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一章 第六讲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151382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一章 第六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一章 第六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一章 第六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根据材料,回答12题。材料一2009年11月3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材料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幔B地核C地壳D岩石圈2裂缝从l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 B大气圈C生物圈 D水圈解析: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材料中的“裂缝”直接改变的是岩石圈。答案:1.A2.A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34题。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 BC D解析:第3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因此地下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第4题,石油为液体,当地震波传到石油层时,横波会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任何状态的物质。答案:3.D4.A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56题。5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6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解析:第5题,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6题,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答案:5.A6.A(2011烟台调研)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A为水圈B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D为下地幔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C圈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第7题,根据各圈层位置知是大气平流层,是地壳,是软流层,是外核。第8题,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层陆地地壳较海洋地壳厚;层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层物质状态为液体。答案:7.C8.C读下面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911题。9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A生物圈 B水圈C圈层 D圈层10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C圈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1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解析:第9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表附近,最接近生物圈。第10题,生物圈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第11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岩石圈的土壤层是生物生存的主要场所,所以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答案:9.A10.B11.C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据此回答1213题。12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13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解析:第12题,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大气圈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逐渐递减。第13题,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有明显的分层性,各层之间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答案:12.D13.B二、综合题(共48分)14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环境。(8分)(2)、两层构成地壳,_部分地壳比较厚,_部分地壳比较薄。(6分)(3)是_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_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分)(4)是_,其物质状态是_态;、密度由小到大为_。(6分)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地壳结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不难得出答案。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自然(2)陆地海洋(3)莫霍33(4)地幔固15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6分)(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地测得的地震震级为_级。B、E两点中能最先感到地震的可能为_,其原因是_。(12分)(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6分)解析:本题考查地震及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内部结构可判断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E测得地震震级也为8.3级。由A到B地震波只通过地壳且通过的地壳距离长,平均波速慢,而由A到E虽距离远,但通过地幔,通过地壳的距离短,平均波速远高于由A到B,所以E可能先感到地震。第(3)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横波主要是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3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E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右图。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