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5.15《秋水》(沪教版必修3)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53827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5.15《秋水》(沪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5.15《秋水》(沪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5.15《秋水》(沪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 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 优点和本领也丢掉。,邯郸学步,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井底之蛙,管中窥天 邯郸学步 井底之蛙 亡羊补牢 秋水盈盈 视死若生 水天一色 望穿秋水 望洋兴叹 一日千里 贻笑大方 班门弄斧,出自庄子秋水的成语故事,秋水,庄子,“我会说”,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进行 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 进行相关补充。,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思想,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庄子之书,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书中的寓言很多。,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我会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读准字音。 2、学生听录音,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 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 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 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泾( )流 两涘( ) 渚( )崖 目睹( ) 殆( ),s,jng,zh,d,di,读准下面的字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庄子,“我会做”,秋 水 庄子,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东面而视,注入黄河,代词,这样,语气词,表 停顿,不译,认为,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是,秋 水 庄子,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野语有之曰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尽头,才,代词,这样,没有谁,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况且、再说,掉转面部,比得上,曾经听过,见闻、学识,秋 水 庄子,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义气,开始,穷尽,尽头,危险,耻笑,长久,“我会译”,1、各组抽签选段翻译。 2、相同的两组交换翻译的段落,理解文意。 3、各组代表讨论翻译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 4、集体评议,总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我会析”,1、教师投影学习资料 2、小组合作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材料上。 3、各小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集体评议总结。,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看法,3、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不辩牛马,天下之美尽在己,睹子之难穷,深感目光短浅,不见水端,深感自己的渺小,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齐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问题,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结构分析,“不辩 牛马”,对 比,黄河 开阔,“欣然 自喜”,扬 抑,骄傲 自满,“美尽 在己”,踌躇 满志,“不见 水端”,北海 壮阔,“望洋 兴叹”,自叹 不如,“贻笑 大方”,狂妄 盲目,自大,自叹,百川灌河 不辨牛马,至于北海 不见水端,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望洋向若 见笑大方,雄 壮 开 阔,无 边 无 际,于是焉,秋 水,河 伯,自 喜,自 责,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全文的主旨是什么?,1、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巧用对比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寓意,讨论,这篇文章的寓意还有什么?,走近先贤,感悟哲理,寓意: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谦受益,满遭损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知耻近乎勇 7、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会做”,贻笑大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起感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讥笑。,望洋兴叹:,本课文有哪些成语呢? 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课堂练习,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时,季节这里用作状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想一想,C,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国人莫敢言,想一想,A,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 D、以为莫己若者,D,想一想,试翻译下列句子,想一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 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 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按时。),(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3)东面而视,2)顺流而东行,1)秋水时至,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用作名词,美景),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脸。,脸的形状,相貌。,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辨析下面的古今词义,说说下面的通假字,泾流:,不辩牛马:,泾通“径”,径直,辩通“辨”,分辨,1、至于北海 (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二、古今异义(古/今),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一、通假字 1、不辩牛马(辩=辨) 2、泾流之大(泾=径),5、秋水时至(时令、季节/时间、时候),知识点归纳,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3、东面而视,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形的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 形的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三、词类活用,5、秋水时至 名词作状语,按季节,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2、以为莫己若 3、我之谓也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固定句 不是那就) (固定句 认为是),四、特殊句式,五、一词多义,一、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以为莫若己者 二、闻:1、闻道百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三、之:1、泾流之大 2、我之谓也 3、仲尼之闻 四、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五、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见面目 2、始吾弗信,1、名词,海神名 2、动词,比得上,1、动词,听到 2、名词,学识,1、代词,这样 2、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意 3、助词,的,1、介词,在 2、介词,被,1、副词,才 2、名词,开始,实词解释,百:泛指众多,涘:水边,岸,望洋:仰视的样子,闻:见闻,学识,殆:危险,“我会背”,准备:各小组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各组开展背诵比赛。 集体评议,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表彰。,背诵思路,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1,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2,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3,你能背诵了吗,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这里,因此欣然自喜,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谈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河伯先引用俗语 “ ”来批评自己“ ”的狂妄自大,既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 ”,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的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 ”。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