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第7讲(第六章第1-4节.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1538520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逻辑第7讲(第六章第1-4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普通逻辑第7讲(第六章第1-4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普通逻辑第7讲(第六章第1-4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基本规律,(第一讲),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思考:1、爱情公寓第1季第10集:小雪的回答是不是违背逻辑规律?2、张先生买了一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里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挂钟与家里的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的。请分析张先生的推断是否存在漏洞?,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分析:题干中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概念。前一个三分钟是与不准确的挂钟对照的结果,是不准确的三分钟;后一个三分钟是与电台标准时对照的结果,是准确的三分钟。所以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1逻辑基本规律,1、什么是逻辑基本规律?指人们在运用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或论证时必须遵守的规律,是对各种思维形式都起作用的规律。2、什么是特殊(逻辑)规律?指仅对某一种或某一类思维形式起作用的规律。如:三段论的规则、下定义的规则等等。,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1三、逻辑规律与逻辑规则,1、什么是逻辑规则?所谓逻辑规则,是指逻辑学基于保证思维正确、合理性的需要而对思维形式的应用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逻辑规则具体告诉人们,为了保证思维形式的正确、合理性,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或可以怎样做,在某些情况下不应该或不可以怎样做。比如:定义的规则、划分的规则、推理论证的规则等等。,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1三、逻辑规律与逻辑规则,2、逻辑规律和逻辑规则的关系(1)区别: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2)联系:逻辑规则依据逻辑规律制定;逻辑规律也总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相应的逻辑规则。逻辑规律是根本性的东西,逻辑规则是相应的逻辑规律的具体化。,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和意义,1、保证思想认识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的确定性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客观事物又具有相对的质的稳定性。具体体现为:保证推理与论证的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和论证性。(1)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断定;(2)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不能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3)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必须是明确的;(4)如果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有充足的理由。,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二、逻辑基本规律作用的条件性它只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的条件下,在围绕着具有确定性的对象进行推理、论证过程中才起作用。在人际沟通中,我们讲究语境,不同的语境下,或者同一个语境但已经表明了条件的变化,则逻辑的基本规律就不起作用了。如: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也不一样了。年少的时候,是闲愁,后面是怀才不遇的哀愁。各有自己的确定性。逻辑基本规律,可以保证人们正确的表达与思考。,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9,第二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三、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四、同一律的作用,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0,(1)乾隆与纪晓岚对对联:乾隆:两碟豆。纪晓岚:一瓯油。乾隆:林间两蝶斗。纪晓岚:水上一鸥游。乾隆: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纪晓岚:我说“北方一天一地一圣人”。二人都是故意转换概念。,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1,有一个青年跋涉千山万水,来到大西洋百慕大群岛三角海域中的一个小岛上,去找隐居在那里的一位哲学家,目的是想学些深奥的知识。见到这位哲学家后,青年说明了来意。不料这位哲学家是位诡辩大师,几句话就把那青年弄得糊里糊涂。哲学家:你是想学知识的?青年:是的。哲学家: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是你想学的吗?青年:不,我不想学已经知道的东西。哲学家:那么,你是想学你不知道的东西了?青年:是的,我想学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哲学家: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有马,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马的知识吗?青年:不,不可能想学关于马的知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有马。但是,哲学家啊,我是知道有马的,人世间确实有马这种动物存在。哲学家:且慢,我问你什么,你回答我什么,你不要岔到其他地方去。