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4768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何自力收稿日期:200641作者简介:何自力(195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制度分析、产业组织、现代资本主义。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这就是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形成和实质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边界的扩大,就其本质而言,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政治经济学一、资本主义的演进和发展阶段按照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可以将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到19世纪末,一直以自由竞争为基本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有以下特点:1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分布着规模小而分散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剧烈的无序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足以构成对行业产量乃至价格的控制。2按照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原则开展竞争的企业由企业家直接控制。企业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以私人家族企业为主,即使实行股份公司制度,家族也依然是实际的和真正的控制者。3市场价格自发形成,完全受供求规律的左右,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个人,都没有能力和足够的经济实力把自己制定的价格强加于市场。4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无阻碍地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生产要素的流动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生产价格规律自发调节资本自由转投,整个资本家阶级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参与市场竞争并瓜分剩余价值。5企业的目标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6由于市场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而市场对外部性问题、公共品供给、自然垄断、长期性问题缺乏有效的调节,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经济运行失衡,效率与公平错位,经济危机频频发生。(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迅速进行,大型企业开始出现,它显示出了资本主义深刻的结构变革,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形成。该模式的特点如下:1伴随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一批大企业得以产生,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2此时经济的中心人物是经营者,该经营者从属于资本家阶级3价格不再由市场自发确定,而是由占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制定,自发波动的价格变成被管理的价格。4经济运行的调节者不再是价格的运动,而是私人垄断集团长期目标和长期利益考虑。垄断资本的市场实力已经左右了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5私人资本的对外扩展开始由主要进行商品输出,转变为主要进行资源性投资,以确保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给。6由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金融寡头资本出现并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金融资本的形成使资本主义的积累能力空前提高,也使金融投机得到膨胀,这些都包含了导致更大规模的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爆发的条件和危险。(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这就是国家开始介入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更是全面干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其主要表现是: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国有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完成的公共品供给和科技开发活动。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而成,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这些做法旨在靠国家的力量直接支持私人资本,以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4国家开展宏观调节。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5国家执行微观规制职能。这项职能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反托拉斯,二是公共事业规制,三是社会经济规制。这些规制旨在克服垄断资本主义自身发展所固有的矛盾和消极后果,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6国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达国家建立了系统的社会福利制度,从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收入的再分配。社会保障以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为目标,而社会服务则旨在提高劳动者享受和发展资料,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四)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全球化阶段。在该阶段,前面三个阶段的一些特征继续保留着,如金融资本依然十分活跃;国家继续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过去三个阶段的资本主义发展均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和轴心的,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冲动为私人资本提供了动力,而国家权利则为私人资本的发展开辟道路,国家霸权地位的确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用国家霸权的更替史来描术,如热那亚-西班牙霸权、荷兰霸权、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 乌尔里希杜赫罗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而在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霸权还有效吗?取代国家霸权的将是什么呢?没有国家霸权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球化阶段必须回答的问题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成因(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生产高度社会化基础上各国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其表现是: (1)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的标志是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转变为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国际分工。其主要特点是分工在同一产业的同一部门之内,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或按照产品零部件,或按照产品型号进行。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美国波音“747”喷气式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它们由分布在8个国家的1100个大型企业和15000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最后由美国组装而成。美国“朋蒂亚克莱曼”牌小汽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加拿大合作生产变压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新加坡提供无线电设备,而韩国供应电器设备和轮胎,是名副其实的“万国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它为每个国家平等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经济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国际水平分工使各国成为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连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2)贸易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9901995年,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97年含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额达到6.7万亿美元,增长率为7,为同年世界生产增长率3的2倍。世界服务贸易额1985年仅为3809亿美元,1995年急增至12300亿美元,在国际大贸易(商品和服务)中的比重从16.3跃升到18.8。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另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申请之中,到下一世纪前20年内,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均会加入WTO,这意味着,一个包括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一体化贸易体系即将建立,没有歧视和强硬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市场将形成,一句话,贸易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现实。 (3)金融的全球化。基于生产和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1973年,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在内的国际融资额为622亿美元,1979年则为1450亿美元,增长了2.3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5。进入八、九十年代,这一势头仍然持续,1990年与1996年上述三项融资的规模分别达到4276亿美元与15139亿美元水平,年均增长率为23.5。其次,国际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迅速发展。国际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国际性市场,近十年来该市场呈现快速成长之势。1990年国际股票的发行为 72亿美元,到1996年已达到5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1.5。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力。基金市场是一种机构投资者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主体的集体性投资市场。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基金市场一直呈现扩大态势,到90年代中期,上市交易的基金数量在纽约与伦敦已分别达到5300个和1935个,其所管理的基金资产额,美国与英国已分别达到21000亿美元与1450亿英磅。从国际基金市场金融资产的增长情况看,1990年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总金融资产为139500亿美元,到1995年上升为23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3,其中,投资基金类公司在1990年拥有的金融资产为27000亿美元,到1995年进一步上升到56000亿美元,这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5.7,居各类机构投资者增长速度之首。再次,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全球各类金融市场正在向连成一片的方向发展。目前美国、欧洲与亚洲三大区域的外汇市场已连为一体,其运作方式、交易品种与手段基本保持一致,投资者可以在一天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进行操作。只要投资者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成百上千的美元就可以瞬间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年交易量500万亿美元,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母公司已达到6万家,附属机构已有30多万家,它们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跨国公司从事和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转移及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80,以及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1995年国际间的直接投资额为2430亿美元,1996年达到3660亿美元,1997年突破4000亿美元,1998年扩大到6400亿美元,2000年进一步达到1万亿美元。此外,跨国公司的规模也大得惊人。