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修改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4767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修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学说史(修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学说史(修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前古典经济学时期重商主义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就是金银2、财富源泉的观点,两个源泉:挖矿(金银矿藏的开采)流通领域(重视对外贸易多卖少买)。3、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保证贸易顺差。4、国家干预经济,初步分析国家队要大力管理。5、奖励增加人口,管理食物价格,人口越多越好,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6、民穷国富论,穷人越穷越好,国内人穷,消费就少多出来的商品就可以卖到国外,为国王他们带来财富,重金,重视贸易,强调国家干预是核心思想。孟克列钦1. 早期早起重商主义者,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2. 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3. 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经商,保护自然资源4. 使家富足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托马斯.孟1. 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2. 商人占国家经济中重要地位3. 反对禁止输出货币政策4. 发展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掠夺殖民地5. 发展本国手工业柯尔培尔:1、 财富观:金银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武力对外掠夺2、 发展工业:重商抑农3、 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地位4、 国家干预:提出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全国税率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大约14、15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16实际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早期和晚起重商主义的差别:用什么方法来增加财富是区分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重要标志,早期: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早期重商主义者提倡少买多卖,提出自由贸易,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虽然也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提出发展工场手工业,坚持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一、 古典经济学时期(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的一般经济理论:1价值理论2、分配理论3、货币理论4、经济增长理论威廉。配第的方法论:第一次提出一种定量的客观的分析方法,其研究扩展到生产领域,提出“政治算法”,重视数学和统计学,是统计学之父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耗费的劳动构成了商品价值“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者所耗费的劳动构成商品价值威廉配第的分配理论:点出当时社会存在三种阶级之间的对立,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认为工资和利润相对立,农业工人的工资和地主的地租是一种对立关系,利息要受到地租的制约。(2)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布阿吉尔贝尔1. 农业繁荣论,认为赋税过重,导致土地收益减少,不正当的农业政策,要减轻赋税,刺激消费,重视农产品生产2. 财富观:反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货币实际上不是财富,提出废除货币。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以农产品为主,农业是生产财富的源泉3. 经济自由:保持经济自由发展,按自然法则来走,提出“比例价格的概念纯产品学说(魁奈):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真正的财富是土地上产出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既农产品。纯产品实际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了当初耗费的作料所多出来的东西。除农场主和工人付出劳动以外,大自然也参与了劳动,纯产品即大自然送给土地所有者的赏赐,此“地租”存在是合理的。其片面性:1、没有认识到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2、错误的把农业生产看成唯一的生产部门。社会阶级结构:分为三个阶级,生产者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其中第一个阶级是唯一的生成者阶级,第二个阶级是占有纯产品的阶级,他是按照创造和占有纯产品来划分阶级的,最早提出了阶级的划分,但抹杀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区别,实际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经济表:对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流通做初步分析,研究三个问题: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资本在三个阶级间如何分配;三个阶级如何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为什么农业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有六个前提:社会实行普遍的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社会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社会资本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各阶级间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只考虑阶级间流通,不考虑阶级内部的流通;不考虑对外贸易经济表的评价:优点1、运用抽象法2、其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3、魁奈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在生产过程的形式4、把各界及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看成是在生产过程的要素缺点:1、片面地把农业是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2、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3、把社会生产分为两个部门而不是两大部类,最终不可能从理论上接军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问题4、没有体现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在流通结束时候,没有留下工业品满足本阶级饿生产消费和生活需要,这是错误的重农学派的特点:1、自然秩序(相对于人为秩序,重农学派认为是自然秩序是完美的秩序,是要不违反社会就会幸福稳定,倡导经济自由,提出口号“自由放任”)2、重农思想(以反对重商主义,反对柯尔培尔主意来重农,认为农业是唯一可以提供剩余产品的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但重心仍在农业,农业才是财富的源泉)(3) 