,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2,让我再问你:如果你不知道百慕大三角海域中有一座神秘的小岛,你能想到要去学习关于这个小岛的知识吗?青年:不会想去学习关于我根本不知道的小岛的知识。哲学家:在太阳系小星带有一颗外星人发射的“外星人造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你当然不知道。你能想到要学习关于这颗小行星的知识吗?青年:不,不可能想要学习关于它的知识。哲学家:那么,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青年:是的。哲学家:你刚才说,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现在你又说,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的东西;而事物总不外乎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或者是你还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了。青年:是这样的吧?!哲学家: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那么,你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呢?经过哲学家这番诡辩,这位青年似乎也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的。那么,这位哲学家是用什么“诡辩”把青年弄得糊里糊涂?,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3,从哲学家开头提出的三问和青年作出的三答可以看出,他们最初讨论的问题是:你是否想学习关于你已知其存在的事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包含两个小问题:你已知某事物存在,而且你已经掌握了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你是否还想学习?你已知某事物存在,但你尚未掌握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你是否想学习?对前一个问题,青年的回答是否定的,对后一个问题,青年的回答是肯定的。在这段对话中,二人所使用的“东西”一词,表达的都是“知识”的概念。岂知哲学家紧接着又以三个假设句的形式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你是否想学习关于你尚不知其存在的事物的知识?这就偷换了原来讨论的问题。青年对于这个问题作了否定的回答。于是哲学家又问:“那么,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不是你想学习的东西了?”这又偷换了概念。本来“东西”一词在前面是表达“知识”的概念,在这里,哲学家把它偷换为表达“事物”的概念。青年没有看出这一点,他被上面接连的三个问句弄慒了,结果上了当,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接着哲学家又在“东西”这同一个语词形式内塞进了“知识”和“事物”两个不同概念,迫使青年不得不违背初衷地接受他得出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想学习的”结论。这位青年就是这样被哲学家弄得昏头昏脑,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4,2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既然任何客观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总是具有相对的质的稳定性,那么反映在思维认识中,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者判断必须保持自身同一。其公式为:A是A,或AA。“A是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或关系),反映同一对象的一个思想总是保持着自身同一。,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5,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判断的内容都是确定的,是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1、体现在概念上,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应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2、体现在判断上,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其确定的断定内容,在同一推理或者论证过程中,它肯定什么就是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是否定什么。逻辑错误:转移论题、混淆论题、偷换论题同一律要求人们在谈话、写文章、讨论问题等,应围绕一个中心论题进行,否则可能会违反同一律,犯偷换概念或者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6,2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1、概念使用中的同一律例如:这幅画中的蒙娜丽莎是人,而人是会动的,因此,这幅画中的蒙娜丽莎是会动的。,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7,1、公民=居民?公民一般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而居民则指居住在本国境内并受本国法律管辖的一切人,包括本国公民和外国人。作为公民身份标识的户籍理登记为“公民户口”更为合适。2、2009年9月,教育部一位副部长说:“中国高校按照科技论文数量排序,自2004年以来,科研能力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这位教育部长的话是否正确?3、某人对单位领导经常公款吃喝提出意见,认为这是腐败行为。但这位领导却辩解说:“谁不吃喝?吃喝是腐败的话,大家都在腐败。”这位领导的话正确吗?,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8,中南大学改革:最具争议的一条:大学讲师不能上讲台授课,教授必须上讲台。讲师的主要职责是担任某门学科的讲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讲师是不是要改为助理研究员才名副其实呢?我赞成这一条改革,但不代表我就认为这条改革是合理的。教授上讲台是自身职责,为什么现在却成为改革条件强迫进行呢,这本身就是大学的一种悲哀。,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19,中南大学以下教学改革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申报教授职称者和教授晋级者,必须满足本科教学条件,否则一票否决;同时逐步实行同行评价制度,改变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做法;精简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推动实验室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加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教授可提出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凡有重大科研项目的青年学者可以不受职称限制,招收指导博士生等。