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西方文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499953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古西方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古西方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古西方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中古西方文化学习提示:1、了解教会文化的主要内容;2、了解骑士制度的形成;3、掌握中世纪欧洲文化生长的环境;4、掌握骑士爱情观的特点;5、掌握欧洲城市形成的种类与特点;6、掌握拜占廷文化的特色,第五讲中古西方文化一、中古欧洲文化生长的环境罗马文明在经济、意识形态、政治和法律等方面,对中古西方文明发生了很大影响。1、中古的庄园制度是对罗马大地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中古欧洲经济的特点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主要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庄园制大地产。这种庄园制大地产可以在罗马帝国后期的经济结构中找到它的源头。虽然商业曾在帝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农业仍然是其主要的财富来源。,2、基督教经过罗马帝国的确认和改造,由罗马传到中古时代。罗马接受基督教会的时候,正是内部政治趋向分裂,人们精神出现涣散的时候。3世纪后,罗马弱势明显了,要维持帝国的统,必须寻找一种武力以外的疑聚力量。而此时与罗马教会对立的基督教却具备了这样的力量。它不分民族普遍拯救的特点,很容易吸引追随者,因为罗马统治者便由残酷镇压基督教,转为确立基督教教为国教。在中古时代,欧洲局势割据和混乱、没有个国王可以统一天下,建立新秩序,仍然需要有一种精神理论。基督教无可争辩地负担起这个使命。,3、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并没有消失,而是找到了继承人继续存活的东罗马帝国。在日尔曼人的观念里,法律并非由哪个人制定,也并不代表统治者的意志。而是沿自于人们古老的习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古早期,西欧所推行的司法制度,主要沿用日尔曼人的习惯法而非罗马法。而且,西欧日后所倡导的立宪原则和司法权的独立,也导源于日耳曼人的传统。,二、基督教的产生及其理论1、基督教的产生的历史渊源第一,罗马帝国的统治给意大利和各行省的下层人民以及奴隶带来了巨大灾难。罗马帝国以血腥的征伐和压迫摧残各个被征服的民族,以贪求无厌、日益繁苛的赋税搜刮民脂民膏,以极其残酷的手段镇压奴隶和其他被压迫人民的起义。因此,罗马帝国的统治压迫是基督教产生的条件之一。,第二,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镇压。广大下层人民和奴隶在无先进阶级领导,缺少科学思想的武装和胜利无望的情况下,一时看不到出路,于是把希望寄托到来世到宗教中寻找出路。基督教便为人们提供他一条幻想在“天国”解脱人间苦难的出路。,第三,基督教最初产生在犹太下层人民中间,它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而来。犹太教中有一种传统思想,想信上帝耶和华派“救世主”来拯救希伯来人脱离苦难。这种救世主的观点颇能适应绝望的人们的需要,新产生的基督教便吸收了这一思想。同时,基督教把民族范围扩大了。新产生的基督教不再是犹太人的宗教,而是没有民族界限的,能够吸引罗马帝国各种受苦难人民的需要。,第四,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犹太教中的圣经全部为基督教所接受,称之为“旧约”,以别于“新约”。基督教的“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也源于犹太教;基督教还吸收了东方地区流行的一神教观念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生、赎罪献祭的思想;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斯多葛学派哲学的主张,对基督教有重要的影响。,2、关于耶稣的生平否认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认为:耶稣只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偶像;耶稣是错误传说中的人物:基督教中的耶稣实际上历史上同名者的捏合杂糅;在同时代的历史著作和考古发掘中找不到充分的根据。另外,教会中同样有一部分人否认耶稣有血肉之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神,作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稣只是一种“幻影”,或是人的幻觉。