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培训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20573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培训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全员培训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全员培训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员培训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一),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吴丹2010、8,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家不同大家都好,成功教师1234秘诀:一、保持“一个”积极心态二、确立“两个”从教目标:“让学生喜欢”“做一个名师”三、养成“三种”工作习惯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四、学会“四个”教学转变教师向名师的角色转变教师向学生的意识转变教书向用书的转变压力向动力的心理转变,谁都不欠你的.盯着碗边的饭它饱不了人.干什么象什么.,注意事项,关闭手机铃声或打静音。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作好记录。,认真当堂完成作业。,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全员培训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一),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吴丹2010、8,培训计划:共21学时一、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共12学时)1、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的确定2、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3、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三):重难点的确定二、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共9学时)1、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一):有效提问的艺术2、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二):明确“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会有效开展“合作学习”。3、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三):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4、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四):认识多媒体运用中的主要误区,学会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上午:4学时;,一、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1、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一):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分析(吴丹)2、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孙明霞),4、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一):有效提问的艺术(吴丹),下午:4课时,3、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三):重难点的确定(于丽华),活动内容形式及时间分配,认知方面:教师通过听讲座、研讨交流、自主实践等研训过程后,能够对有较深入理解,熟悉教材分析的主要步骤,准确把握重难点.实践能力面:通过自主实践、交流、反思、研讨,使教师能对某一案例进行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思想观念方面:通过开展全员培训活动,使教师体会到学习、研究的价值,促使大家走上学习型、研究型之路。,活动目的,课标学习和教材分析(一)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内容的分析培训学时:1学时培训内容:地理课程标准(主要进行前两部分的回顾)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2、新课程基本理念(及运用)、3、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2、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3、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表述,培训目标:1、通过课标基本理念的深入学习,让先进理念深入教师头脑,并能灵活运用到每一节课堂上。2、通过深入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知道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3、充分认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4、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要用具体的行为动词表述并能在教学设计中灵活运用。5、通过案例分析学会确定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正确表述。培训收获:1、运用课标基本理念,任选一课片断,设计案例。2、亚洲的自然环境中“世界第一大洲”的教学目标设计。,地理学发展的趋势,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社会地理,文化地理,综合,应用研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经济、社会、文化过程,研究方法技术现代化,地理课改的背景,深化微观,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2、新课程基本理念(及运用)、3、设计思路,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一)地理课改背景,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运用,国际中学地理教育的新口号:地理为生活(美国)、世界理解(国际地理大会)、全球问题(俄罗斯)、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二)地理基础教育阶段,最好能突出培养学生的三个基本地理思想。(1)地域差异性,说明世界各洲、国内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等,表达地理科学的地域性特点。(2)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说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特点,要帮助学生树立人和地(大自然)不能对立,而双方应交朋友的观点。(3)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联系实际问题来说明协调人口增长、资源供求、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以谋求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这些基本地理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辈子都会有用。,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运用,新的理念,决定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效果。因此,观念更新是当务之急。,(三)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习有用的地理: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与评价机制:3、倡导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新型的评价方式: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运用,(三)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服饰与地理、饮食与地理、住房与地理、出行与地理、语言与地理、文化与地理、聚落与地理、农业与地理、工业与地理、灾害与地理、民俗与地理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意义:凸现学科价值、提高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生活能力,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运用,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全球变化形势、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意义:获得利于终身发展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学会地理思维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获取、处理与运用地理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评价、判断能力等)形成环境伦理观念,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三)基本理念,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1)“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倡导多元学习模式:基础性学习,拓展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理论性学习,实践性学习3)重视研究性学习:特点过程性、社会性、实践性、自主性、乡土性、创新性、综合性、合作性4)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三)基本理念,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新的观念、新的科研成就、新的技术、新的研究思路、身边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的开放性:不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标,更强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课程形态的开放性:必修课与选修课,国家课程、地方乡土课程与校本课程等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学习方法的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充分利用地理人力资源(学生、教师、校长、家长、专家、领导),课程物质与场地资源(专用教室、地理园、自然课堂等),社会课程资源(博物馆、展览馆、研究所等),(三)基本理念,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教材多媒体化: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录象、模拟三维景象资源全球化:互联网与资源共享情景虚拟化:电脑虚拟演示(大陆漂移、火山喷发、天体运动等)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教学帮助学习自主化: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活动合作化:网上合作学习、交流作业,(三)基本理念,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注重发展性评价:重视评价学生未来发展,不仅对学生的过去、现在做全面了解更要预测评价学生未来的发展,(三)基本理念,(四)实施课程标准理念的策略,1、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模式,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运用,(1)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2、实施策略:,这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勇于突破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撷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设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发展。