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1527426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案基础落实,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2)制度:始创王位继承的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2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2)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制度。含义:内服:外服:与商王关系:商王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3)特点:商朝是个弥漫着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2070年,传子,公共权力,内服和外服,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区,附属国管辖的地区,神权,什么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易错易混点提示,殷商内、外服制度示意图,二、西周的政治制度:(重点,须牢记)1.分封制(即封邦建国)(1)背景:公元前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2)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3)含义: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侯国,以拱卫王室。(4)内容核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分封的内容:分封时除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分封的对象: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国包括、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诸侯国的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5)演变:开始于商朝后期,破坏于西周后期,瓦解于春秋战国。(6)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7)作用:分封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周王确立了_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1046,周王,镐京,土地,功臣,天下共主,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同姓亲族,易错易混点,:“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两个历史概念,“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是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个别同学对此不求甚解,往往出现混淆。“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封建制度”这一提法是近代史学家提出的。“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社会形态,它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所以这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分封制,周公,姬姓,名旦;西周初年政治家。周文王子,武王弟,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夏商时已有,周公辅政时大举实行.,不同于近代引入并曲解了的封建社会概念,阅读“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结合课文思考:谁是分封者和受封者?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者和受封者的权力和义务是如何体现的?你认为这种分封制度好吗?,“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军事设施。史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后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gu)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烽火台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属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企图招集兵马时,却无人来救,都城镐(ho)京沦陷,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自此,历时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1.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2)内容:,分封者:“授土授民”受封者:同姓亲族为主体关系:权力与义务,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觐、交纳贡赋、派兵出征等;诸侯的权力:治理封地、任命官员、征税、拥有军队、进行再分封等。,封建亲戚,以蕃屏周。,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得田而耕,缴税、服役,管辖国邑,管辖食邑,服务,食禄,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周代分封制度,奴隶,想一想:分封制存在哪些弊端?,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的干涉和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间力量的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力量强大的诸侯国。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经济上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导致国家分裂,战乱频仍。,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上的矛盾。(2)性质:周人把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内容及特点核心是实行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注意:嫡、庶区分?)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是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影响(1)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的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土地继承,血缘纽带,嫡长子继承,相对的,世卿世禄,大宗、小宗示意图,具体来讲,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称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周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易错易混点,情景模拟:假设你就是周天子,那么下列你的子女当中,谁有资格继承王位?其余的你又打算怎样分封呢?,小宗,大宗(宗主),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天子,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大宗,关于礼乐制度,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孔子对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天子才能享用的8排64人规格的乐队在庭院奏乐舞蹈大为不满,感叹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血缘纽带(里),政治体现(表),维护工具,维护工具,思考: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课堂小结,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朝,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商朝,内外服制度(具有神权色彩),西周,天下共主,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