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课件:必修3 第二章 第一讲ppt课件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154525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课件:必修3 第二章 第一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课件:必修3 第二章 第一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课件:必修3 第二章 第一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掌握荒漠化含义及其成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3.掌握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荒漠化是指由于_变化和_等因素造成的土地_。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_。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距海远,加上_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_,使土地表层易于风化。,气候,人类活动,退化,下降,高原、山地,稀少,3由于降水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_,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及对水的调节作用。4人口的_,人口压力增大,过渡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趋势。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很低,迅速增长,1荒漠和荒漠化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有5万平方千米。据统计,这些沙漠化土地有85%是由于滥垦、滥牧与滥伐森林所造成的;10%是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中破坏林草所造成的;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回答13题。,1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B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C华北、西北和中南地区D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2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A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所致B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C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D大面积的污染所致,3面对土地的沙漠化,下列行为错误的是()A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兴修防护林B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草场轮牧制度C草原地区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D在沙漠化地区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向沙漠进军,解析:第1题,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第2题,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人口增长迅速,人类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第3题,在沙漠化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只会加剧沙漠化。答案:1.D2.C3.D,1.荒漠化使上亿人有丧失土地的危险。2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_。3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4总之,荒漠化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巨大,沙尘暴,2荒漠化的过程与危害,读图,回答下题。,4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C甲以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D乙以荒漠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解析:甲地为黄土高原,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故两地的环境问题分别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答案:D,1.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2我国实施_体系建设工程,从而使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三北”防护林,3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_”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结合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析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5读下图,完成(1)(2)题。,(1)a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A过度樵采B修筑公路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2)b地区利用草方格沙障治沙工作卓有成效,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D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解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但成本较高。答案:(1)B(2)D,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如图所示:,(2009海南地理)读下图,完成(1)(2)题。,综合考查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与荒漠化问题,(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读图定位和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由图中城镇变迁分析可知,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用水不当,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答案:(1)B(2)B,20.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如下表所示。,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读图回答13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气候变暖B土地荒漠化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用水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D气候干旱,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放弃全部耕地合理调水加强能源建设恢复自然植被ABCD,解析:民勤县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从而使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要进行治理就必须找准方向,“对症下药”,因此主要解决由于过度用水所导致的问题。答案:1.B2.A3.D,(2011杭州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cm,但根系在20m以上。据此回答12题。,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2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能源紧缺C水土流失D洪涝灾害,解析:第1题,根据该植物地面高度较矮而根系非常发达,可知这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干旱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可能会出现风力发电装置。第2题,干旱的地区降水较少,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答案:1.B2.A,3(2009宁夏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地区。(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解析:(1)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和了解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界线所经过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200mm、小于400mm,属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属干旱地区。(2)生态建设应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答案:(1)干旱、半干旱(2)选或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4(2009海南文综)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间涉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读懂示意图是关键,部分学生易产生以下解答误区:未读清题干、已知图的情况下错误判断该环境问题为沙漠化,导致答题方向发生偏离。,答案:(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原因:风力搬运堆积。,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