,A、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拓展学生的直接经验。,B、善于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2)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2、实施策略:,这是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基本途径和关键。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地理知识。,A、运用生活实例或案例创设教学情境。,B、运用生活化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3)要善于开展“生活化”的技能训练,2、实施策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的“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国外地理教材:关于阳光直射的实验。,(4)编写生活地理课例,形成校本教材,世界灾害你知多少?天气与战争科学认识风水学难忘的2008春节江山如此多娇日常生活与地理,2、实施策略:,难忘的2008春节,教学设计:肖金花,世界灾害知多少?,舟曲以前的县城景观,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原因: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徐绍史说,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徐绍史说,舟曲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三是气象原因。徐绍史说,今年,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四是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五是地质灾害自由的特征。徐绍史说,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今年国内发生的地质灾害有1/3是监控点以外发生的,隐蔽性很强,难以排查出来。所以一旦成灾,损失很大。,舟曲救灾的图片,边看边议:你在教学中有哪些做法体现新课程理念?,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概述1、什么是教学目标2、确定的依据3、确定的原则(二)确定1、怎么确定(1)三大领域、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注意的问题(2)确定规律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的表述)C(条件)D()2.应注意的问题?,(一)教学目标概述1、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它是组织、设计、评价一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没有教学目标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想,干什么都是漫无目的。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程序等。在新课程地理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目标的选择和确定,是教师课前备课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教学目标概述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三适合:适合课标、教科书,适合学生,适合自己(一句话:因地制宜)(1)适合课标、教科书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纲要的特点,还不够具体。而地理教材内容是进行地理教学的“物质基础”。它与教学目标设计有直接关系,是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物质载体”。因此,需要挖掘地理教材中隐含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要求,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案例分析:,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案例分析,课程标准中关于经纬线部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经度的划分教师应结合课标和教材内容细化为:知识与技能:说出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能指出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如赤道、回归线、极圈、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等过程与方法:观察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完成“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对比表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从而为今后更好学习地理奠定基础。,(一)教学目标概述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2)适合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案例分析:以经纬网为例知识与技能:熟练(改为:部分学生初步能)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过程与方法:在地球仪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根据经纬度找出相应的地名。(改为:给出10个地点,正确率5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经纬网查找确定相关地名,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教学目标概述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3)适合自己。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领者,你有义务把自己认为最有必要、最为鲜活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这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案例分析:认识区域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为了避免“八股文”,教材在编写时也不要求每一个区域都说出其位置。但在教学中,每个区域的教学目标中,我都加上:通过读图,能写出该区域(国家、城市)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二、教学目标的确定,3、确定教学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要力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力求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的要求保持一致。(2)可行性原则。目标要适度、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吃饱”。(3)可操作性原则。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课时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4)阶段性原则。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5)科学性原则。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6)层次性原则。各条教学目标之间应该存在层次性。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步步实现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遵循从较低层次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的原则。,(一)教学目标概述,1、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案例分析,网络下载:写法一第六章第一节亚洲自然环境教学目标:、通过对亚洲的位置的分析描述,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大洲、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的方法。、通过对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解读,使学生学会解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能从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并加以归纳分析。、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流向的关系分析,树立“各地理要素之间都是相关联的”观点,进而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亚洲地理之最”抢答赛,加深同学们对亚洲、中国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网络下载:写法二:第一节亚洲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网络下载:写法三: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网络下载:写法四: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学习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我们所生活的大洲的热爱之情。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是不是最佳的写法?,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达教学目标的制定受到哲学观点、教育观点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它还以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为依据。(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是可以选择的,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陈述方式。两步陈述法:两步法是美国教育学者格朗伦德(Gronlund)提出的一种目标陈述方法。他认为,教学目标的第一部分是总体教学目标的陈述,第二部分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学习行为表现方式,以表明学习者确实掌握了目标。两步陈述法,顾名思义,要将教学目标分两步来进行设计和编写。第一步是界定与编写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到足以为教学提供方向和指导,但又不能过于详细,要能够包容一些具体的学习行为,这一步要选择适当的概括、抽象水平。总体目标用比较宽泛的术语来体现一个领域的学习,说明教学的总成效,例如理解溶解度曲线。第二步是编写子目标。子目标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列举出能够表明达到总目标的代表性行为。例如: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a能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b能在图上快速找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准确说出它的范围上例中的教学目标,为了行文方便省略了行为对象,但从其结构看,所描述的都是学生的行为,且都是可以观察到的。,(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肯普的目标陈述步骤根据肯普(JEKemp)的观点,教学目标的书写一般可以归纳为六个步骤:确定目的、建立目标、提炼目标、排列目标、再次提炼目标、做最后的排列。a确定目的:目的是抽象的,但它为教学目标指名方向。b建立目标:针对目的中的一个具体方面建立一系列的教学目标。