,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0,2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2、判断使用中的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同语句的不同出现必须表达相同的判断,亦即只能反映同一客观事件。1、2008年9月,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的首场辩论,本来的议题是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但在前30分钟的辩论中,他们两个所有的话题都火药味十足的集中在经济问题上。支持人多次想把他们引回到原来话题,都没有成功。2、辩题是:“留学生回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但在辩论过程中,这个论题却被对方混淆为“社会问题是个中性词还是贬义词”了,尽管双方都引经据典,但偏离了主题。,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1,这种问答值不值得赞赏?,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2,看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某青年工人很爱看电影,经常在上班时间不请假就随便出去看电影,违反劳动纪律,影响工作。同一班组的同志们批评他,他不但不接受,反而质问大家:“看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看电影能不能受到教育?你们不看还不让别人看吗?”,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3,假定这位青年工人看的都是些好电影,他的质问也不能成立。因为根据同一律的要求,讨论问题时必须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不能任意地改变话题。否则,就要犯“偷换论题”的错误。这位青年工人正是犯了这种错误。本来应该讨论的问题是“上班时间是否可以不请假就去看电影?上班时间看电影是否会影响工作?”由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他就故意地把它移换为另外一个不同的问题:“看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以此为自己的违纪行为作辩护,拒绝同志们的正确批评,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4,(3)隋代启颜录中有一则笑话:一次,皇帝直称赞文选中郭璞的游仙诗写得好,石动筒听了说:“如果让我来写,肯定胜过他一倍。”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就令他也写一首,看看如何“胜过一倍”。石动筒说:“郭璞的游仙诗里有两句写: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我做两句: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这难道还不胜过他一倍?”(4)某男生:“我纯洁的爱情只献给你一个人。”某女生:“那么你不纯洁的爱情给了谁呢?”,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5,2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3、推理过程中的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结论中肯定的东西必须是蕴涵在前提中的东西。例如:凡金属皆导电,所以,有的金属导电。反例:凡金属皆导电,所以,有的金属不导电。,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6,爸爸聪明还是儿子聪明甲乙两个人都喜欢诡辩。有一天,二人争论起“爸爸和儿子哪一个聪明”的问题。甲说:儿子比爸爸聪明,因为人所共知,创立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爸爸。乙说:恰恰相反,这个例子只能证明爸爸比儿子聪明,因为创立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爱因斯坦的儿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7,甲和乙从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这同一个事实中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而且听起来似乎都正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任何事物都是许多规定的统一,同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不同关系。这种情况反映在概念中就表现为概念的灵活性,即人们可以从某一事物自身的不同规定或者从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关系中来反映该事物。诡辩论者的手法之一就是任意地挑选出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定或关系,作为论证自己观点的根据。甲和乙的错误都是主观地。片面地应用了概念的灵活性。另外,甲从“爱因斯坦比他的爸爸聪明”的前提,得出“任何一个作为儿子的人都比自己的爸爸聪明”的结论,乙从“爱因斯坦比他的儿子聪明”的前提,得出“任何一个作为爸爸的人都比自己的儿子聪明”的结论,又都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诡辩错误。,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8,2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4、论证过程中的同一律反例: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29,2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都必须保持自身同一。其公式为:A是A,或AA。“A是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的一个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0,2三、违反同一律逻辑错误,1、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实例分析)2、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实例分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1,例如,在一次射击训练中,战士小王的成绩很糟,连续三次“推光头”,连长非常恼火,一把夺过小王的枪,训斥道:“你这人真笨,站到一边去,看我的。”