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占约90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产值低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销售额。若将国家实体与跨国公司放在一起排队,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实体中,有近一半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已经把所有国家都吸纳到自己的运行轨道了。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了经济全球化呢?是什么原因使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的呢?具体来讲,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起就已经开始,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则是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以微处理机进入办公室和家庭、超级计算机问世、卫星通讯与光导通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为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以最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国、各地区、各企业、各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联系,并且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先进的信息传送手段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使生产要素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任何人类经济活动都是与特定的经济组织形式相联系的,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相比,跨国公司是与经济全球化联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组织形式。跨国公司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超越了原先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信贷资本流动,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的运动,是一种综合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等众多要素的、整个生产行业的跨国转移。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跨国公司投资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它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际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正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相应地带动了资本、技术、商品、人力、服务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3)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经济全球化赖以存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社会,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民族国家对本国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成为时代潮流,同时世界各国均把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别国的资本、技术及其他资源以实现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本国策。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影响的程度又有所不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是积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发源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是大量的利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追求最优配置,这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但对于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来说,全球经济仍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状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国际通行的制度和惯例是由它们主导的,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国内规则的特点。这样,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不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它们也可以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竞争力。目前,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从工业经济走向信息经济,新兴的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其主导产业。发达国家可以利用由其主导的世贸规则,打开别国的金融市场、服务市场等,将竞争引向其优势领域,从而获取更大收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往往把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作为制定规则的基本原则,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禀赋差异极大。从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状况出发,在市场上进行自由贸易和所谓的“公平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弱肉强食,导致事实上的不自由和不公平。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在全球加速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提供了机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资本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机会吸引资本、技术,接手外来的产业,加快国内工业化的完成。外来的资本、技术有助于改善国内的资源供给结构,使得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较低,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经济全球化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目前的国际经济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 发达国家政策协调的结果,大多数的国际规则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利,或者干脆就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出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和服从的。如在国际贸易规则中加进环境和劳工条款,借口发展中国家不顾环境污染,限制其产品进入本国,扬言发展中国家不使用“人道主义”的劳工标准就要遭到报复;在国际组织中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超越自己水平和能力的责任等。可以说,在公平的旗号下实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借执行国际规则之名行维护自身利益之实,造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长期控制、剥削发展中国家。(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发展和扩大着,它不但改变着各国经济活动的方式和范围,也在改变着各国控制自己经济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其迅速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伴随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诸方面: 第一,“数字鸿沟”出现,国家间贫富差别扩大。与经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问题是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由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行的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法则,所以客观上就存在着导致两极分化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出现并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但是,发达国家以因特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远远大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给投资者和技术拥有者带来了巨额“数字红利”,而与此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与数字技术无缘,这就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第二,“新经济”与“旧经济”相脱节,加剧了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背离。新经济指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等基础上的经济,旧经济指非信息的实质经济或者建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经济。在新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产业,包括电脑、通讯、网络、生物工程等相关行业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它们不但直接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通过向传统产业提供新技术而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 “新”经济在“旧”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中运作,它给人一种可以持续带来滚滚财源的幻觉,其表现是高科技产业的股价一再高涨,这意味着高科技产业在通过创新改造旧经济,形成一种面向全球市场的知识经济的同时,又使其自身泡沫化,走向与实质经济脱节的道路,加剧了发达国家业已存在的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的失衡。 第三,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工业化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追求目标,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已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非污染的知识产业,但实际上,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环境,现在第三世界成了工业制成品和资源密集实物产品的主要产地,同时也成为发达国家全球环境代价的主要承受者。当前,发达国家以仅占世界25的人口,消费着全球能源总量的75,排放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5。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各种手段转移污染。经济全球化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跨国公司主导的过程。产业结构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一国经济的竞争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因此,为了增强经济竞争力,各国都十分重视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说,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一种带有浓厚民族国家色彩的经济活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已不再纯粹是个别国家的事情了。实际情形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及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开展,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已在更大程度上受到跨国公司的影响,相应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立足于全球的世界性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主动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使之服务于本国产业结构调整,这有助于增强本国经济的安全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反之,则会使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经济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但是,如今经济全球化已冲破了国家界限,摆脱了国家疆域的束缚,原来完全为一国所独立拥有的权利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体拥有的权利,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条例来运作。这样一来,国家主权,特别是经济主权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甚至是冲击。