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47520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1.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影响(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2)文化发展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发展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主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什么,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重要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怎么办,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4.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1.思想道德建设在发展文化中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又融入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3.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含义(略)两者关系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小结:1、注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联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与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文化修养的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社会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联系。,2、全面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是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从社会作用上看: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从对人的影响看: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b.文化塑造人生。,从现实生活的需要看:a.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的影响。b.发展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要求。(3)怎么样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例1】(2009安徽)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涵二者关系的有(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A.B.C.D.解析主要强调的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涉及科学文化修养;则强调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需要有质疑精神,不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性,B项正确。,【例2】(2009广东)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漫画1、2分别根据华君武的阎王开发中心,方成的最新配方改编。,(1)漫画1、2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2)这两类文化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本设问的限制性条件文化生活知识,其次要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漫画1反映的是落后文化现象,漫画2反映的是腐朽文化现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不同可以从它们的含义、表现形式和危害、对待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的措施,要从注意政府的监管、思想教育等方面切入。本题的设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答案(1)漫画1反映了落后文化现象,漫画2反映了腐朽文化现象。(2)两种文化现象的区别: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解决方法: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例3】(2008山东)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解析本题是对文化生活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的灵活考查。解答时需要特别留意设问中的限定语“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首先要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其次,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因此应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等角度全面思考作答,答案(1)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2)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考题再现近年来,山东省在农村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掘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园艺业为主的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12处、农家书屋1万多个,提前2年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山东省是如何在农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学生作答规范得分(1)把握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关系,发展文化产业,既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又促进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3)开展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该学生在组织答案时没有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只从理论上做了分析。规范答题要注意答案要点融合化,即在组织答案要点时,注意做到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实际材料有机结合,有理有据。要把基本理论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热点联系:a.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文化建设b.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c.网络道德(成也网络,败也网络)d.学术造假e.足球反赌风暴f.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g.“双百”即“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h.海地维和八烈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