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4741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特征,第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地轴,北极星,自转方向,北逆南顺,自转速度,1670,1447,1181,837,0,15,15,15,15,0,相同。均为15小时(除南北极点外),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最小为0,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填表,各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线速度COS,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自转周期,理解恒星日、太阳日的概念,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360059,23时56分4秒,日常生活,真正周期科学研究,地球的公转,公转速度,非匀速运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比较表,学海导航P10考点1,2.在太平洋上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轮船上,人们看到昼夜交替的周期是A.24小时B.长于24小时C.短于24小时D.无昼夜更替,C,1.下列几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莫斯科B.珠穆朗玛峰峰顶C.拉萨D.南极长城站,温故知新:,B,甲,乙,丙,丁,地球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A.丁甲段B.甲乙段C.乙丙段D.丙丁段,一看就会,A,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于2008年10月22日升空,11月8日进入绕月轨道。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7502千米降到100千米,近月点高度从200千米降到100千米,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轨道。据此回答23题。,2.“月船1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双选)A.ab段B.cd段C.gh段D.ef段,BD,黄赤交角,依纲梳理夯基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辨析:“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地球运动产生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即二十四小时,太,阳,光,任一时刻,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示,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00,00,00,、地转偏向力,偏向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赤道,物体,物体,物体,物体,物体,地转偏向力是惯性力,也称科里奥利力(科氏力),其计算公式如下F=2mwvSin为纬度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运动速度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应用:气流、河流、铁轨,上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A.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B.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C.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E岸遭受冲蚀力大D.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F,E,双选:,BD,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地球自转地理意义-地方时,太阳光,、概念,、特点,A,B,地球上因经度而异的时刻。,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的经线上,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3、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差(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小计算:求现在1200W的地方时是多少?,思考:(1)东西二字为什么要用引号?(2)时差如何计算?,牛刀小试,我国领土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约在73E,当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最西端的地方时=8-(135-73)*/60=8-4:08=3:52,世界标准时制度-时区和区时,1、区时的概念: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做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该时区的区时.,本初子午线,00,150,300,150,300,西一区,东一区,零时区,1500,1500,1650,1650,1800,西十一区,东十一区,读图回答:(1)每个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是多少?一共有多少个时区?(2)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多少?,西经,东经,东十二区,1800,西十二区,时区数150,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3、和区时有关的计算,小计算: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现场直播体育比赛,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直播的时间是A.13时B.次日凌晨1时C.次日17时D.23时,B,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国土东西跨五个时区,北京为东经116度,属于东八区,难点突破:,时间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所求区时=已知区时区时差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两者一样吗?(北京位于东经116),辨析,1.已知北京(116E,40N)的地方时是12时,求(1)北京时间(2)0经线的地方时2.今日此时,纽约(西五区)时间为何时?,小计算,12:16,4:16,日界线,人文日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确定原则上以东西12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的经线,又称子夜线。,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1)NA的经度为_;NB的经度为_。(2)这时北京为3月_日_时。,当堂练兵,3月22日,3月21日,60E,180E,22,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超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E.下一年1月1日12时5分,大显身手,ACD,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规律,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公转方向,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公转轨道,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黄道,、公转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闰年:普通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整百年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如1900年不是闰年。,闰月:闰年的2月,闰日:闰年的2月的29日,、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存在而产生的几组数据关系,(1)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ABD,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1)(2)题。,(2)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B.温带范围变大到30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完成(1)(2)题。,C,(1)地球从A点运行到B点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2)北极点的极昼天数比南极点。因为在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行在距太阳较的轨道上,线速度,历时。冬半年,则反之。,先加快至最快后变慢,多,远,慢,长,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1.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等长。,赤道,2.春分秋分(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北回归线,相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昼夜长短的变化,知识梳理,长,夜越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南半球,南回归线,相反,知识梳理,3.秋分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读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时。据此完成1415题。,15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A.0时B.12时C.13时20分D.10时40分,14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A2326S,0B2326S,20WC2326N,160ED2326N,180,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规律总结,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规律总结,读图回答:,(1)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的是图_(2)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图_(3)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图_(4)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相同的是图_,A,CD,B,A和C,读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回答1011题。,10.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ABCD,B,1.概念:太阳相对于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时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地平面,12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2.规律,随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由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由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中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点近角大,点远角小”。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最大,最小。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最小,最大。,越大,夏至日,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3.四季更替,表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日影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实际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