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影响及对策,高一(3)班第9研究小组专职教师:斯凯指导教师:冯晓林组长:王敏敏采访员:王耀天彭程撰稿员:罗莉李晓电脑员:林泽欣,结题报告结构:Part1:背景Part2:中西文化的差异Part3:中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Part4:有关对策Part5:指导老师的评价Part6:小组研究体会,背景、目的、意义,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下,通过各种语言获取信息和交流意见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英语的使用就表现得尤为突出了。然而,在我们广东地区与其他省市就存在着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差距,因而引出了“哑巴英语”的说法。虽然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不断地提高,单苦于学习方法的不当等各种原因,始终不能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而我们小组也会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对策,优化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成为全面的跨文化的交际人才。,中西文化的可比性,说起不同的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差异,中西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因之比较文化多见的是差异的辨识与解析殊不知,比较的前提,是有可比性可比性的另一个解释,就是有共同之处譬如,比较男女,是因为男女都属人类;比较英文中文,是因为皆属于语言如果有人说比较男人与英语,或者比较女人与中文,大家一定会笑这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换句话说,之所以可比较,是因为有类同因此,差异与类同是不可分割的讲文化差异,必须以文化的类同为基础比较不同文化,也应该如同交友,求同存(辨)异是正道.,例子,最相似的一类,其表达方式与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看起来就好像是直接的翻译比如:To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这类对应谚语,从形式上几乎看不出任何文化差异在谚语的起源上,有些甚至可能是相互的借鉴或翻译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比较研究,或许会提供一些证据但不同文化中能有如此相通的谚语流传,也说明人类社会的文化积累过程有很多基本的共同进程还有一类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完全相同,但所隐喻于的事物略有文化上的差异比如:Betterbetheheadofadogthanthetailofalion.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第三类谚语也是表达的内容相同,但语言表达方式有异:Amissisasgoodasamile.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中西文化差异西方,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性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中西文化差异性:在交际活动中的表现,1.握手中国人通常见面时有相互握手的习惯;而西方人遇到正式场合才握手,多数情况下只是笑笑,说声“嗨”或“喂!”。假如对方是女士,那么较为恰当的是由这位女士先伸手,男方不必主动伸手。按西方礼节,年长者应主动伸手同年轻者握手;主人应主动同客人握手。另外,握手时男士必须脱去手套,而女士则不必。此外,西方人在宴会或商谈事情的场所中想离开时,通常不必作正式的告辞,也不必一一握手,而只需对大家挥挥手表示再见。,2致谢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一般不说“谢谢”;你要这样讲,对方会觉得被当作外人而缺少亲切感。而西方人则从早到晚谢不离口,如:服务员送来咖啡时说一声“谢谢您”;收回找头时也会谢谢收款员;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说“谢谢你”;在家里,丈夫谢谢妻子为他倒了一杯水,而妻子又谢谢丈夫帮她就座。正因为如此中国学生在国外有时就会显得不够那么彬彬有礼。在别人为他们做了一些琐事后,他们经常忽视这些小小的恩惠而不表示感谢.,3进食习惯西方人认为:一再问客人要不要添加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美国人遵循“诚实是上策”的原则。而中国人却正好相反,热情的主人会在客人里不断添加菜肴,以示盛情。另外在餐桌上“避而不说实情”在中国是有礼貌的表现,而西方人对此却感到难以理解。4接受礼物在中国,朋友、亲戚间相互送礼,人们一般是先要推辞,只有在对方坚持以后才能接受;收下礼物后一般不当面打开以免给人以“贪婪”的印象。而西方人与我们的习惯恰恰相反,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且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感激,往往当面打开礼物并称赞一番。,外语学习中心理压力来源的因素分析,(一)外在因素1来自学业压力2来自考试的压力3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4来自家长,教师的压力(二)个人因素(尤为重要)1个人成就目标要求过高2自我概念差,1.来自学业的压力,学习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英语课难度加大,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尽管已很努力,有地甚至偷偷开夜车,但学习效果却收效甚微。长期超负荷的压力,产生过度疲劳,导致记忆力衰退,感到英语难学,最终形成厌倦心理。,2.来自考试的压力,个案一:学生A平时上课认真听讲,英语成绩稳定,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非常紧张,考试前吃不好睡不着,考试时更加紧张,拿到试卷便思维迟钝,平时得心应手的题目,一下子答不出来,听力题甚至一片空白。考试对学生产生督促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不少的压力。考试前和考试中,每个人都感到紧张,个别心理素质差的人出现过度焦虑,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差。,3.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个案二:学生B英语成绩很好,其它科目也很突出,每次英语测验总是名列第一。但是她十分担心别的同学超过她,于是整天一分一秒地也不放松学习。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渐渐的思想不能集中,满脑子是问题“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久而久之,一个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发展到无法坚持正常学习。