说着就趴在地上瞄准射击。“砰、砰、砰”三声枪响,只见报靶杆在靶子周围画了三个圈(全部打飞)。连长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指点着说:“看到了吗?这样是打不中的。”本来这位连长说“看我的”,就是要看他如何打中的,也就是要论证“这样能够打中”,但他连击三发都没打中,证明了“这样是打不中的”,为了挽回面子,只得把论题偷换。,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2,同一律的作用,1、保证思维的确定性2、澄清谬误3、揭露诡辩所谓诡辩,是指有意违反逻辑规律,为一些荒谬观点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实例分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3,警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骑车人:我以前从没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请问:下述哪段对话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最为类似?A.甲:昨天的舞会真棒,特别是那位歌手的歌特煽情。乙:他长得特酷,帅呆了!B.老师:王林同学怎么没完成作业?王林:我爸爸昨天从法国回来了。C.母亲:我已经告诉过你准时回来,你怎么又晚了一个多小时?女儿:你老是挑我的毛病。D.审判员:作案后你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被告:我没有作案。E.张三:你已经停止打你的老婆了吗?李四:我从来就没有打过老婆。,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4,题干中,骑车人并没有回答警察的问题,而是寻找借口希望得到谅解,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在选项中,ABDE回答与问题都相关,只有C女儿答非所问,转移论题。,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5,故意违反同一律的例子,(1)“老头子”的妙解(2)摩门教:你能够在圣经中找到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马克吐温回答说,“马太福音第6章第24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3)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桃花潭,店家姓万),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6,题:一些商家为了推销商品,经常以“买一送一”的广告招徕顾客。问:以下哪项最能说明这种推销方式的实质?A商家最喜欢这种推销方式。B顾客最喜欢这种推销方式。C这是一种亏本的推销方式。D这是一种耐用商品的推销方式。E这是一种以偷换概念的方法推销商品的手段。,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7,“买一送一”有两种情况:一是“买”一件某商品,“送”一件价值低一些的商品;二是“买”一件某商品,“送”一件同样的商品。通常,“买一送一”指的是第一种情况。但这种广告往往是偷换了“一”的概念,即两个“一”所指的是不同的商品,从而将第二种情况偷换为第一种情况。另外,即使是第二种情况,也往往将两件的价格算到了第一件上,所“送”的第二件商品,仍然是顾客自己花钱买的。选项A、B,所说的谁“最喜欢”并没有指出这种推销方式的“实质”;选项C也没有认识清楚这种推销方式的实质;选项D仅说明这种方式适合推销何种商品,也不是这种推销方式的实质;选项E明确地指出了这种推销方式的实质。所以,正确的选项是E。,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8,第三节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二、矛盾律的基本要求三、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四、正确理解矛盾律五、矛盾律的作用,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39,(1)柳絮飞来片片红廿四桥畔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否构成矛盾?申论:人肉搜索是把双刃剑。真理总是具体的。,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0,3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两个判断不会都是真的,二者必(然)有一假。其公式为:不是非,或(AA)所谓“一个思想”,指的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判断。所谓一个思想的“否定”,指的是与该思想具有矛盾或者反对关系的思想。,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1,3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A不是非A”表示在同一推理或论证过程中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或关系),针对同一对象的概念或判断是A就不可能是非A;“(AA)”表示A与非A二者不可能被同时加以肯定。,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2,3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1、概念使用中的矛盾律在同一推理或论证过程中,反映同一对象的概念是A就不会是A的矛盾或者反对概念非A,A与非A两者不可能并存。换言之,一个对象是A就不会是非A,不可能既是A又是非A。,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3,实例分析,19世纪德国哲学家杜林曾提出关于概括世界的定数律: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老张是武汉人。老张是南京人。老张是武汉人。老张不是武汉人。,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4,思考:分析以下陈述:(1)“打,从头打到底,打得观众都喘不过气来。但就没发现打出什么新花样。影片的编导意在用武打这根银针刺激观众的神经,却好怪,观众愣是没有一点针感。”(摘自某报影评)(2)“选择,是读者神圣的权利。但如果不加比较作选择,是滥用了此种权利。”(某刊名人寄语)(3)人间万苦人最苦。(摘自某影视主题歌)(4)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宫室。(摘自某专著)(5)牛顿能理解世界是运动的,但他竟不能理解世界竟然是运动的。