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01610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语文五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语文五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第三单元主题是“学习说明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精炼的语言,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以促进学段目标的实现。,第四单元主题是“生活的启示”。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的选择与自我把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正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最好解释;平凡的落花生因有用而有价值;珍珠鸟因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二、对文本的若干想法,语文:狭义听说读写的整合;字词句段篇的有机组合。广义语文就是整个世界。教材:一个蓝本、一份参考、一种依据;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范例。,二、对文本的若干想法,1、从语言的角度解读文本。2、从作者本意的角度来解读文本。3、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返回),三、对教学的几点建议,(一)、“大教材观”的确立(二)、“大教学法”的探索(三)、“因材施教”的反思,(一)、“大教材观”的确立,“教材”就是讲授学习内容的材料,我们现在往往把它片面地理解成一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等相对独立的内容,因此处理起来也是在相对独立的范围内考虑其三维目标的制定,这其实有悖于编者在教学内容安排时蕴含的内在联系。“大教材”观念,就是把某个单元所有内容看作一个教材,处理过程中统筹安排各个教学目标的整合落实,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找出其合理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使整单元教学浑然天成。,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师:同学们第六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将在2007年6月8日12日在我们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到时这些厂家发明的一些新型玻璃都会在消博会中隆重展出,而你们则将被各个厂家聘为他们的推销员。下面就请你们在消博会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推荐这些新型玻璃的本领和特点,请你们各显神通,说服前来参观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的整合,生1:亲爱的顾客,你们好!我们厂家生产的“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它们只要一见到吃音玻璃就会乖乖的非常听话,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马上将它带回去装上吧!它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心动不如行动吧!生2:这位推销员,我家在街道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特别吵。寒假里,姥姥难得来了,住了一天就嚷着回去,说在我们这里整天闹哄哄,吵得整夜睡不着。你说的“吃音玻璃”真的有这么神吗?生1:这位顾客,请您放心。我们这产品是刚发明的高科技产品,你买回去试一试之后,你就会义务地做起我们厂家的推销员了。生3:真的有这么好呀,如果有质量问题,我们要找你算帐!生1:哈哈,你放心,我们厂家实行质量三包,有什么问题十天包退,一月包换,一年保修。师:谢谢你的推销,你们觉得他的推销得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生4:我觉得他的推销得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顾客的耳朵听下去。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我想说的。生5:他的推销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生6: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课文学习与习作的整合,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其他知识我喜爱的小动物我发明的新型玻璃,课文学习与“交流平台”的整合,时机一、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学填表。时机二、让学生学完课文后,再一次作修改、补充填表。,课文学习与“课外书屋”的整合,“课外书屋”:森林报、细菌世界历险记、穿过地平线、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小哥白尼,推荐时机:,学习本单元之前,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推荐相应课外书目,学完松鼠推荐昆虫记学完假如没有灰尘后推荐十万个为什、小哥白尼等,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及时将其所读的课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来,这样既反馈其课外阅读的效果,同时在上课时能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以提高其阅读的兴趣.,学生在边学边读中了解科学知识,激起阅读和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紧密结合。,(二)、“大教学法”的探索,生活启示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1、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文内容和生活实践中走几个来回,以达到对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体化的体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教得新、教得实、教得活。,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那么在我们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相似的“大鲈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我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我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我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我,我回家路上,我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我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却没有人,我,自己说一说、论一论,暴露其最原始且最纯真的想法,教师、学生以一颗平和的心去看待当时真实的想法,不管当初做的、想的是对是错,最主要是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之后以后能作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出现学生们都是说大话、套话的现象,这样讨论就失去了意义,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这些“大鲈鱼”的诱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讨论自己生活当中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办法的事例,落花生让学生找找身边“落花生”式的人物,(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并谈谈此时对他们的看法;,珍珠鸟让学生谈谈生活实践中由于诸多的不信赖而造成的诸多尴尬,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在初读的基础上,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对于一个垂钓爱好者来讲要放走自己钓上的这条大鲈鱼真是不容易,你从哪里感受到我是一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呢?生:我是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的“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作者把大鲈鱼说成是漂亮的,并且钓上来时是那么得意,那么有成就感,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个钓鱼爱好者。师:哈,你真了解作者的心思。能钓上这样的大鲈鱼是每个垂钓爱好者的骄傲,他能不得意吗?生:我是从“我”当时的神情中感受到的:我急切地问、我大声地争辩,然后在全都无效的情况下,我甚至用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在课文中,作者为了这条大鲈鱼向父亲抗议、甚至乞求,这些足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2、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师:你真会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前后来回答问题。生:我是从作者钓鱼时熟练的动作感受到的。师:哦,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他动作的熟练呢?生:“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来”作者钓鱼时动作是那么熟练,而且知道钓到大鱼时不应马上拉钩,而是要和它耗着,否则鱼钩要断线。只有等它耗得筋疲力尽了才有可能把大鲈鱼钓上来。师:啊,看来你也是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因为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生:老师,我还可以从“晚上十点”感受到他是个十足的钓鱼爱好者。师:哦,为什么呢?生:晚上十点作者还在钓鱼,这能说明他是个爱好者。因为十一岁的我们晚上十点时早在床上做美梦了,可他还在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呢。,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这样写着“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从“往常”这个词,我了解到作者是经常去钓鱼。而且在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晚霞是在傍晚时才有,傍晚大概是在下午5点钟左右,而现在他已钓到了晚上十点,足足钓了5个小时。这对一个11岁的小孩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说,他是个狂热的钓鱼爱好者。师:哈哈,你真是厉害!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居然能根据文章前后的词句分析得这样透彻,佩服佩服!,3、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感悟、讨论、辩论、朗读、即时写话、做书签,4、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组成,落花生: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A、只要你细心观察,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这三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B、这样由生动故事和得到的启示所组成的课文,你觉得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C、生活当中哪些事物也可以引起我们的启发?事:蚂蚁搬家、蜘蛛结网、与同学约会而我未能准时到达物:梅花、竹子、荷花、蜡烛、小草、蜗牛,第四单元的教学: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三)“因材施教”的反思,因材施教,大家马上会想到因学生的差异而施教。因材施教除了针对学生,更应针对地域、针对教师而言。地域不同,资源有异,学生有别,教法理应不同!,路,要靠自己走!裴吉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