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1505851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考纲下载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治理保护措施。考情上线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图中地理环境的特点,综合考查区域内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地区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过度的经济活动,2过程,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和。,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为,为,为。(2)年降水量:图中A为,B为,C为。(3)本区自东向西随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也随之减少。,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400,200,50,距海里程,自然产出和载畜量,2本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表现(1)贫乏,河流欠发育,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2)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日数多,且集中在的季节,有利于风沙活动。,地表水,流水,植被,大风,冬春干旱,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合理的灌溉。,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潜在荒漠化,生态平衡,经济效益,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2)利用和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5)。,水资源,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林,牧,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提醒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1(2009海南高考)读图,完成(1)(3)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成为制约本区域城镇分布及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答案:D,(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解析: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答案:B,(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B,1防治重点:因地制宜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进行综合整治。,2.防治措施,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2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1)(3)题。,(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3)对该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A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B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C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D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解析:第(1)题,图中该地1937年人口密度为20人/平方千米,1980年约为80人/平方千米,而该地面积不会变化,所以人口总数翻了两番,A错;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增加了一倍多,和人口总数增加量相比增加比例小,则人均耕地面积减少,B对;荒漠化面积比重由1%增加到30%,扩大的面积远远超过原来的3倍,C错;图中只给出了放牧强度的变化而没有草场面积的变化,因此绵羊总数无法判断。第(2)题,荒漠化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其中自然因,答案:(1)B(2)A(3)B,素是基础,而庞大的人口压力下的人类不合理活动则是现在荒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第(3)题,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一是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降低种植业的比例,扩大其他产业的比例;二是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例(2009广东高考)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材料1:见下图。,材料2: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200m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材料3: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材料4: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解析第(1)题,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的形成与地表植被有关,若植被覆盖度高,多形成固定沙丘。材料3中,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说明该地沙山是固定的。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当地冬季气温低于0,所以湖水不结冰应该受除气温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据图可知,此地有一断层,沿断裂带可能有温泉等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导致水温较高。第(3)题,除上述水体补给外,当地可能还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等补给来源。,答案(1)是固定的。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3)各种可能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周边地表水;本地降水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坐标图的判读,1二维坐标统计图二维坐标统计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可分为Y轴向上、Y轴向下和多项Y轴三类。二维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要领:,(1)要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明白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哪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2)要准确获取坐标中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直线)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理事物峰、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如曲线(折线、直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尤其要注意曲线或折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等特殊变化,从中发现规律及根本特征。,(3)对比分析多幅二维坐标统计图时,特别要看清纵、横坐标表示的单位数值,不能简单地以“柱”或“线”的长短来比较大小。(4)要重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如读“杭州和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统计图”,要联系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2三维坐标统计图三维坐标统计图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维度”,即在平面坐标X、Y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与之相垂直的Z轴,三个坐标轴中两两垂直,组成了一个立体空间坐标系。同学们可采用列表法分析三维坐标统计图。,右图中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据此回答(1)(6)题。,(1)若用此图分析我国的自然灾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地最易发生泥石流BK地最易发生洪涝CG地最易发生旱灾DF地最易发生寒潮,(2)若用此图分析地形对聚落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则最可能呈带状分布的是()AE地BL地CH地DG地(3)若用此图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则最需要解决灌溉水源问题的是()AI地BK地CG地DH地,(4)若用此图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并选址(只考虑自然因素),则生产成本最大的是()AI地BJ地CK地DL地(5)若用此图分析城市的起源,则与尼罗河谷地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AI地BJ地CK地DL地,(6)若用此图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则下列最不可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AI地BE地CL地DH地,解析:第(1)题,泥石流一般发生在湿润且地形条件差的山区;气候条件差,如长时间无降水,易发生旱灾;发生寒潮说明气候条件差。K地气候条件差,河流条件好,易发生洪涝。故选B。第(2)题,山区的地形条件差,聚落常常布局在河谷地带,最可能呈带状分布。故选D。第(3)题,I地气候条件差(可能是降水稀少),又远离河流,而发展农业的地形条件好(如地形平坦),最需要解决灌溉水源问题。第(4)题,J地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条件都很差,对工业生产不利,生产成本最大。第(5)题,尼罗河谷地地形平坦,,河流可提供丰富的水源,但气候条件较差。L地的区位条件与尼罗河谷地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相吻合。第(6)题总体而言,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都很优越,I地气候条件较差,又远离河流,最不可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答案:(1)B(2)D(3)A(4)B(5)D(6)A,一、选择题(2011泰安质检)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3题。,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3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区小气候,降低风速,解析:荒漠化是在自然、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及较湿润的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故其造成的危害主要针对当地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其防治措施可针对其危害分析。,答案:1.C2.A3.B,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46题。,4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5造成该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6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A保护耕地B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D保持水土,解析: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判断,该地区沙漠广布,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河流水量减少,流程变短,沙漠面积扩大,因此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是涵养水源。,答案:4.B5.A6.C,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历史上下图所示区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如今该地区草地沙化十分严重。,材料2:下图是草原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1)将下列内容填入材料2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A过度放牧B大风季节开垦C生态环境脆弱D陡坡开荒(2)结合材料1图中信息,从气候方面分析材料1中图示区域土地退化严重的原因。(3)请为材料1图中农牧过渡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该区域主要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加速土地退化。粗放的经营方式,如过度放牧,会使草原地表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因地制宜的耕作方式,如在陡坡开荒,易造成水土和肥力流失,加速土地退化;不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在大风季节开垦土地,会加重土地的沙化程度。第(2)题,该地区位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带,降水少,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旺盛。第(3)题,针对土地退化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等。,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是C、A、D、B(2)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3)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合理放牧、适度耕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