外 【解析】选D。“然”为连词,作“然而”讲。A、B、C三项均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课内阅读 阅读项脊轩志,完成611题。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大母(早先的) B.凡再变(又) C.比去(及,等到) D.往往而是(常常) 【解析】选C。A项,“先”是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B项,“再”指两次;D项,“往往”指处处,到处。,7.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日汝当用之 B.杳不知其所之 C.儿之成,则可待乎 D.怅恨久之 【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是音节助词,不译。A.代词,指象笏;B.动词,到,往;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一个整体) B.先妣尝一至 (一个人) C.一日,大母过余曰 (整天) D.持一象笏至 (一头大象) 【解析】选A。B项中“一”为“有一次”;C项中“一”为“有一天”;D项中“一”为“一块”。,9.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 B. C. D.,【解析】选C。“可悲”之情应与作者回忆祖母、母亲、妻子以及家庭离乱之事有关。为可喜之事,为客观事实,故应选C。,10.“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结合课文 看,对“令人长号不自禁”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疼爱自己、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祖母 和母亲了。 B.往事不堪回首,想先前,轩中苦读,窗外寂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其中有多少乐趣?如今都已成为陈迹,实在令人心 痛悲伤。 C.祖母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自己能像先辈中显赫的人物那样,通过读书赶考,入朝为官,光宗耀祖,然而自己却屡试 不第,有负祖母的厚望。,D.作者长号的原因很多,一是怀念旧时的轩中生活;二是怀念已故的祖母、母亲、妻子;三是慨叹家道中落;四是哀叹自己屡试不第。 【解析】选D。题干所给句子是全文的中心句,分析原因应立足全文,全面总结。A、B、C三项分析不全面。,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译文:_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文:_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_ (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译文:_,答案:(1)在前面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筑起围墙,用它来挡着南边射来的阳光,日光反照,屋里才明亮起来。 (2)我的孩子,很久没看到你的身影,为何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了? (3)回忆从前的这些事,如同发生在昨日,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自禁。 (4)我长期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才派人再次修补南阁子,那形式与以前稍有不同。,1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审理案件 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关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 妄庸:狂妄平庸 【解析】选B。“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写判决书”。,1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吏多恶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进士为令无迁悴者/死者长已矣 C为之赞曰/为之奈何 D久而自伤/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解析】选D。第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而”是代词,你的。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这”。B项都是助词,译为“的人”。C项都是介词,前为“给,替”,后为“对,对待”。,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 ) 用古教化为治 断讫遣去,不具狱 辄寝阁不行 留掌内阁制敕房 目为妄庸巨子 其推重如此 A. B. C. D. 【解析】选D。是归有光官职的提升,是王世贞对归有光的推重。,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到二十岁时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任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做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重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解析】选。“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重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本文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反衬归有光的才华。,16.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1)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译文:_ (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译文:_ 答案:(1)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 (2)王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十分佩服。,四、语言表达 17.下面一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的语序进行排列。(只填序号) 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 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 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 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 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写景叙事当中,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答:_ 【解析】排序应当抓住中心句,明确话题,注意关键词。如本题中为首句,引起中心话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然后根据因果关系判断其后为,为总领,然后分述论证,最后举例论证。当然中的“而”、“这种感情”,中“此道”,中“他”、“那种”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也暗含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18.有人将项脊轩志中“可喜”之事缀成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给出下联。 上联: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 下联:_ 【解析】项脊轩志中作者有几多“可喜”,又有几多“可悲”,上联以“可喜”之事为内容,下联以“可悲”之事为内容即符合要求。同时,要考虑对联在结构、词性上的要求。 答案: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夫妻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