c提炼目标:将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把重复的目标去掉,整合相似的目标。它使模糊的学习具体化。d排列目标:按一定的标准(重要程度或者先后顺序等)将目标进行排序。e再次提炼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再次确定目标存在的价值并进行取舍。f做最后的排列:从整体上做实施前最后的安排,然后用于实施。,三因素法三因素法是美国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杰(Mager)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方式。他认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和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行为描述预期的学生行为,即学生必须做些什么;条件列举出学生行为得以产生的条件,即怎样确认或检验这种行为;标准则说明预期的行为的可接受程度,即学生行为做到怎样才算合格。如果一个教学目标包括描述在教学分析中确认的技能或行为的成分、描述学习者执行任务的条件的成分、描述用于评价学习者行为表现的标准的成分,就可以算作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四因素法(ABCD模式)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Savage,1983)在三因素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编写的四因素模式,即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也称ABCD模式。案例分析:学生运用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至少五条),并准确说出其分布特点。,(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A对象,B行为,B行为,C条件,D标准,D标准,内容,内容,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说出(A对象)(C行为)(B条件)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内容)至少举出两个实例。(D标准),四因素法(ABCD模式)A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这一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四因素法(ABCD模式)B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可操作、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的教师写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底“提高”了多少。,(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四因素法(ABCD模式)C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条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能运用亚洲地形图,初步分析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说出亚洲气候的分布特点”、“在10分钟内,能完成5道简单的酸碱溶液pH的计算题”等。,(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四因素法(ABCD模式)D标准:标准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和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案例分析:如“在地图上至少找出5条中国的主要河流”。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学生在地图上能准确指出秦岭淮河一线,并能借助“干湿地区分布”、“温度带分布”“一月等温线分布”降水量分布”等图,归纳出秦岭淮河都是哪些区域的分界线。,(1)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尽管“绝大多数教育心理学家反对使用含糊的教学目标,主张陈述精确的目标”(皮连生等,1997),“但批评意见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行为目标的设计不能琐碎、太繁琐,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而丧失其优势”(张大均,1997)。,目标的陈述方式,以往教学大纲常采用“知道”或“了解”、“理解”、“掌握”、“初步学会”、“学会”行为动词等术语比较笼统、模糊。导致可测性与可比性差,不便于实际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运用。按总课题组规定,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并初步规范了体现学生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2)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突破-新课标特点,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立足于让学生会学),体验性目标动词,结果性目标动词,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知识的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2)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突破-新课标特点,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知识的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例如,给出印度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料,就“印度人口增长是否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正反方的辩论)。技能的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模拟一次暑期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2)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突破-新课标特点,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技能的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技能的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活动。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2)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突破-新课标特点,内容标准中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征。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珍惜、拥护、帮助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2)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突破-新课标特点,内容标准中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标准中的实例有: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2)地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突破-新课标特点,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读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特点。2.学生能从面积、纬度、东西距离等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学生锻炼发散思维能力。3.学生能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能解释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4.学生初步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5.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感受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学习地理知识。2.通过对亚洲的位置的分析描述,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大洲、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的方法。3.通过对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解读,学生初步学会解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能从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并加以归纳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亚洲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我们所生活的大洲的热爱之情。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学生能初步具有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业:任选一课恰当确定教学目标,世界第一大洲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回顾: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直接经验:大连产的水果、水产品、衣柜中四季的服装等等(衣食住行)旅行中:饮食、行装、当地建筑、风俗等等大连的四季的风向季风气候大洲和大洋”时采用学生传递塑料地球仪游戏导入的方式。在传递过程中,让学生记住右手大拇指接触的是陆地还是海洋,一阵喧闹后,统计触摸陆地的人数和触摸海洋人数。触摸次数越多,触摸海洋和陆地的人数比越接近“7:3”,进而提问为什么?(海陆的比就是7:3,这与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有关),以此引入到“大洲和大洋”这节的学习上来。这种导入在座的老师是不是很多都用过。这位教师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的融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问题,轻松的解决了一个难点,同时传达了一个思想,就是游戏导入的组织不是盲目的,重要的不只是活动,还有如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我在讲这节课时因为没有塑料地球仪,我尝试采用转动地球仪让学生用手触摸的方式,学生的情绪和思绪同时被点燃,回想起来真是饶有余味。您的例子?,间接经验:泥石流、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世界杯:举办地南非、32只足球队涉及的国家、比赛时的气候等音乐、图片:您的例子?,生活实例或案例创设情境读大连的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上动物园等怎么乘车等?如学生在学习“纬度与经度”时,我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这就是生活的一个场景,学生觉得真实、可信,纷纷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位置(几行几列),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确立一个事物的位置,通常要用两组数据,然后让学生再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其他定位的例子,看看符不符合上述规律(如:在电影院里找座位,下棋时的棋子定位等)。学生通过寻找,对于上述规律有了理解,为地表事物的定位的学习打下基础。用身体部位表示地球的各个部位你现在住的房子坐北朝南?还是东西厢房?为什么人们愿意住在南面?人们都愿意住在南面吗?您的例子?,生活化的问题:你每天吃的食物工农业大连人为什么不愿意骑自行车地形为什么中国的草坪不像外国可以随便踩气候、人口密度等您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