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成功之路》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11027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家的成功之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科学家的成功之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科学家的成功之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讲科学家的成功之路,第一节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风采,张胜光制作,3,国家科学技术奖,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国务院颁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张胜光制作,4,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张胜光制作,5,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领域开创的“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数学界广泛应用。,张胜光制作,6,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堪称“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张胜光制作,7,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2005年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张胜光制作,8,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多项成果国内首创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张胜光制作,9,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巨型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张胜光制作,10,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刘东生院士(右),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航天技术专家,张胜光制作,11,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左),神舟系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张胜光制作,12,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出现空缺。,张胜光制作,13,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九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院士,建立青藏高原气象学、大气环流的突变的发现、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有序活动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等。,张胜光制作,14,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院士,他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创立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张胜光制作,15,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院士。,张胜光制作,16,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四川成都人。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闵恩泽,张胜光制作,17,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兼研究员,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编。,吴征镒,第二节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张胜光制作,19,张胜光制作,2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并让它的大面积种植成为现实的人,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据统计,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而产量占总产量的60%。中国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功不可没。,张胜光制作,21,袁隆平谈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感受.339袁隆平谈杂交稻的产量与品质602袁隆平谈世界引种情况550袁隆平谈家庭关系405,张胜光制作,22,袁隆平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最初他按照米丘林、李森科“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试验。按照他们经典的理论,以及当时国际上的普遍观点,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对这些学说产生了怀疑,而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休学说进行探索,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张胜光制作,23,袁隆平的杂交稻选题开始,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开始了他的水稻高产育种研究。,张胜光制作,24,杂交水稻的历史研究背景,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张胜光制作,25,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实验,“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斤,这在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张胜光制作,26,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论文,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有人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张胜光制作,27,野败的发现毅力与运气,但是,到哪里去找水稻雄性不育性呢?袁隆平迈开双腿,与他的助手们走进水稻王国的茫茫绿海,去寻找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1970年的一天,他们在海南岛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张胜光制作,28,杂交水稻三系法的成功,到1972年,第一个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培育成功了,继而育成了恢复系。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第一个具有较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2号”获得成功,并立刻显示了它的增产效应,亩产达到623公斤,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张胜光制作,2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同行们历经9年的艰难探索,走过了困境,取得了两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育成了适合长江流域作双委早稻的优质、高产双委早稻组合;二是选育了超高产亚种间苗头组合,这些苗头组合达到了每公顷日产量100公斤的超高产指标,比曾经轰动一时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制定的超级稻育种计划提前了6年达标。,张胜光制作,30,袁隆平学农的起源,年月,袁隆平出生于江西德安。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主要是在武汉和重庆度过。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并自小就上教会学校的人来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违背母亲的意愿选择学农,实在是出人意料。“大约我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张胜光制作,31,两系法的提出,袁隆平对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分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品种单间杂和优势利用;二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水稻育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张胜光制作,32,两系法的成功,二系法因发现了光敏核不育特性,在夏季长日光和秋季短日光下分别表现为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可用来制种和自身繁殖,养活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优质、高产、高抗,是一大进步。而一系法不再需要年年制种,种子优势没有变异,更是一个由繁而简,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过程。,张胜光制作,33,超级稻梦想的提出,“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是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实施的。日本计划用15年的时间,育成单产达到12吨/公顷的超高产水稻品种。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后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此后,世界各水稻生产国竞相追随,提出并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均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迟到2005年。中国的“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当时袁隆平院士提议,在“九五”期间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系,高产指标为每公顷日产稻谷100公斤,以生长期为120天计算,也是12吨/公顷。提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作为“超级杂交稻选育”立项,进入了国家“863”计划。,张胜光制作,34,超级稻计划的成功,袁隆平说:“一个品种的研究要经过8个世代,一个世代通常需要5个月的时间。海南岛可以搞2个代。这样,就需要4年的时间。我的目标是2010年前全国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你想想,全国4.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有50推广种超级稻,每亩就算增产150公斤的话,一年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呐。这相当中国一个中等省的全年的粮食产量,可以解决3000万人口哩!”,张胜光制作,35,袁隆平的荣誉观,把科研成果当作全社会所有袁隆平,当年刚刚发现“野败”最新材料的时候,就及地地毫无保留地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报告,又慷慨地把辛勤培育的宝贵“野败”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全国有关单位协作攻关。到1971年,全国共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名农业科学工作者来到海南参加试验。多年来,袁隆平把自己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合作所得的每年1.5万美元顾问费全捐献出来,设立了“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一有科研人员取得较有希望和潜力的苗头时,他都给予扶持,几乎每年都有近十个课题组获得5.8万元的资助。,张胜光制作,36,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张胜光制作,37,19袁隆平谈个人性格和梦想62020_袁隆平谈失败和突破1048,张胜光制作,38,本章思考题,1、袁隆平是怎样走上学农之路的?2、袁隆平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什么?3、袁隆平为什么要搞水稻育种研究?4、袁隆平为什么要走水稻远缘杂交之路?5、袁隆平之前,学术界是否看好远缘杂交?6、袁隆平是否从未遇到过失败?他对此怎么看?,张胜光制作,39,7、袁隆平是否遇到过机遇?这些机遇都是他自己发现的吗?8、袁隆平怎样看待灵感?9、袁隆平是不是一个冒险家?他为什么永不满足已有成绩?为何不功成身退?10、袁隆平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科研成果的?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科研团队?11、袁隆平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张胜光制作,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