,主张耶稣实有其人的既有教会人士,也有非基督教徒的学者,但他们的观点大相径庭,大致有如下观点:全盘接受圣经的内容,认为耶稣就是得道的肉体基督;耶稣是当时犹太人“叛乱的首领”;耶稣是一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耶稣是个欺骗家;耶稣是个至死不误的预言家;耶稣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综合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耶稣的生平有以下几点我们可以肯定:1、耶稣是犹太人;2、生活在公元1世纪初;3、30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4、曾收12个人为大弟子;5、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妒;6、以“谋反罗马”罪被定死在十字架上。,牧羊人拜见刚降生的主,圣母怀抱圣子,圣母怀抱圣子,耶稣与牧羊女,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3、基督教的教义早期基督教的教义比较朴实。它信仰上帝将派“救世主”耶稣来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惩罚作恶的人,建立发上的幸福乐土、千年之国;因为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就要下地狱;提倡财产共有,反对富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罗马统治。这些教义对劳动人民来说有很大吸引力,它揭露了罗马帝国黑暗的统治,反罗马、反富人,因而受到人民的拥护。但是,基督教对现实的反抗是消极的,理想中的千年之国是虚幻的。它不主张用政治斗争进行反抗,这与当时劳动人民的斗争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基督教对劳动人民也起着麻痹作用。,4、基督教的分裂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赦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92年,狄奥多西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终于实现了与帝国政权的结合。,随着基督教性质的变化和被罗马帝国所承认,其内部也发生了教派之争。第一次是发生在11世纪中叶,基督教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正教,分裂的原因是由于教权之争。第二次是新教(中国俗称耶稣教或基督教)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这主要是由于宗教改革所导致的。基督教派可用不着下表说明:,5、基督教共同信奉的教义(1)、三位一体说。基督教教宣称,上帝是由圣父、圣子和圣灵组成的三位一体。(2)、原罪和救赎说。,创造亚当,伊甸园,(3)、天堂地狱说。基督教宣称,人只有服从上帝的安排,死后灵魂才能升上天堂,否是就要下地狱。圣经中把天堂描绘成“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音乐,口尝美味,每一官都能有相称的福乐。“地狱则到处有不灭的火烧人,蛇蝎咬人,肉体和精神都要受到无穷尽的折磨。(4)、逆来顺受说。圣经宣称,人们要“爱人爱己”,“要爱你们的仇敌”,“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基督教的教规主要有;除上帝外不可信仰别的神;不可造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要守安息日为圣日;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基督教的教规都是反映并调整上帝与人的关系。基督教宣扬上帝和人是善恶的两极,上帝是绝对的善,人是绝对的恶,人必须相信上帝才能获得完善;只有遵守基督教道德伦理要求,才能在“末日审判之时”作为升天堂、入地狱的根据。,6、基督教三大教派的教职等级制度。天主教的重要神职人员有:教皇是世界大主教的最高首谓;枢机主教(也称红衣主教)是由教皇直接任命的罗马教廷中最高主教,分掌教廷各部和许多国家中重要教区的领导权;宗主教职位仅次于罗马教皇;都主教是基督教国家的京都大都会的主教,其地位在宗主教之下,该职称已经逐渐被淘汰;大主教,20世纪后其地位和职权与都主教同;首主教即首席主教,是基督教国家首都和一个国家内的特别重大城市及某地区的首席主教;主教,通常为一个教区的主管人;神父(神甫、司祭),是一般的神职人员,协助主教管理教务,通常为一个教堂的负责人;修士修女,是终身为教会服务的工作人员。,教皇保罗二世,现任教皇本笃十六世(本名“拉青格“),红衣主教的画像,教皇接见美国波士顿大主教,西安李笃安主教,广东省基督教协会会长范秀远牧师在感恩崇拜上证道,东正教的神职人员有:牧首(宗主教)是东正教的最高主教;都主教是重要城市教会的主教,基职称仅次于牧首;大主教指牧首所管辖的主教,地位低于都主教,一般主管一个大教区;大司祭是司祭神职的高级职称;还有修士、修女等。新教神职人员的职称有:牧师。意为牧羊人,是负责主持宗教仪式和管理教务的人员,通常每一教堂有一牧师负责传教活动;传员指未受神职而在牧师指导下传道或向尚未领洗的新人教者讲解经文教义的;长老由各级教堂一般教徒中推选的参加管理工作的非专职宗教职业者;执事由一般教徒中推选出来协助长老和牧师管理教会事务的人。,美国修女多萝西史丹,深圳基督教赞美会,教会职位的等级,三、教会文化1、哲学基督教哲学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2至5世纪的教父哲学;第二种是11至14世纪的经院哲学。(1)教父哲学:教父是指早期的护教者。他们到处宣传基督教的信仰,制定教义。后来,人们把解说信仰的权威者称为“教父”,即所谓“教会父老”。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教父学”或“教父哲学”。第一个被称为拉丁教父的是德尔图良,而被称为希腊教父的是奥里根约。教父哲学最有名的代表是奥古斯丁。