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2.5.1《八声甘州》(语文版必修3)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152874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2.5.1《八声甘州》(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2.5.1《八声甘州》(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2.5.1《八声甘州》(语文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了解作者,柳永“奉旨填词” 柳永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俚俗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可见,流行的程度远远超出了现在歌坛上的“四大天王”。他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柳永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说我没考上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喝酒唱歌。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 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流连在歌馆妓楼,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学习新词,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在异乡停留?想那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用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自由朗读上片,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有人说上片“一番洗清秋”中“洗”用得非常好。你同不同意?为什么?,3、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如何写的?,研读探讨,小结,这首词上阕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图 。下阕抒情,表现了词人的思归怀远之情及羁旅之苦。艺术手法上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加上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将词中思乡怀人之意,抒写得淋漓尽致。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图。“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冷落、夕阳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寒凉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苏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自由朗读上片,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人说上片“一番洗清秋”中“洗”用得非常好。你同不同意?为什么?,“洗”有冲刷的意思。秋天本已萧瑟,再经雨水的“洗” ,就更加空旷洁净,突出了雨的大,照应“潇潇暮雨”,让人产生凄凉之感,为后文的抒情做好铺垫。 。,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如何写的?,从词中“望故乡”“归思”“想佳人”等词句可看出表达了“思归、思乡”的情怀。,用了双写的手法,先写自己的思念,再写远在家乡的佳人对自己的思念,然后又写自己的思念,虚实结合,抒情浓烈而深挚,绵绵不绝。,古诗从对面写举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