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11987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又呈吴郎,创作背景及解题,唐代宗时,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陕西民歌,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释】(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郎是对人的爱称。(3)扑:打。(4)任:放任,不拘束。(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6)不为:要不是因为(7)宁有此:宁:岂,怎么。代老妇人打枣这件事。(8)只缘:正因为。(9)转须亲:反而更应对她亲善。亲:亲善。(10)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11)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12)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13)戎马:指战乱。,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思考:诗题及诗歌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杜甫对吴郎用的是“规劝”态度?哪些词句中,你能感受到杜甫对百姓的同情理解?,题目“呈”表示礼貌。吴郎年辈比杜甫小,杜甫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劝告。,第二句交代老妇打枣的原因:既无儿女奉养,又饱受饥饿之苦。让吴郎明白她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使他能同情她的悲惨遭遇。,首句的“任”解为任由。当年自己任由生活凄苦的老妇到堂前打枣,以解饥馑之苦。杜甫摆明自己的态度是想启发吴郎要同情老妇人,用行动帮助老妇人。,颔联开导吴郎,老妇扑枣时心怀恐惧,所以我们不应干涉,反而更应显得和善些,让她安心打枣才对。,“征求”指出了这位寡妇贫穷根源,也是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在于官府的剥削。想到这里作者不禁流泪。本诗表达了作者诗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颈联含蓄说到吴郎的行为。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她不让她打枣,未免多心。但你一搬进草堂就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你不能怪她多心,而是你不体贴。,写作特点,1.以诗代书信,以亲身经历劝说,词语明白如话却又委婉含蓄。2.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如“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能化呆板为活泼。3.以小见大: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不言及个人的不幸遭遇,全是体恤别人的困苦,每一句都体现杜甫的仁厚。不是廉价的同情心,而是博大的情怀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