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讲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1513698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湘教版)课时全程讲解作业: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2011泰州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12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 ,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答案:1.D2.B(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35题。3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4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5读图我们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解析:第3题,浓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主要是由于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第4题,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第5题,由于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答案:3.C4.D5.A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68题。6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7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8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乙处为西风带,故该图应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图示季节,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应为夏季。答案:6.B7.D8.B(2011安徽联考)读亚洲东部某区域某日两个时刻(北京时间)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910题。9甲、乙两时刻相比,点处最大气压差接近()A0百帕 B2百帕C4百帕 D6百帕10乙图所示时刻的地点中,风力比甲图明显加大的是()A BC D解析:甲时刻点气压介于1 008与1 010之间,乙时刻介于1 010与1 012之间,则两时刻最大气压差值接近4百帕。等压线变稠密的地方,风力加大。答案:9.C10.D下图为山东省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该山村的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12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白天此时风向由Q到P此时风向由P到QA BC D13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A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B山顶受太阳辐射多,山谷照不到太阳C山顶离太阳近,山谷离太阳远D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解析:第11题,苹果树开花早,说明该地区气温高,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由此可知是受到逆温现象的影响,表示逆温现象的为A图。第12题,读等压面图可知,此时山谷为一高压,山坡为一低压,所以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白天,此时风向由P到Q。第13题,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地,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答案:11.A12.D13.A二、综合题(共48分)1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28分)实验报告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6分)(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弯曲。(8分)(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_。(8分)(4)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6分)解析:本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相关知识的判断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冷热不均,因此紧密结合冷、热对气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而言,注意区分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变化及近地面与高空绝对气压值的差别。答案:(1)画图如下所示大气上升或下降气压差异水平运动(2)画图如下所示向下向上(3)BA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4分)(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量_,原因是_。(8分)(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8分)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应是冬季。A地是盛行西风带,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B地是东北信风带,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难成云雨。C是来自30附近副热带高压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丰富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温渐低,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难以形成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