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同步授课课件:2.3《城市化》(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151498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人教版同步授课课件:2.3《城市化》(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同步授课课件:2.3《城市化》(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一地理人教版同步授课课件:2.3《城市化》(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第三节城市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所有人的期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标分解】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3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概念:人口向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_、乡村变为_的过程。2标志:用_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动力机制,4.意义(1)带来_的变化。(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_等的变化。(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_的表现。,1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如下图所示:,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3城市化的意义,图解城市化,12011年7月11日经济日报报道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这些人的进城,会提高移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吗?为什么?提示:不会。城市人口是指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而“农民工”不属于该部分。,2城市化是否只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提示:不是。城市化的表示有多种方式,如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等,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体现方式,被称为城市化的标志。3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何关系?提示: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又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1)(2)题。,(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解析:第(1)题,从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来分析判断。A: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但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其经济水平高,城市化过程已完成,乡村人口比例少,城市化速度变低;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高。,因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故D项正确。第(2)题,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表现为大城市发展快,由于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分区日趋明显,工业向郊区转移,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答案:(1)D(2)C,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_曲线。2阶段和特点(1)A(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2)B(_阶段):城市化推进_,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_。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_(填字母)阶段。,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如下表所示:,2.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四者差异如下表所示:,4我国城市化正处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提示:中期阶段。5教材中提到的“过快城市化”指的是什么?提示:经济的发展速度滞后于城市化的速度。,6发达国家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是否说明其城市化水平在逐步降低?简要说明。提示:不是。逆城市化是对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称呼,此阶段许多城市人口选择到乡村居住,但并非是变为乡村人口,并不是城市化水平的降低。,2(2011深圳高一检测)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从1920年到2000年,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2)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有哪些差异?(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相同原因是_。,解析:首先观察图中图例所占的比重,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共10亿左右,2000年增长到45亿左右,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共2亿左右,而2000年增长到近20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仍然是发展中国家。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答案:(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2)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速度已大大变慢,甚至停滞,有的还出现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_和_,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_。,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评价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影响两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主要环境污染的来源、污染物造成的结果和危害,1利用关联图来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图解“城市病”的表现,7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吗?简要说明。提示:不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速度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增长过快造成的。只要我们尽可能地使城市的发展速度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一些城市化问题是可以避免的。,8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会产生交通、环境等很多“城市病”,怎样解决?提示:如下图。,3读甲、乙、丙三幅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据甲图信息,说明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及其原因:一是_效应,其成因是_。二是_效应,其成因是_。(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请从乙图中找出其中的两条:一是:_。二是:_。,(3)据丙图分析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_。(4)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_。,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热岛效应、环境质量下降,另外还需关注我国主要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问题和外来移民问题以及其他与现实联系较紧密的内容。,答案:(1)热岛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过度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雨岛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3)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要赡养照顾更多老年人,家庭负担加重;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用增加,加重社会经济负担(4)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服务制度等,1(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BCD,解析:(1)读图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下降,乙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在上升,故B项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密度不论在哪个地段都大于乙城市,且甲城市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乙城市,说明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故C项错误;比较甲、乙两个城市,不论人口还是占地面积,甲城市都远远大于乙城市,说明甲城市的等级高于乙城市,故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故D项正确。,(2)根据图中2000年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M处不是中心商务区,故错误;乙城市的P处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P处是中心商务区,故正确;甲城市的N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分布着卫星城,故正确:乙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没有卫星城分布,故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答案:(1)D(2)B,1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B20%C30%D40%(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3)19612006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有关城市化的基础知识。从图中可读出1982年城市人口约20000万,乡村人口约80000万,根据城市化的概念计算得出1982年的城镇化水平约是20%。该地区的城市人口20世纪80年代后期加速增长,但乡村人口20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所以城镇人口的比重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长最快。第(3)题用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答案:(1)B(2)D(3)C,2(2011杭州高二检测)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并回答问题。,(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2)与F城市相比,E城市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图乙中的、两折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特点是_,其原因是存在_、_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生物:_。,对气温:_。对降水:_。对地下水:_。,(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选)()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解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由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无论从城市数量还是从人口、规模上,都在不断扩大。交通的改善促进了城市发展。同时,G城也会出现一系列城市问题。结合相关知识,可得出合理答案。,答案:(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2)公路(3)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热,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5)ABD,2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解析:第(1)题,城市建设使硬质地面面积增大,绿化面积减小,地表径流由于没有植被等的阻碍,汇集速度加快。再加上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少,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2)题,城市建设后,硬质面积增大,阻碍了降水下渗,使大气降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汇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湖或海洋。答案:(1)D(2)C,教材P35活动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3近20年来,巴西城市化速度最快,英国、美国次之,印度最慢。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5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目前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教材P37活动119952005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10%,年增长率为1%,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400万。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教材P38活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时更是如此。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效率降低。针对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的缺点,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合理即可。,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