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1-20篇)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1542484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1-20篇)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甘肃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1-20篇)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甘肃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1-20篇)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人教:八年级上册第27课;北师:九年级下册第8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念无与为乐者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相与步于中庭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多指门、窗户,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就,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原来是”,只是,(二)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二、虚词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助词,的人,介词,在,三、句子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翻译: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我)脱下衣服将要睡觉,(只见)这时月光照入门内,(于是就)高兴地起床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本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示例一: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示例二: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通,欣赏趣味相投。示例三: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示例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2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3文章末尾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表露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的感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如“月色入户”透露其门庭冷落,“念无与为乐者”透露其交友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透露其闲。,4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第12篇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人教:八年级上册第29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余拏一小舟2.拥毳衣炉火3.见余,大喜曰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及下船6.莫说相公痴,撑(船),穿着,非常、十分,尽力、痛快,等到,不要,(二)一词多义1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一上下一白唯长堤一痕4更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动词,派遣,动词,出使,动词,光着,副词,只、仅仅,动词,光着,副词,只、仅仅,动词,光着,副词,只、仅仅,(三)词类活用1客此2与余舟一芥,名词用作动词,客居,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微小,二、虚词1与余舟一芥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更有痴似相公者,介词,和,连词,表顺承,助词,的人,三、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翻译: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看雪的背景;雪大;雪下得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寂;肃杀)。,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3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莹,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或“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13篇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师:八年级下册第7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急湍甚箭4负势竞上5争高直指6泉水激石7横柯上蔽,全部,相同,一样,胜过,凭借,依凭,笔直地向上,冲击,树木的枝干,(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意思是:2窥谷忘反通,意思是:,转,啭,鸟叫声,反,返,回去,返回,(三)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今义:2鸢飞戾天者古义:今义:3.经纶世务者古义:今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允许,许可,至,罪过,乖张,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筹划,(四)一词多义1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2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数词,十个十,数词,表示很多,形容词,绝妙,动词,断、停,(五)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2负势竞上3风烟俱净4互相轩邈5横柯上蔽6望峰息心7猛浪若奔,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上,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平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二、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翻译: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翻译: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翻译:,风和烟全都消散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不停,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止。,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翻译: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还能见到阳光。,三、文意理解与探究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加深感受,使人身临其境。,3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示例一: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示例二: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勾勒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活力。示例三: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第14篇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2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或置酒而招之3.造饮辄尽4.期在必醉5.曾不吝情去留6.晏如也7.不戚戚于贫贱8.不汲汲于富贵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处所,有时,就,期望,去,离开,安然自若的样子,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辈、同类,(二)古今异义1因以为号焉古义:今义:2每有会意古义:今义:3.造饮辄尽古义:今义:,把当作,认为,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往、到,制造、创造,(三)一词多义1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2如亲旧知其如此晏如也,动词,说话,名词,话、言语,像,的样子,(四)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2性嗜酒3亲旧知其如此4以乐其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旧友,名词用作动词,喝酒,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二、虚词1其亲旧知其如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之或置酒而招之黔娄之妻有言,语气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代词,他,指五柳先生,助词,的,代词,他,三、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翻译: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翻译:,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2本文是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来聊以自嘲的文章,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趣?,塑造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志趣。,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过分地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工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只为求知的满足,是精神的享受。,第15篇马说唐韩愈(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3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不以千里称也4.一食或尽粟一石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执策而临之,只是;受屈辱,两马并驾,著称,有时,犹,尚且;等同,一样,正确的方法,通晓,握着面对,(二)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意思是:2才美不外见通,意思是:3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意思是:4其真无马邪通,意思是:,材,才,才能,食,饲,喂,见,现,表现在外面,邪,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三)一词多义1.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2.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3.食一食或尽栗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用鞭子打,名词,鞭子,名词,能力,助词,能够,动词,吃,动词,喂,(四)词类活用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尽能其材,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吃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二、虚词1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2之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介词,凭借的身份,介词,按照,定语后置的标记,不译,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补充音节,不译,3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4其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顺承,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三、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翻译:2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翻译: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会有着怎样的命运?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会遭遇种种屈辱。,第16篇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4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无从致书以观2.弗之怠3.不敢稍逾约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5.尝趋百里外6.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7.门人弟子填其室8.援疑质理,得到,懈怠、放松,超过约定的期限,担心,忧虑;交往,曾经奔向,请教,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引、提出;询问,9.礼愈至10.俟其欣悦11.卒获有所闻12.负箧曳屣13.媵人持汤沃灌14.以衾拥覆15.主人日再食16.右备容臭17.烨然若神人18.余则缊袍敝衣,最终,终于,背着拖着,热水,被子,第二次,气味,这里指香气,光彩照人的样子,周到,等待,旧絮破,(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意思是: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意思是:,支,肢,肢体,被,披,穿着,(三)词类活用1.手自笔录2.主人日再食3.腰白玉之环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状语,用手,用笔,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用作动词,腰佩,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四)古今异义1.