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古诗】,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则称古诗或古体诗。,古诗十九首,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其风格相近,梁萧统文选选入并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一直沿用这一诗题。这一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千古五言之祖”(王世贞)。,古诗十九首产生背景,1、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大批中寒门出身的文人沉沦民间。河南尹田歆选举六名孝廉,内定五名。时人说:“今之进者,惟财与力”(李固传)。“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审举篇)。,古诗十九首产生背景,2、战争疾病频繁,死亡成为常见现象。汉灵帝在位15年发生五次瘟疫。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人口是5006万多口。三国末年魏蜀吴合计只有户数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曹丕:“昔年疾疫,亲故多罹起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耶。”,古诗十九首内容,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特点,特点:1、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2、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代表作,多为无名氏。地位: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它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内容: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士人宦途的失意悲叹艺术手法:善于将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熔为一炉;运用比兴,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叙事委婉,抒情真挚,语言自然浅近而凝炼和谐。,古诗十九首成就,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长于抒情,善于运用兴比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它大体代表了当时古诗的艺术成就。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妇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思妇诗,所谓思妇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文人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以思妇之口写离别相思之情。,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译文】,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译文】,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岁月飞逝又是一年!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行行重行行,首句“行行重行行”,连用四个“行”,中间加一“重”,有什么表达效果?行行重行行,写两人的距离逐渐变远,分别的时间也在变长。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君是指谁?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指远行的丈夫对妻子的称呼。“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更加细腻的表现出两个人之间情感的缠绵,相互的不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假如仅仅是道路远遥,那么只要你有决心走下去,也许还能有一半的希望,然而现在存在了双重的困难,不但道路如此远遥,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所谓“阻”,既可能是高山大河的自然界的险阻,也可能是战乱流离的人世间的险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为什么?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马和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写马和鸟思念自己的家乡和本诗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关系?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也是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蝶恋花“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相去万余里”,“相去日已远”两个相去的意思是什么?,相去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相去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像此处栖迟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两个人的相聚从空间、时间的相隔到心灵上的背叛越来越成为可能。,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一种是劝人,一种是自劝崔莺莺说“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善良,对命运的无奈但认同。我比较同意自劝的说法,因为这样可以较自然地承接上面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如果你在人之老和岁月之晚,还有背叛的多重压力下还不肯放弃重逢的希望,那么惟一的一线指望就是努力保重自己的身体,尽量使自己多活一些岁月以延长等待的时间了,然而对于一个相思憔悴的人来说,要想加餐何尝容易!因此,就需要“努力”所以这平平常常的“努力”两个字之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的向往。,行行重行行结构,1、2句为第一层,这是思念的前提。“生别离”是活生生地分开,两个人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才会难舍难分,才会久别之后盼重逢。38句为第二层,这是从空间距离的遥远来写相思之苦。古人没有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相距越远,见面的机会就越小,思念就会越深重。914句为第三层,这是从分别时间的长久来写相思之苦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是相互离别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久远呢。15、16句为第四层,丢开不要再说了,我还是多吃口保重身体吧。,行行重行行特色,1、抒情技巧自然、高超,情感真切感人。(1)叙事兼抒情:伤感、直白的初别之情(原因)。,行行重行行特色,(2)“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抒发怎样的情感,起什么作用?叙事中抒情,路远会难中蕴含更为伤感的相思,为下文抒情作铺垫。(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什么手法?表现思妇怎样的感情?比兴手法抒发思妇深婉的相思爱恋之情。,行行重行行特色,(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抒发怎样的情感?叙事中蕴含相思之深(长时间为相思折磨)。(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用什么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比兴手法,抒发思妇刻骨、含蓄的相思之情(猜疑心理)。,行行重行行特色,(6)“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抒发怎样的情感?抒发美人迟暮的担忧。(7)“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抒发怎样的情感?叙述思妇的宽慰期待,再抒相思之情。,行行重行行特色,2、全诗以“思妇因离别对游子的思念之情”为中心,浑然一体。初别别距别期别愿别苦别疑别慰。马茂元:“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行行重行行特色,3、语言自然朴素、有概括力。“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明谢榛四溟诗话:“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