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1495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郑板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板桥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他书画上常用的印章印文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东封书画史”,“七品官耳”等,可说是其生平的纪实。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群众。郑燮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怪”。罢官后居扬州,,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潍县的官署中寄给我弟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信,【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舍弟,【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5)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6)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1、借助字典与线下注释,疏通字义。2、以往知识迁移。3、有疑处标注,译读课文,读书把只读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眼里看的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因为来来往往频繁而应付不过来,好像看着歌舞场里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读周易到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他翻阅过几千百遍啊!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深入越不知它们的尽头在哪里。即使是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发于本愿从容不迫的执行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的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的功夫。苏东坡读书一般不需要超过两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书辛苦,可苏东坡却畅快的样子不觉得疲倦。怎能因为看一遍能记住,就结束学习这件事了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人,读过的书一生不看第二遍,因此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大意,大意,何况过目就成诵,还会有什么东西都记诵的弊端,例如史记130篇中,(我)认为项羽本纪写得是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认为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会是写得最好。反复诵读值得人欣喜悲泣的就这么几段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不懂读书方法的蠢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位低俗的戏曲及打油诗。如果也都(放在眼里)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橱柜,臭油坏酱都积存贮藏在里面,他的品味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作者批驳的是,作者主张的是,作者的论述思路是,假如你是郑墨,郑燮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出仕作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创作中对待传统和前人成法,主张“学一半,搬一半”,“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即“不泥古法,不执己见,唯活而已”。,郑燮,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体史书、以地域划分如战国策的国别体史书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纪传体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悲剧性英雄形象,并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现了秦汉之际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项羽本纪,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钜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以解钜鹿之困。援赵大军进至安阳(今山东曹阳东南)后,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痛斥宋义的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其指挥。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钜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钜鹿之困因而得解。此战后项羽确立了在各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钜鹿之战,鸿门之宴,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入咸阳,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于是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鸿门宴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不怀好意的宴会。,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鸿门之宴,“垓下之会”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会、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四面楚歌,垓下之会,考考你,1、此文题目是选自一书,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应,韦,微。2、解释加点字舍弟()了了()遂了其事()方寸()不知其所穷()老吏史苦之()洒然()岂以一过即记()迄无佳文()微言精义()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句子(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2)孰有如孔子者乎?4、课文理解。课文第二节、第三节用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阐明作者写此家书的目的是。5、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人物)读(书名)的故事。6、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中的一篇。这部通史的作者为朝的(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