(某哲学家的学术演讲),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5,1、“打得观众喘不过气来”与“观众愣是没有一点针感”自相矛盾。2、选择,肯定比较,不比较,哪来选择?3、人间万苦,都是人之苦。人最苦,说明人之苦中,有些不是人之苦。4、汉唐相距200年,始于唐就不能始于汉。5、“不能理解世界竟然是运动的,含义显然是:承认世界运动;不能解释世界为什么运动;认为世界本不应运动。这样,不理解世界竟然运动,何以能堪称理解世界运动?“理解A但不能理解竟然A”,是个不可满足式。但发出竟然A的感叹,只能是,承认A但不是理解A.事实上,想表明的意思很简单:牛顿能理解世界如何how运动,但不能理解世界为何why运动?“理解A,但不能理解B”这样简单一个合乎逻辑的句式,被哲学家嫌他太平常,改造成一个不合乎逻辑的句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6,“自相矛盾”究竟矛盾在何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也。,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7,“自相矛盾”究竟矛盾在何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如:溶解一切物品的溶液,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8,1、2007年11月,北京发生一件因为丈夫拒绝签字做袍服手术,导致妻子和胎儿双亡的不幸事件,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事件之所以成为焦点,也暴露出其背后的法律问题:对生命权救助机制的反思。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33条规定:“医疗机构为患者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应当征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并且签字”。但该条例同时还规定:“应当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条例?2、新闻:母亲进京探子被劳教,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49,这些问题表明,在一个思想体系中,只要出现自相矛盾,这个思想体系就缺乏说服力。在法律体系中,这种矛盾却也不少存在,以至于会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0,小学课本的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皓月当空,繁星满天”。作文:“深秋时节,站在长城上,看到一对北飞的大雁,想到它们飞到苏武牧羊的地方。”,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1,一年级的小朋友提出质疑:闪闪的星星与蓝蓝的天不可能同时出现。因此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虚假判断。每日新报展开讨论:老师:“善于观察,值得赞扬。”天文学家:“幼童质疑,有科学依据。”作家:文学作品,重在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概念之间的联结是隐含的,需要意会。通过这种意会,意境感发了心情,契合了心境,而“感发”和“契合”就是一个心理映射与逻辑联系的过程。不能以逻辑来限制意境,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可能),“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2,“皓月当空,繁星满天”,这个描述中没有意境,违反了矛盾律。“深秋时节,站在长城上,看到一对北飞的大雁,想到它们飞到苏武牧羊的地方。”快到寒冬腊月,鸟群飞到贝加尔湖,找死啊?所以类似这种的谬误应当杜绝。,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3,紧张的军队生活使张三十分思念家乡,他决心用欺骗的手法提前退伍。有一天,他鼓起勇气来到连长办公室,对连长说:“最近我视力减退,请批准我退伍吧!”“我记得你的眼睛一直很好呀!”连长说。张三环视了一下房子,突然心生一计。他指了指天花板问:“你是否看见天花板上的那颗小钉子?”“当然看见了!”“瞧,”张三说,“您看得清清楚楚,可我就看不见哪!”,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4,张三既然问连长是否看见天花板上的钉子,这就暗示着他自己已看见了,当连长做了肯定的答复后,他又说自己看不见,这显然是自相矛盾。,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5,3四、正确理解矛盾律,1、逻辑矛盾哲学上的矛盾2、关于悖论悖论是一种自身包含着矛盾的判断。承认它为真,则推出它为假;承认它为假,则推出它为真。(实例分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6,实例分析悖论,说谎者悖论一个人说:“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试问:这个人的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理发师悖论一个理发师给自己立了一条店规:他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试问:该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胡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7,假如此话是真的,就是说,他确实是在说谎,现在他既然只说了一句话,那么,“我在说谎”是谎话,即是假的;假如这句话是假的,就是说,他不是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不是谎话,即是真的。,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8,(3)鳄鱼悖论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手中抢走了一位小孩。鳄鱼对母亲说:你说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答对了就把孩子不加伤害的还给你。母亲:呵呵!你将会吃掉我的孩子的。鳄鱼碰到了难题。他该吃掉孩子,还是交还孩子呢?,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59,从前有一个岛国,岛上立着两尊神像,其中一座称为“真理之神”,另一座称为“谬误之神”。这岛国有一令人骇怪的野蛮习俗,凡是漂泊到岛上来的旅行者都要作为祭品被处死,但是在被杀之前允许说一句话,然后由法官来判断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是假话,就拉倒“谬误之神”面前处死,如果是真话,则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反正难逃一死。有一天,一位聪明的哲人漂流到岛上。当他听说了这条规定以后,想了一下,说了一句话。于是卫兵把他拉到“谬误之神”面前,法官摇摇头,无法判断这话是真还是假;卫兵又把哲人拉到“真理之神”面前,法官还摇头,拉来拉去,总杀不掉他。