他是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创立者,主要著作有上帝之城、忏悔录、教义手册、预定论和论三位一体等。其中上帝之城是论述神学思想最系统的一部著作,它的主要内容:,第一,关于上帝神性的论证。奥古斯丁借助柏拉图哲学的理论和斯多葛学派的伦理学,宣称神是超越的存在,永恒不变,绝对统一。神是惟一的精神实体,充满智慧和意志。我们有限的人不能领悟无限的上帝,只能采取信服的态度。第二,双城论。奥古斯丁论述了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的起源,即神的国度和人的国度。12世纪下半叶,教会又提出了“两把刀说”和“日月说”。,(2)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思维,为信仰寻找合理的根据。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斯。他是意大利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曾先后充任亚历山大四世(1254-1261年在位)、乌尔班四世(1261-1264年在位)和克力门特四世(1265-1268年在位)三个教皇的教廷神学教授和法王路易8九世的顾问,属于经院哲学唯实论者。由于他著述甚广,有“大使博士”之称。又被称为“神学之王”。,阿奎那斯的主要著作有论存在与本质、哲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注、神学大全等。其中神学大全是他论述神学思想最重要的、最系统的著作,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他鼓吹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位于世俗君主之上,而封建等级的划分是上帝安排的。他的哲学著作,教会加以编辑,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典范,其权威仅次于圣经。阿奎那斯说,如果知识不以论证上帝为目的,则任何知识都是罪恶。1879年,教皇利奥十三世在永恒之父中通谕将阿奎那斯的学说确立为教会哲学的最高权威。,利奥教皇原名佩奇(1810年3月2日1903年7月20日),1837年取得圣职,1846年被指定为佩鲁贾教区主教,7年后,教皇庇护九世授予佩奇枢机主教之职。任职期间,佩奇在教育领域里成绩显著。教皇庇护九世死后,68岁的佩奇于1878年当选为教皇,成为教皇利奥十三世(1878年2月20日1903年7月20日)。,2、史学中古时期的史学带有基督教的色彩。基督教史学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宗教迷信代替了科学的探索。基督教史学家们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写历史就是论证上帝的存在,赞美上帝的全能全知;第二、宗教传说代替了信史实录。圣经中一些荒唐无稽的传说和神话,都被当做信史实录;第三、宗教史观支配一切,基督教史学家把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当作世界历史的中心,把世俗的历史放在从属地位,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基督教的胜利史。基督教史学的代表人物是攸西比厄斯和奥罗修斯。攸西比厄斯(约260-340年)被称为“教会史之父”。他的著作主要有编年史、教会史、君士坦丁大帝和巴勒斯坦殉道者行传等。,3、文学中古时期的文学包括民间文学、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五大类。民间文学是在欧洲各民族人民的口头创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的行吟诗人巡游各地,以卖艺为生,为群众讲故事,唱民歌,奏乐曲,演小戏,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民间文学带有浓厚的异端色彩,民间艺人往往受到教会的迫害。民间文学系方言文学,口头创作和流传。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英国的史诗皮奥沃尔夫和民谣罗宾汉。,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颂歌、圣者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它们有的宣扬基督的伟人;有的宣扬教会上帝的权威、基督教教义;有的宣扬来世主义思想;还有的歌颂为了基督教信仰而献身的殉道者,遁世苦修的苦行者,以及长途跋涉去朝圣的香客。这些作品多是宗教迷信,情节荒诞,枯燥无味。,英雄史诗是以历史人物为基础,歌颂抵御外侮、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英雄。如法国的罗兰之歌、俄罗斯的伊格尔远征记等。这些史诗以民间传说、历史传说或历史事件为依据,反映了这些民族建立封建国家之后的社会关系与政治要求,描写了本民族的英雄。它对后世欧洲长篇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骑士文学是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类型。骑士抒情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骑士对贵妇人的崇拜和爱恋。骑士传奇的内容是写骑士为了爱情、荣耀或宗教进行冒险的传奇幻想故事。法国克雷提安德特洛亚的郎斯洛是典型的骑士传奇作品,描写郎斯洛对王后耶尼爱佛的爱情,集中体现了骑士的爱情观点。骑士文学对文艺复兴及近代西方文学有一定影响。,城市文学随着城市的兴起应运而生。