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0689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全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聚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写作背景,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读文中注释,了解人物,字词正音,颛臾(zhuny)冉(rn)有社稷(shj)彼相(xing)虎兕(s)出于柙(xi)毁于椟(d)中近于费(b)相(xing)夫子,课文句意疏通,1、季氏将伐颛(zhun)臾(y)。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sh)(j)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季孙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2、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出于柙(xi),龟玉毁于椟(d)中,是谁之过与?”译文:冉有说:“季孙大夫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盲人走路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3、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文: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依照这个道理,远方的人仍然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已经使他们归附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权臣,家臣(学生),老师,季氏,冉有、季路,孔子,争权夺利,礼治仁政,文谋武勇,1、这段对话哪两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态度?他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对话体议论文,文中,冉有与季路支持季世攻打颛臾,这违背了孔子的仁的政治主张。孔子对两位学生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观点明确,情绪慷慨激昂。直言不讳的批评他们:“无乃尔是过与?”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攻打颛臾的错误:第一,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第二,它已成为路过的附庸国,不必伐;第三,是鲁国的社稷之臣,不当伐。,2、当冉有认为伐颛臾非自己的责任时,孔子进行了批评,他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请找出来。讨论: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引用:“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辩解一:“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打比方(两个):“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在其位谋其政,失职就要追究责任,推卸责任,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3、第3自然段中,孔子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请找出文中的具体句子,说说你对孔子这种政治主张的理解。明确:“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即: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2012年12月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京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过去十年中国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为0.474。系数导向意义引发关注。,季氏将伐颛臾,三组对话,1.阐述反对讨伐的三条理由,1.为先王封国2.在邦域之中3.社稷之臣,“何以伐为”不能伐,2.指出两位学生没有尽职尽责(责,驳):引用和比喻,3.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斥),孔子:爱国爱民,目光深邃的政治家,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二、古今异义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士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三、词类活用1、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作动词,责备)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归附)3、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归附,使安定)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归附)四、成语积累1、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2、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3、祸起萧墙: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四、句式特点1、宾语前置“求!无乃尔是过与?(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于颛臾”,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作状语)虎兕(s)出于柙(xi),龟玉毁于椟(d)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3、固定句式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何以伐为?(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又如“何以见放为?;夫子何命焉为?”),五、一词多义:相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n.)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v.)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v.)且尔言过矣(错的adj.)是谁之过与(过错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