这就是一种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压力过大时就产生了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4.来自家长、教师的压力,个案三:学生C的家庭环境十分优越,父母为其买来各种各样参考书、录音磁带,还为她请来英语家教,一心盼她英语成绩出类拔萃,以后好出国留学。课任老师也特别关照她,常给她开小灶。殊不知,这些关爱使她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老师为孩子创造条件是必要的,但做得过分只会让孩子感到压抑,适得其反。孩子十分担心自己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老师,从而增加无形的压力。,个人因素,实验发现,自信心强的人外语口语学习得更好些,他们在陌生场合下敢于大胆讲外语,不怕出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有了错感到难堪,常常焦虑不安的人对学外语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个人成就目标要求过高,在正常情况下,成就目标是配合自己能力和环境条件来设定的。老师和家长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自我成就要求的过高,造成学生很在乎得失成败。得失心重的人,压力也很大。他们一旦遭遇失败,极易丧失信心,有的会从此失去对外语的学习兴趣。,自我概念差,自我概念差的人,自我肯定不足,因为他的自我全考别人来肯定,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对他的赞赏或贬损,喜欢和别人比,遇到挫折常常自责。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外语课上有些人总也不发言,被老师点到回答也不情愿,回答声音很低,怕出错遭到嘈笑。,对策,1客观冷静分析2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3克服考试紧张心理,客观冷静分析,了解压力来源,即可采取对策,也可舒缓情绪方面的反应.打个简单的对比,考试时教师站在一个学生旁边看着他考试,就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如果学生认定这个压力对他构成了威胁,他的注意力的焦点就会放在个人焦虑上面,对其它问题的注意力就大大降低,记忆力随之下降,知觉范围缩小,思维也比较刻板,固执,缺乏弹性,创造性思维功能更是明显下降。,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有时压力大往往是由于没有把时间安排好,做好时间管理是一个降低压力的好办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计划可大可小,大到整个学期,小到每星期、每单元,这样便于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重劳勉结合。学习一门外语会感到很多困难,特别是遗忘现象。因此,外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一天记几个单词,一周内记住几个单词,阅读几篇文章,正确率为多少。另外,每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及时掌握,及时巩固。前一天预习新课;当天回顾所学内容;一周小结复习;单元测验前系统复习。这样从预习到考试,一遍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就不会感到压力太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克服考试紧张心理,首先要正确对待考试。考前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坚持有规律的生活,还想把考试看得太重,学会自我暗示,经常提醒自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形成正确的应考心态。进入考场后,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或闭目养神,转移大脑的兴奋区。试卷发下来后,一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一定不要过于紧张,合上试卷做几次深呼吸,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听力题遇到一题没听清,不要停留在思考上,应马上注意下一题,否则会一题都抓不住。,指导老师的评价,如今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逐步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这样不仅可避免学生因“文化休克”造成的交际障碍,而且能使学生接触西方优秀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克服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因素,同时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学生也更深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丰富了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了其跨文化能力。,本小组的全体成员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也极大的发展了其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实现了英语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总而言之,从小组研究学习过程和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探索”的情况看,它的确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专职教师的评价:同意指导教师的看法。,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的确提高了同学们的自身能力,我们在研究中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协作,我们在探索中获得了乐趣,寻找到了快乐。在研究初期我们曾在研究周记中这样写道:“无论我们小组最终的研究成果如何,我们都会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为之努力。我们不在乎成果是否骄人,只在乎在研究中获得的乐趣,在研究中获得的能力。”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小组每一个成员都是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于研究中去的,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今天的成果展示会上,我们可以自豪的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在大家面前,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对同学们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