亚当斯密价值理论1、 劳动价值论: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对政治经济学的最大贡献);2、 收入构成价值论:价值由三种收入(地租、工资和利息)构成,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值波动 ;三个阶级:只拥有土地:靠地租生存的阶级只拥有资本,靠利润生存的阶级只拥有劳动力,靠工资生存的阶级斯密教条劳动力劳动工资资本家资本利润地主土地地租收入构成价值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经济不再由劳动决定,而是由资本,工资和地租决定,既收入价值论,但是忽视了生产资料和物质资料下的付出,实际上先有价值再有分配,而斯密逻辑关系正好相反,是错误的观点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贸易理论,赋税原则)。 亚当。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经济自由和国贸理论:1. 经济自由放任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国家职能只限于下面三个方面:保卫本国不受侵犯b保卫社会成员人身财产安全c能够承担公共工程和公共福利,强调赋税还是要存在的2. 认为国家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来发展经济(4) 李嘉图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1、 比较优势院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买一,解释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2、 一般说来,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3、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较充分的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4、 只看到国与国利益一致的一面,没看到竞争的一面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有两大源泉,商品的稀少性和生产商品的必须劳动量;然而,李嘉图体系存在两大难题: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以工资学说,利润学说,地租学说为核心工资:工资多少取决于工人及其家庭多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认为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并最终趋向于自然价格,工资从长期来看是下降趋势利润:资本家的收入,即剩余价值,其变化由工资决定,并成反比,利润与工资共同够成了商品的价值。地租:主要分析级差地租,不认为地租是大自然的恩赐,(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由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产生的地租;由土地连续投资所得的不同产量而产生的地租)(5) 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 一个规律土地肥力递减规律2. 两个前提a食欲b情欲3. 两个级数食物这些生活资料每25年事按算术倍数增加的,而人口数量则是以几何级数来增加的4. 三个结论a制约原理,人口必定受生活资料的限制b增殖原理,生活资料增多,人增多c均衡原理,人口受各种因素限制,所以生活资料的增加和人口增加能保持一个均衡比例5. 两种抑制现实的手段和预防的手段a用战争手段,但并不鼓励b现实中人们出于养家糊口的担忧而资源减少人口是预防手段,他认为私有制存在很合理,贫困的原因是人口多6. 反济贫法认为济贫法养活了一些不该活的人并不反对对穷人一种有限控制措施a对贫困人口进行预防控制b建立济贫院,控制生育,要求其劳动,提供生活保障c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开垦更多土地评价:大多数认为他的人口理论否认了人口的社会性,否认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在某一方面影响了现代进化论,是现代人口论的奠基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有效需求:人们既有购买的欲望,又可以买得起,不光要靠资本家和工人消费,重点鼓励以地主为代表的不生产阶级的消费萨伊政治经济学“三分法”萨伊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部分评价:1. 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财富,用抽象的谈论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替代了以往常用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谓本质和历史的分析2. 用三要素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3. 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抹杀了生产在整个经济中的决定性地位,从而把生产分配和消费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萨伊的效用价值论1.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劳动、资本和自然力是生产三要素,三要素创造了效用,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2. 生产费用论:劳动对工资,资本对利息,土地对地租,3. 供求论: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所以价格决定价值,而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所以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萨伊的分配论生产三要素是价值的源泉,共同创造价值,马克思称之为“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利润的两部分,利息和高级工资,他具体分析时混淆了利息和利润,地租是地主节约和劳动的报酬萨伊定律: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持有货币的多少不会影响商品交换,认为商品交换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若双方生产数量不一样就会出现一部分商品生产过剩,有刺引起经济危机,而这时一个偶然因素,因此他认为经济危机不存在四个结论:1. 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就销的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2. 每个人和全体共同繁荣利害相关3. 输入外国货物不会损害国内的产业和生产4. 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6) 1 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节欲论劳动者使用自己的体力,指挥生产,做出了牺牲,资本是资本家节制消费欲望而投资生产。地租是自然的一种恩赐,故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制的报酬,主要针对资本家。最后一小时:当时法律规定每天平均工作11半小时,纯利润来自最后一小时,如果劳动减少一个小时,则总利润就消失。工人劳动时间不能短于10小时。