它反映了市民阶级的反封建精神和市民的文化要求。城市文学继承了民间文学的传统,取材于日常生活,体裁也多种多样,有谐谈、笑剧、诗歌、韵文故事等等。这类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叙事诗狐狸列那的故事和笑剧巴特兰律师等。城市文学动摇了基督教会在精神上的统治,为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做了准备。,4、艺术成就中古欧洲的艺术成就主要包括教堂的建筑艺术、宗教画与教堂音乐。基督教教堂建筑的艺术形式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廷式和歌特式三种。罗马式建筑盛行于查里大帝时期。这种建筑的特点是半圆拱门,厚实坚固,因为狭小的窗户易守难攻,利于向外瞄准射击。这类建筑以法国的普瓦提埃和阿卑斯大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和美因斯大教堂、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最为著名。,德国罗马式教堂,比萨教堂建筑群,拜占廷式建筑反映了东罗马帝国的建筑风格。这类建筑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哥特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而尖。墙壁薄、门窗大,圆柱较细,光线充足,门窗装有彩色玻璃,四周门前有许多雕像。,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圣莫特教堂,基督教的宣教画和音乐旨在宣扬基督教教义,吸引人们信仰基督教。早在4世纪时,在安提阿(叙利亚)一带就出现墓窟壁画。早期的耶稣和圣母像具有超脱尘世的样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画家以圣经故事和人物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作品。基督教的音乐也越来越接近现实。,早期基督教艺术,罗马基督徒地下墓室中的绘画,四、骑士文化1、骑士制度的形成第一、骑士的起源与日耳曼人的骑兵有渊源。罗马帝国后期日耳曼人采用骑兵作战,使罗马帝国为此吃尽了苦头,不得不雇佣蛮族的骑兵来对付骑马的蛮族。但罗马人并未抵御住蛮族人的侵袭,日耳曼骑兵的铁蹄终于踏毁了庞大的罗马帝国。历史进入中古以后,骑兵成为军队中的主力。骑马作战的优势为骑士阶层的产生和生存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骑士不同于骑兵的地方在于,骑士只是在骑马打仗,参加军事作战时,才是一名骑兵,在和平时期,他却是土地所有者。只有符合这两个标准,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骑士。,欧洲中世纪城堡,第二、骑士占有土地开始于法兰克王国的早期。法兰克人习惯于马上作战,在罗马帝国后期,他们曾受雇于罗马军队。参加骑兵军队的人要自己提供装备及供应品,穷人无形中被排斥在外。为了保证军队的忠诚及有效性,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他规定,凡是从国家取得采邑的,都有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这样,法兰克国家便出现了一个具有封建特权的骑士阶层。,第三、受封贵族要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接受骑士的训练。贵族子弟一般把儿子送到权势较大的领主家中充当扈从,平时照顾和侍奉女主人,男主人外出打仗时则随侍两边,负责看守盔甲。他一直要到21岁才能取得一名骑士的资格。骑士在社会上是受到尊敬的。但是,只有出身上层,有财产的人,才能受予骑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些富裕的商人开始用钱购买骑士称号,这样他的后代便成为骑士。同时,有些为贵族服役并表现勇敢的人也破格成为骑士。,第四、骑士从事军事活动的形式有军事训练和实际参加战争等。军事训练没有集中的管理和监督,是逐渐自发形成的“比武大会”。最早有记载的比武大会是在1127年。参加比武大会的通常是两对骑士,他们相互约定某些规则进行战斗,这些规则包括时间限制、所用武器以及防止不正当或严重击打对方的规则。比武双方原则上要以友好为宗旨。,战争与比武是一脉相承的。中古时期的战争是残酷的,骑士是战争的主体。骑士组成的骑兵是攻击队伍,而步兵只是辅助性的防卫力量。随着装备的不断精良,尤其是盔甲的发展,骑士在战场的作用大大增加。按照骑士的观点,战争是解决端最好的方法。因此,骑士孜孜于战争并非纯粹出于对战争的热爱,而是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剑找到用武之地。骑士保证了战争,战争又培养了骑士。,欧洲中世纪城堡,第五、教会和国家鼓励、支持骑士的生存和发展,而骑士则往往打着教会和国家的旗号进行战争,保护和效忠于教会和国家。教会认为,战争是推广基督教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被征服者改信基督教。教会之所以支持骑士,一方面是它可借助骑士之剑来宣扬教会的威力,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在世俗事物中站稳脚根,使教皇成为军队的号召者和战争的领导者,从而在世俗政治中取得统治他们。2、骑士精神骑士精神是作战勇敢、效忠主人、重视名誉、尊爱妇女、公平竞争等。,欧洲中世纪骑士盔甲,3、骑士的爱情观(1)骑士之爱与传统截然不同,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骑士之前的受训活动导致了骑士特殊爱情观的产生。