,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0,这位哲人的话:“我必定要死在“谬误之神”面前”。,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1,3五、矛盾律的作用,1、保证思维的一致性。2、矛盾律是归谬法和间接反驳的基础。,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2,在社会逻辑考试中,有种解题原则叫协调原则,他就是矛盾规律的体现。即在选择正确选项的过程中,验证选项与题干所述信息有无矛盾。有矛盾的就排除,无矛盾的就是正确选项。,例如:张、王、李、马、陈、刘、白、赵、孙、杨、周、郑12人住在一个六层楼房里。每层有两个公寓,每个公寓最多住两个人,一些公寓也许是空的。(1)王住的比赵和他的舍友白高两层。(2)张一个人住,比刘低三层并比周低两层。(3)马比赵和白低一层。(4)孙和杨住在同一层并且独自居住,李比他们高三层。(5)郑和陈住在单身公寓,比马低两层。按上述条件,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哪个排列是对的?(A)郑,孙、马、赵,王,李(B)郑,杨,李、周,王,张(C)陈孙,张,白,李,王(D)王,周,赵,马,杨,郑(E)王,张,马,赵,孙,郑,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4,这是一个利用传递关系进行推理的排序题。但此时这种解析方法不够经济。我们就将其转换为协调原则解析:与题干信息协调的就是正确选项,不协调的就排除。选项C协调,其它就不再考虑。因为正确选项是唯一的。A:赵、王排序与条件(1)不协调,排除。B:周、王、张排序与条件(2)不协调,排除。C:陈、孙、张、白、李、王与题干条件协调,为正确选项。D:周、王、赵排序与条件(1)不协调,排除。E:周、王、张、马、赵排序与条件(1)不协调,排除。,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5,一段时间来,这个问题时时刻刻地缠绕着我,而在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暂时排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以上的陈述犯了哪项逻辑错误?A.循环论证B.偷换概念C.转移论题D.自相矛盾,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6,解析:“时刻缠绕”与“暂时抛开”矛盾。正确选项为D(自相矛盾)。,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7,第四节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二、排中律的基本要求三、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四、正确理解排中律五、排中律的作用,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8,班长正统计五一节到曲阜参观孔府、孔庙的名单。他问李冰:“你去不去?”“谁说我不去?”李冰答道。“那就是去喽,请交钱吧!”“去?我什么时候说我去?”“那你到底去还是不去?”班长有点迷惑了。“这难道还不清楚吗?”,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69,要么去,要么不去,二者之外没有其他可能,因此,“我去”和“我不去”之间是矛盾关系,不可同假,否定“我去”就要肯定“我不去”,否定“我不去”就要肯定“我去”。而李冰却同时加以否定,使人无所选择,不符合逻辑的基本规律排中律。,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0,4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正确、合理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不会都是假的,二者必(然)有一真。所谓“一个思想”,指的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判断。所谓一个思想的“否定”,指的是与该思想具有矛盾或者下反对关系的思想。,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1,4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其公式是:A或者非A,或AA“A或者非A”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或关系),针对同一对象的思想或者是A,或者是非A;“AA”表示A与非A二者必居其一,不会同时被否定。,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2,4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1概念使用中的排中律,在同一推理或论证过程中,反映同一对象的概念或者是A,或者是A的矛盾概念非A,A与非A二者必居其一。换言之,一个对象不是A就是非A,不可能既不是A又不是非A。实例分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3,实例分析排中律,、概念使用中的排中律任一对象或者是植物,或者是非植物。任一行为或者是合法的,或者是非法的。,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4,4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判断使用中的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断定同一对象的判断或者是A,或者是A的矛盾或者下反对判断非A,A与非A二者必居其一。换言之,一定情况下A不是真的,其矛盾或者下反对命题非A就是真的,A与非A不可能都是假的。实例分析,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5,实例分析排中律,、命题使用中的排中律“这个人是大学生”“这个人不是大学生”“有的人是运动员”“有的人不是运动员”问:这场比赛你们班赢了吗?答:没有。问:那么这场比赛你们班输了?答:也没有。注意:排中律不适用反对关系,只适用於矛盾关系。,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6,三、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两不可”“模棱两可”典故分析“不置可否”,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7,实例分析“两不可”,“不能说该行为是合法的,也不能说该行为是非法的。”甲问乙:“你出版过学术专著吗?”乙回答:“我写过点东西。”,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8,实例分析“模棱两可”,据旧唐书苏味道传记载,苏味道曾对别人传授自己做官的诀窍是:处事不欲明确决断,“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79,实例分析“模棱两可”的表现,有人在查处经济案件时,发现不查不行,因为是职责;查了也不行,因为会得罪一些人。于是,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0,盗窃宝石的罪犯是哪个?