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b.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26273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b.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b.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b.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PRESS,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从教材的安排来说,本课内容继第一课时研究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后,着重研究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同时,本课内容也为今后“地质灾害”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教材分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识储备:初中学习的地理知识,包括地貌、地质作用的概念等。,学生心理特点:思维活跃,生活经验:观察因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的野外景观。,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学情分析,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自然地理景观图的分析、归类和对比,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通过绘制和描述岩浆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以大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片为研究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内容设计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2.能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悟自然造物之美。2.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课标要求,教材编排,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即:岩浆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内力、外力作用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将外力作用影响下的地理景观图片和相关地图进行内容整合,通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思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的优越性,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思路在“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这部分课件的设计中,教师可借助外力作用地理景观图片设计、组织四次学生探究性活动,力求使抽象的概念生活化、身边化、图片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从感性到理性地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段课件中,设计学生小组探究活动。通过分析教材57页上的图2-3-13,并阅读相关文字内容,总结只有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岩石圈的物质才会不停地循环运动。,教学资源请上网搜索下面各类教学资源。图片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地貌景观图片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状况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视频黄土高原的形成.flv(优酷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flv(土豆网),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探究(23分钟),练习巩固课堂反馈(7分钟),承转总结温故知新(12分钟),板书建构点明主题(3分钟),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创设情景1.课前将外力作用的景观图片印制成学习材料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2.将外力作用的景观图片制成幻灯片循环播放。,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学生探究活动1在下发的图片资料中展示了哪些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力?请按照不同的作用力将景观图片进行分类。学生可以边看学习资料边分类。通过小组内部的探究,总结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力,有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先建立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并在随后的分析归类探究活动中培养他们对知识和概念的理性学习能力。,学生探究活动2请按照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将图片再次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1.根据图片材料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进行判断和分类。2.请两个小组派代表将照片分类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分类理由。3.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判。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分辨出外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将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看到的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给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学生探究活动3结合相关自然地貌景观的图片、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干湿状况图进行分析:1.这些图片中的自然地貌景观都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2.将这些图片贴在黑板前中国地形图的相应位置上,并说明理由。其中与流水地貌相关的图片放在长江干流适当的位置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景观图片贴在中国地形图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到黑板上展示,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地图素养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练习巩固课堂反馈1.请教师收集关于黄土高原的视频文件,在课上播放,并向学生提问。(1)在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哪几种外力作用的影响?(2)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外力作用是什么?(3)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这对下游地区的地貌会造成什么影响?2.看图片分析造成图片所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天气会在什么季节发生?多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这种天气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设计意图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建立物质运动和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观点。以北方多发的自然现象为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承转巩固温故知新教师通过演示电子幻灯课件带领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读图,明确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物质特性。学生探究活动41.读教材57页的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用箭头绘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内在联系。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分组探究,并绘制出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并阐述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设计意图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探究,使学生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板书构建点明主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板书,并点明:在内外力作用下岩石圈的物质才会不停地循环运动。,板书设计,请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