在骑士身心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同女主人在一起,女主人实际上扮演着母亲与教师两种角色,骑土便对她产生一种特殊的爱。这种爱超脱性爱、主要是下对上的服从。所以,骑士之爱强调必须听从主人的命令,甘冒一切危险,甘受一切折磨,她永远是他最尊敬和爱慕的偶像。,第二、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吟游诗人所宣扬的爱情观直接影响到了骑土之爱。吟游诗人吟唱对贵妇人爱慕和崇拜的歌曲。他们的诗歌不是关于女人的魅力和娇好,而是对情人的思念,注重的是内心的情感。吟游诗人认为爱能使男人更加尊贵。随着吟游诗人及其诗歌的不断传播,所宣扬的爱情观被融进骑士精神中。爱不仅能使一位骑士尊贵,能使他具有一种道德力量,而且能使骑士一想到情人,便更精于使用武器、驾驭马匹、勇猛对敌。,第三、基督教传统中对圣母玛利亚的敬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骑士对贵妇人的崇拜。玛利亚是理想妇女的典型,是母爱的象征。6-7世纪,在基督教传统中出现了对玛利亚的崇拜。对玛利亚崇拜为骑士把贵妇人理想化提供了一种宗教上的的例证,同时,骑士对贵妇人的崇拜便是圣母崇拜在世裕上的反映。,(2)骑士的爱情观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冲破了中古时期的种种利益婚姻,把爱情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以后欧洲社会对妇女的态度,成为绅士风度的源头。第二、骑士精神一度成为欧洲文学中歌颂的对象,并为欧洲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对欧洲文学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商业文化1、城市的复兴城市复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农业生产的进步。随着征服战争的结束和蛮族的定居,蛮族开始转向农业生产;教会积极传授和推广罗马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要求僧侣从事劳动;有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西欧的社会生产力慢慢地恢复起来并有了相当的发展。在农业方面,大片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改进,采用了三圃制。农业的发展为人口流动提供了可能,一些人为了便利从事手工劳动以换取生产资料,总是要寻找较安全、交通便利,能取得廉价原料以及能使产品得以销售出去的地方定居下来。,第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呢绒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等许多专门行业,在技术上要求熟练精通,这就要求手工业必须脱离农业而独立。这样就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第三、外族的入侵使得一些国王、诸侯建筑防御堡垒。在中世纪初期,诺曼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不断侵袭,加之统治阶级不断的内讧,迫使法、德等国居民建筑防御堡垒,或者恢复古罗马时代的城堡。这些城堡中有的成为王国的首都,有的成为主教区所在地。它们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城市。,2、城市形成的途径第一、罗马旧城。古罗马的城市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些交通便利的罗马旧城,城市又复兴了。如意大利的罗马、米兰、那不勒斯;法国的里昂、巴黎、土鲁斯;德国的科隆;英国的伦敦等。这些地区多住有主教。第二、封建诸侯的城堡。8-9世纪,为了防御诺曼人、阿拉伯人和匈牙利人的入侵,西欧各地修建了许多城堡。在国王或封建领主城堡周围,可以避免或减少战争的伤害。直到现在,西欧许多城市的名称末尾还保留堡名,如汉堡、斯特拉斯堡等。,第三、寺院附近。人们经常在有香客往来,可以保证产品销路的寺院旁边建城。这类城市通常是由圣字开头,如圣日耳曼、圣阿尔班、圣彼得堡等。第四、河口旁边。城市多兴起在交通方便、容易取得廉价原料和河洲渡口的附近,如马赛、牛律、法兰克福等。,3、新兴的城市的种类第一、为地方市场需要而生产的中小城市。其经济活动是受地方市场供销情况决定的,这类城市数量很多。第二、主要生产和经营特种专业商品的城市。特种专业商品指纺织、武器制造、金属加工等。如德国北部的都尔奈、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都是以毛纺织业著称。这类城市一开始主要是为了出口而生产,其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三、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德国的汉堡等。在这些城市中,手工业始终不如商业重要,本城市生产的手工业品不是贸易对象。而以经营国际上的中介贸易为主,以此来获得利益。,4、市集的主要特点第一、开放性和国际性。市集克服了市场本身的地域性和狭隘性,它虽然是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举行,并由当地伯爵及其监督者统一管理,但却以巨大的包容性接纳来自西欧各国和各地的商人。每一次市集上均汇集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第二、以赢利为目的商业性取代了无规则的商业交换及补充性的简单交换。