(趣味166-178)有甲乙丙丁四个嫌疑犯,口供如下:甲:钻石被窃得那一晚,我正在别的城市,所以不可能作案。乙:丁就是罪犯。丙:乙是罪犯,三天前,我看到他在黑市上卖这块钻石。丁:乙同我有仇,故意诬陷我。现在我们假定只有一人说真话,罪犯是谁?如果只有一人说假话,罪犯又是谁?,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1,甲是罪犯。因为乙和丁矛盾,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甲丙都是假话,所以甲是罪犯。,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2,4五、排中律的作用,1、保证思维的明确性2、是反证法的理论基础,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3,古代某国在处决死囚之前要抽签请神做最后的判决。方法是:法官在两张纸片上分别写上“生”和“死”两个字,如果抽到生就可得到赦免。有一次,一位大臣受到官府中的仇人诬告,被判死刑。仇人为了不让他得赦免,买通法官把“生”签换成了“死”签,这样,无论这位大臣抽到哪一张都会是死。但仇人的诡计被大臣的朋友得知,这位朋友连忙以探监为名告诉了他。大臣要求朋友不要把事情泄露出去,说他自有办法死里逃生。请问:什么办法可以让大臣死里逃生?,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4,第二天,当法官让他抽签的时候,他抓起一个签就把它吞了进去。根据所剩的“死”签只能把他赦免,这是因为,既然两个签中一个是“生”,一个是“死”,这就形成两个相矛盾的判断,按照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而剩下的不是“生”签,那么,大臣抓的就是“生”签。,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5,(2)鲍希夏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在三个匣子中有一个匣子放着鲍希夏的肖像。三个匣子上上分别刻着三句话:金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请问:若三句话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肖像在哪个匣中?,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6,金和银上面的两句话矛盾,必有一真,所以铅匣上的话是假的,则肖像就在铅匣中。,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7,案情摘要:1985年,英国一座名为白宫庄园的英国庄园发生了一起惨案。庄园主人巴姆伯,他的妻子朱恩,以及有吸毒和精神病史的养女希拉,希拉的两个孩子5人共身中25枪,死在庄园里。警察经过调查提出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是外人所杀,而是希拉病发时的疯狂行为;另一种意见认为不是希拉的发病行为,而是外人所杀。支持不是外人所杀的证据有:(1)现场所有门窗都是从里面锁好的;(2)杀人的步枪就在希拉身上,并且希拉有精神分裂症;(3)巴姆伯的养子声称,在案发时接到养父的电话,电话中养父告诉他希拉正在杀人。支持是外人所杀的证据有:(1)枪虽然在希拉身上,但枪上的消音器却被人卸下来藏到柜子后面,难道希拉自杀后还能做到这一点吗?(2)步枪非常长,希拉无法用这样的枪自杀。(3)巴姆伯身材高大、健壮,尸体上的伤痕表明他先被人用钝器打伤肩部和头部,后才被枪打死。希拉很难做到这一点。(4)希拉身上两处伤都是致命伤,而这种步枪每发射一颗子弹都要扣动一次扳机,一个人不可能射中自己的大脑和脊柱后再开一枪。问:警察的意见是否违背排中律?,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8,不违背。因为并不是说警方对这两个结论都加以否定,而是他们掌握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这个案件是外人所为,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才能得出结论。,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89,思考:这种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实在说不上有何价值,但也不能说毫无价值。以上陈述的谬误,也体现在以下哪项中?A、我不同意人皆自私,这岂不是在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我也不认为有人不自私,因为这不符合实际B、这次试验,既能不说完全成功,也不能说彻底失败。C、人有特异功能,既不是被事实证明的科学结论,也不是纯属欺诈的伪科学结论。D、在即将举行的大学生足球联赛中,我不认为我校代表队一定能进入前四名,我也不认为我校代表队一定进不了前四名。,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90,分析:答案是A题干的谬误是不当两不可。诸选项都同时否定了两个命题,但只有A项否定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属于不当两不可。其余选项否定的两个命题互相反对,不违反排中律。在日常思维中,要注意识别对排中律的误用。,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91,复杂问句,复杂问句:由于排中律要求连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中,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即二者必居其一。若对两个判断都加以否定,就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而复杂问句就是利用人们怕犯“两不可”错误的心理,出其不意的提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诱使对方落入预设的全套。那些莫须有之类的问题,就是复杂问句。如(1)怎样识别雌雄蚯蚓?雌蚊和雄蚊,哪个咬人较狠?(2)跑第一名的狗与跑最后一名的狗哪一条出的汗多?(3)你现在还作弊吗?(4)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92,2002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一道综合素质题:下列四大名旦中,哪一位是女性?A梅兰芳B程砚秋C尚小云D荀慧生,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93,(4)公安局长给他在政法院校的儿子出一道侦破题:侦破组的老李、老张、小任以及小魏侦查一起谋杀案。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甲、乙、丙三人是很重要的嫌疑对象,但对谁是杀人凶手意见不同老李肯定:乙是凶手;老张认为:甲不是凶手;小魏说:丙不是凶手;小任断言:甲是凶手。如果凶手只是甲乙丙中的一个,四位侦察员只有一人看法正确,那么谁是凶手?谁的看法正确?(31),2020/4/27,第六章第一讲,94,丙是凶手,老张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