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理论体系特点:A折中主义b诚实性c改良主义色彩明显国际价值理论在自由竞争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既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商品价值自行调整,使需求等于供给,富国得到的利益少,穷国得到的利益多信用周期危机论商人认为物价会上涨就会储存商品,投机者会买商品,这是没有信用时候的情况,当信用存在,有效需求会扩大,价格上涨,出于对风险的规避性,商人会抛售商品,商品价格回落,投机者也开始抛售,价格下降,经济出现动荡,投机者有些钱是借贷来的,无力偿还就会破产,倒闭,出现经济危机(存在信用信用破产信用重建,信用这一周期变化就导致经济波动,经济危机)改良主义经济政策(一种空想主义)A限制人口,法律教育行政手段并用b征收土地税,使地租社会化c改变工资制度d限制遗产继承权e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凯里和巴师夏的阶级利益和谐论否认社会经济中存在对立关系,认为总体上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和谐的。二、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c70s20c30s)(1) 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历史学派李斯特(德国第一个提出保护关税的人)经济发展阶段论:1. 原始未开化时期2. 畜牧阶段3. 农业阶段4. 农工业阶段5. 农工商业阶段12,3过渡时,自由贸易4实行关税保护政策5自由贸易,认为英国当时处于5,而德国处于4影响: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学派,体现在三个方面,1.反对个人主义的研究方法2.否定普遍经济规律的存在3.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旧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征(历史方法):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和过去的事实;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应与法律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紧密联系;不一研究现在的经济现状和国民经济为满足;国民经济学只回答“是什么”,而不回答“应该是什么”罗雪尔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童言和青年被称为开花期成年成熟期、老年衰老期,所有这些阶段都受自然,劳动,资本的影响新历史学派施穆勒:提出了“中产阶级”的概念,除掉大资本家和工人,中间的那部分,保护中产阶级,自上而下推行改良,反对工人运动,反对工会产生美国制度学派:理论特点1. 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缺陷,提出社会改良2. 吸收了历史学派和方法论3. 否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革命性的飞跃4. 强调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作用5. 用制度分析方法来判断分析,结构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以及社会文化分析法凡勃伦的制度分析: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种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得到实现的各种驻地,经济制度就是人类利用天然环境满足自己生存需要而形成的社会习惯。由于人们都想盈利,所以企业经营压倒了追求技术进步的及其利用,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矛盾,出现经济危机阶级分析:A企业阶级b技术人员阶级,而企业家是主要阶级密锲尔货币经济中肯定会出现商业循环,商业循环出现的原因是与利润有关的因素法证变动引起的,它并不是定期出现,但是是复出现的(2) 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先驱者戈森的主要理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到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一个结论是增享乐的途径该学派分为三大分支: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社会的各种剥削收入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数理学派(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考察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价格的决定,即必须建立一般均衡价格理论体系。如果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恰好使得他们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这时的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亦即商品的价值,这时的均衡就是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论”:只孤立的研究一种商品的价格,如何有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得到均衡的“局部均衡”;美国学派(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商品价值是由同类商品中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决定的,结论:劳动的收入是工资,资本收入是利息,最后一单位的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工资。(3)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马歇尔经济学说的主要特点(折衷主义和综合性)1. 以人的主观,心理的因素为基础的,人是支配经济活动的主体2. 赞成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资本主义制度没有问题3. 强调用“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4. 强调运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5. 强调均衡分析,据不均衡6. 强调静态的观点和静态的分析方法均衡价格理论(一) 金衡价格的分类1、 暂时的市场价格2、 短时期的正常价格3、 长时期的正常价格,短期内需求对价值其决定作用,但长期看生产成本其主要决定作用(二) 需求曲线(图349 17-3)(三) 供给曲线,认为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四) 均衡价格的决定:效用和生产费用共同决定均衡价格(五) 垄断与均衡价格:垄断者的利益,显然不在于把供给和需求调节得使其商品的售价能够给他提供最大可能的纯收入总额分配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组织,认为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实现均衡即形成其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研究国民收入就是研究这四种要素的收入三、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1、 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的二分法微观和宏观)研究个体/单个的厂商相关经济问题;研究整体产量和就业状况的变化。2、 基本理论(1)有效需求充分就业无法实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3、 三大基本心理定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货币灵活偏好4、 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鼓励赤字财政(2)货币政策 尽可能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保持一种温和的通货膨胀;保持较低的市场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