走送之古义:今义: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跑,行走,走路,借,虚伪的,不真实的,二、虚词1以无从至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2之弗之怠录毕,走送之无限肥滋味之享,连词,来,介词,把,介词,用,介词,因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书,助词,的,三、句子翻译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翻译: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翻译: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抄写完毕,便跑着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我站在他身旁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翻译: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翻译: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翻译:,住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用。,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文中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示例一: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示例二: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2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4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同时也突出了自己求学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自己求师的诚恳,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求师的艰难。,示例:学习要勤奋刻苦;学习要以读书为乐。,第17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6课;北师:八年级上册第5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水尤清洌2.蒙络摇缀3.日光下澈4.佁然不动5.俶尔远逝6.往来翕忽7.悄怆幽邃,凉,下垂,穿过,透过,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忧伤的样子,(二)古今异义1不可久居古义:今义:2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停留,住,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三)一词多义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3.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4.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介词,由、自,动词,跟着,副词,大约,动词,可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逗乐,嬉戏,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斗折蛇行3.下见小潭4.皆若空游无所依5.其岸势犬牙差互6.凄神寒骨,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名词作状语,在空中,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二、虚词1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2而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介词,把,连词,译为“而”,介词,因为,连词,表装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三、句子翻译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翻译: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翻译: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翻译:,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译: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翻译: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本文是按作者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3文章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表现(或衬托、侧面描写)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第18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7课;北师:九年级上册第5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衔远山3.横无际涯4.朝晖夕阴5.连月不开6.日星隐曜7.山岳潜形,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用嘴含,引申为包含,广远,日光,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光辉,隐没,8.去国怀乡9.至若春和景明10.把酒临风11.居庙堂之高,持、执,离开,日光,朝廷,(二)通假字1百废具兴通,意思是: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意思是:,具,俱,全,皆,属,嘱,嘱咐,嘱托,(三)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今义:2增其旧制古义:今义:3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今义:4.气象万千古义:今义:5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及、到,跨过(阻碍),跳过,规模,制度,写文章,学生写作文,习作,景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详尽,准备,6.薄暮冥冥古义:今义:7.微斯人古义:今义:,迫近,与“厚”相对,没有,微小,(四)一词多义1.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极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3.和政通人和春和景明,动词,看,名词,景象,动词,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动词,尽,引申为极点,形容词,和乐,副词,和煦,4.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5.空逐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动词,通向,名词,天空,动词,消散,形容词,顺利,(五)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的事业,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二、虚词1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2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用来,介词,因为,表判断,就是,连词,于是,就,连词,那么,三、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翻译: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翻译: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翻译: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翻译:,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7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的两种不同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文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主旨。,3本文标题是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洞庭湖的景色来衬托岳阳楼,用洞庭湖“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的忧乐观。在当今社会,人们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第19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8课;北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鉴赏评论),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云归而岩穴暝4.野芳发而幽香5.临溪而渔6.泉香而酒洌7.杂然而前陈者,茂盛的样子,领会寄托,昏暗,开放(开),捕鱼、钓鱼,清而醇,交错的样子;摆开,8.觥筹交错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0.颓然乎其间者,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酒杯,离开,(二)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2非丝非竹古义:今义:3至于负者歌于途古义:今义:,情趣,意思,弦乐器;管乐器,丝线;竹子,背着东西的人,失败的一方,(三)一词多义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2.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秀丽,茂盛,繁茂,形容词,欢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快乐,动词,聚拢,动词,回家,(四)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杂然而前陈者4.名之者谁5.故自号曰醉翁也6.至于负者歌于途,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称呼,名词用作动词,唱歌,二、虚词1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而年又最高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往来而不绝者泉香而酒冽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顺承,不译,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三、句子翻译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翻译: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太守)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写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第20篇满井游记明袁宏道(人教:八年级下册第29课),原文,译文,一、实词(一)重点实词1.冻风时作2.高柳夹堤3.娟然如拭4.风力虽尚劲5.夫不能以游堕事6.而此地适与余近,起,紧靠在两旁,美好的样子,猛,强有力,坏、耽误,正好,(二)通假字恶能无纪通,意思是:,纪,记,记录,(三)古今异义1土膏微润古义:今义:2柔梢披风古义:今义:3.恶能无纪古义:今义:,肥沃,很稠的糊状物,在风中散开,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疑问代词,怎么,讨厌,憎恶,(四)一词多义1.时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2.始于时冰皮始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3.乍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4.鳞鳞浪层层呷浪之鳞,时常,这时,开始,才,初,始,突然,忽然,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的,指代鱼,(五)词类活用1.泉而茗者2.罍而歌者3.红装而蹇者,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煮茶,名词用作动词,举杯,名词用作动词,骑驴,二、虚词1于于时冰皮始解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然娟然如拭然徒步则汗出浃背3而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鬒髻之始掠也而城居者未知之也,介词,在,介词,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可是,三、句子翻译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翻译: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翻译: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翻译:,高高的柳树紧靠在堤岸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望空阔无际,(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亮晶晶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刚擦拭过一样,娇艳明媚。,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翻译: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翻译:,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树梢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指满井和“我”住处的空间距离相近;指“我”对满井自然山水的喜爱和亲近;指满井山水具有和“我”相近的性情品格,人和山水就像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好朋友。,2文中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外,还写了什么内容?试分析它们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作者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可奈何,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出游作铺垫。末段表述了作者将以这次游览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并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堕事”。,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作者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4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本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的诱人景色,最后归结到“郊田之外未始无春”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