虽然市集对所有人开放,但是职业商人是这里的主人,他们纯粹以赢利为主,具有流浪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第三、有序化的管理代替了对商业的强制性控制。市集以维护商业的顺利发展为宗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则。,六、拜占廷文化1、拜占廷文化的特色首先,拜占廷文化具有罗马帝国的遗风。拜占廷始终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皇帝既是世俗的首领,又是教会的首脑。拜占廷与罗马帝国后期的格调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对外政策上,防守自保,不思进取;在政府机构中,墨守成规,不思改革;在军队中,以守势为主,攻势为辅;在宗教上,在正教与天教虽有分歧,但两者根源同一。因此拜占廷在文化上和心理上被划为西方范围。,其次,希腊文化极大地影响了拜占廷文化。在拜占廷,希腊语始终是使用最多的语言。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使大片土地希腊化了,从亚美尼亚到西班牙,从撒哈拉沙漠到多瑙河和莱茵河,构成了一个希腊文化圈。再次,拜占廷文化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很大。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不断向拜占廷推进着它的影响,叙利亚文明一直影响着拜占廷。拜占廷风格的音乐和礼拜诗歌,大都出自叙利亚作家之手。有不少拜占廷皇帝也具有东方血统,如立奥三世便具有叙利亚血统。,2、拜占廷的文化成就第一、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是拜占廷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科尔迪亚尔赫(412485年)。他既是一位新柏拉图主义者,又是一位科学家、曾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作过注释。他综合了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形成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第二、法律拜占廷对罗马法的修订、编纂成就突出。查士丁尼皇帝命令以特里波尼安为首的16人组成编辑委员会,搜集、整理罗马遗留下来的大量司法先例、法学论点和帝国法令。他们编纂成了条理分明的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它具体反映了奴隶制末期和封建制萌芽时期的社会特征。,查士丁尼皇帝,第三、医学7世纪,阿吉那的保罗著有医学概要。小亚细亚特拉尔的亚历山大最先谈到了大黄和条虫等药材。他巧用芦苇管把细末吸入鼻孔中而止鼻血。第四、地理学6世纪,拜占廷商人和旅行家科西姆印吉科普著有东方各国旅行记,书中对所游历的东方各国进行了详述,其中包括中国。10世纪的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也曾编著了拜占廷帝国及其邻近各国记,流下了有关周围地区历史地理情况的大量珍贵资料。,第五、历史学拜占廷的历史学主要分为仿古历史和编年史两种。著名历史学家普罗可比(500565)效仿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德著有查士丁尼战争史8卷,详细记述了东罗马帝国与汪达尔人、哥特人及波斯人的历次战争,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11世纪时女作家安娜科穆宁著有亚历克塞传,记述其父亚历克塞统治时期的历史。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福提斯(820892)所著群书摘要,辑录古典著作达280多种,对保存和整理古籍做出了贡献。,第六、建筑与艺术著名学者、建筑师伊西多尔和安提密阿从532-537年,用六年时间设计制造的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艺术的结晶。拜占廷的其他艺术形式包括象牙雕刻、雕花玻璃器皿、手稿的装裱、刺绣、金匠和宝石匠的技术、彩釉制品及大量的绘画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拜占廷文化对后来西欧和东欧等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素材有很多来自拜占廷,更有不少拜占廷学者来到意大利城市,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第二、罗马法经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流传到近代世界,对大陆法的形成与完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三、中世纪晚期威尼斯与君士坦丁堡之间广泛的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拜占廷文化对俄罗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俄罗斯的建筑、历法,俄语的大部分字母也都源于拜占廷文化。,复习与思考1、简述骑士爱情观的特点。2、试述中世纪欧洲文化生长的环境。3、试述欧洲城市复兴的主要原因。4、试述欧洲城市形成的种类与特点。5、试述拜占廷文化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