不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家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是局部受到约束,而不是完全消亡,恰恰相反,国家主权是经济独立的根本保证,削弱乃至取消国家主权,既不符合当代世界各国所共同遵循的“主权至上”的原则,又会导致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阻碍各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第六,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而市场经济原本就具有二重性,它除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的优点外,还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陷,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把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也全球化了。在一国范围内,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可以靠政府干预来纠正,而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缺乏这样的调节机构和机制,这样,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在全球范围内就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甚至危机。实际情况正是如此。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震动全世界,接着巴林银行倒闭,1997年7月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接着1998年俄罗斯、巴西又先后陷入金融危机。现在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受到危机和衰退的困扰。这一切表明,一个缺乏有效防范和监控体制和机制的全球经济,必然是危机四伏的。四、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是息息相关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不论从生产关系覆盖面和制度安排的制定看,还是从产值和产量看,都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在当前世界近3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70以上;在世界近6万亿的出口贸易中,它们所占的比重也大体如是;在世界640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1998年)中,它们占90以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力量雄厚,高科技产业水平高,它们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世界市场上占据巨大的优势地位,它们在国际经济组织中起着支配作用。此外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从这个意义讲,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该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以下特点: (一) 以全球范围而非民族国家为边界组织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如果从18世纪中期发生在英国的产业革命算起,至今已有两个半世纪。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逐步向经济全球化阶段过渡,到80年代中期,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在全球化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不再主要依靠民族国家,而主要依靠对全球范围的资源的利用和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民族国家曾经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地,人们可以说英国制造、美国制造或者法国制造,现在,生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世界性的或者跨国家的了,一件产品已经很难说清是哪国制造了。可以说,离开了全球化的生产和经营,资本主义就难以生存下去了。(二)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空前密切,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大大加强,在这个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离不开谁。但是,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经济中,又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这是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追逐最大利润。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资本的对外扩张大大加强。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全球扩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而这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扩大到全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全球化经济中取得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各国经济的可调节性与全球经济的无计划性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的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与世界市场的盲目扩张和无序运行之间的矛盾、全球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尖锐化,导致全球经济总量和结构以及世界经济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失调,进而导致全球经济的起伏不定,动荡和危机。(三)贫富差别具有了全球化特点在全球化阶段,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存在巨大差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可以获得最大利益。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很弱,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利益则非常有限,甚至被边缘化。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和众多贫困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固有现象,现在又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固有现象。伴随着资本主义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贫富差别也具有了全球化特点,而且差距在进一步加大。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比,1980年为32.81,1990年为51.31,1995年又扩大到59.01。世界上最富有的20和最穷的20的人的收入之比,1991年为611,1995年为811。目前世界上仍有30亿人,即占人类的一半生活在严重贫困之中,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美元。(四)资源配置机制趋同,基于民族国家的制度多样性渐趋淡化在经济全球化阶段,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调节则发挥着干预作用。目前,曾经实现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已经纷纷放弃计划体制而实行了市场体制,二战后曾经特别强调国家干预,特别是计划指导的国家,如法国和日本,都大大弱化了国家和计划的作用;文化具有较强同质性,经济体制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都在强调文化的多元化和体制的开放性。强调竞争和效率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主导原则。今天,民族国家比过去如何时候都面临着更加开放和更大程度融入全球社会的紧迫性和巨大压力,按照全球性规则参与竞争已经成为加入全球社会的基本要求。(五)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民族国家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全球化阶段,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阶段,单一的民族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势单力薄,面临的风险和压力非常大,这在客观上要求单一民族国家必须参与到一个特定的区域性集团中,借助区域性集团的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在区域性集团内部,各国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比较高,跨国家的调节机构为了形成一致的行动,往往要求民族国家让渡一部分权利,或者在一些重大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换取对民族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权益的保护。因此区域内部的合作和区域外部的竞争已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六)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的构建迫在眉睫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全球化,这固然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进一步释放生产力的潜力,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既是充满机遇和活力的过程,同时又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如果说在各国经济的联系还不够密切时,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还仅仅限于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那么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危机和冲突则具有世界性意义,一个缺乏有效国际合作和协调的全球化经济,必然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经济,它无疑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严峻挑战。因此,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性协调机制。目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再加上西方八国政府首脑会议,是国际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它们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经济调节组织在本质上是富人的俱乐部,它们的决策功能往往掌握在几个发达国家的手里,它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往往奉行双重标准,从而大大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了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要共同制定事关所有国家的经济协调机制。只有在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体现所有国家利益和意志的规则,也只有在合作和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协调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调节所有利益矛盾的作用。参考文献1 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 德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 美乔治索罗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4 澳约瑟夫凯米莱里、吉米福克尔主权的终结?日趋“缩小”和“碎片化”的世界政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5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Stage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He Zi-liAbstract Since 1970s, there appears a new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at is, the global economy has a unprecedented clos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 This paper is to give a analysis of political economy to the formation and essential of this phenomenon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not only the enlargement of the limit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also in essence means a new stage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namely, global monopoly capitalism.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pitalism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political economy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