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写作》ppt课件信息技术七上.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49965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计算机写作》ppt课件信息技术七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用计算机写作》ppt课件信息技术七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用计算机写作》ppt课件信息技术七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用计算机写作,返回,返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写字板;学习用写字板输入文字、设置文字、安放标题等;学会在写字板中保存文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美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设置文字2、设置标题及首行缩进,返回,(1)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教师活动:,演示文稿展示图片:记事本窗口中的“水”与写字板窗口中红色的“水”对比,细心的同学已经看出原因:记事本只能进行文字的简单记录,不能把“水”字变成红色;老师是在一个叫“写字板”的程序里面完成任务的。写字板是Windows提供的另一种写作工具,它对文字处理的功能比记事本更强一些。它不仅能进行文字输入,还能完成字体的设置、文章的排版等操作。通过今天对写字板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创作灵感、用计算机进行写作!,学生活动: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记事本不能对文字进行修饰、而写字板却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这一环节,学生既能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2)其发展对教育的影响,(1)信息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2)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着教育的面貌;(3)信息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加速学校“三个面向”的进程和学生素质的提高;(4)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教育体)(5)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巨大推动,有力地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形式。,二、信息技术教育学,信息技术教育学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及其实施的学科。同时它也是是信息技术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研究的对象:信息技术教育,即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实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是研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等规律的理论与指导实践的一种方法论。,学车问答学车问题开车问题学车怎么办?驾校大全中国驾校报名考试理论学习地址介绍英格驾考车类小游戏学车小游戏大全,(1)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特性,综合性:涉及诸多学科。独立性: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信息技术科学为基础,教育心理学为依椐。实践性:信息技术科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次教育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发展性:信息技术科学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信息技术课程:一定时期内课程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信息技术教学:探讨一般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及教学的形式、方法与手段等。信息技术学习:指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的研究。信息技术管理教学(CMI):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CAI):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3)信息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学校发展不平衡。资金不足,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未得到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短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不足。,8.1.2开设信息技术教学探讨的目的与任务,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规律和原则,能在教学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8.1.3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中小学的发展,(1)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始于1978年北京上海等地的“计算机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主要学习基本的BASIC语言、简单程序设计和上机操作。(2)1982年制订了“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3)1983-1984年教育部成立“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4)1985-1986年组织竞赛、讨论会;(5)1985年中国又一次参加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计算机教育会议”,并带回重要的信息许多教育家指出:“计算机学科教学应该从教程序设计语言转向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也就是说,转向计算机应用教学。,(6)1986年原教育部颁布普通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7)1991年“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制订了“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巩固现有成绩,积极创造条件,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方针。(成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一个转折点。)(8)1994年国家教委陆续推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八年发展纲要(1993-2000)和教育软件发展规划、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9)2000年教育部制订在全国比较发达的地区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规划。2001年实施。,8.1.4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从2001年起,信息技术课程将逐步成为全国普通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并要求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回快对信息人才的培养,迎接信息化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这一规定和要求,明确了该课程的性质,确立了该课程在中学课程体系的地位。,事实上,信息技术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已经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其他的必修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1)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直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培育其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现代化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2)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中对综合国力影响最突出、最活跃的因素。(3)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21世纪教育是“人脑+电脑+网络”的教育。也就是说,未来的教育是人、计算机、网络合一的教育。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通向这种融合的一块坚固的基石。,8.1.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8.1.6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8.2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2.1有关教材的问题,2.2小学阶段模块构成,2.3教学内容的编排,2.4模块重点难点分析,返回,8.2.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有关问题,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与教材有关的内容摘录:(1)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要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主;(2)鼓励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多样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与协调,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安排选用信息技术教材,抓好精品教材的推广和使用。,(3)有条件的可以根据纲要指导编写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以省际联合编写。我部将在适当时候组织对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评估,并按教材规定管理的规定规范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工作。,返回,8.2.2小学教学内容的模块分析,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返回,8.2.2小学教学内容的编排,1.内容编排基本原则,2.设计中的考虑因素,3.各年级的参考标准,一、教学内容的编排基本原则,1.要符合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性原则(目标);适应性原则(学生);循序渐进性原则(学生、内容);灵活性原则(班级、个人);制约性原则(教学形式、师资条件);实践性原则(尽早上机);能力培养性原则(能力培养的系统策划);思想性原则(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整合性原则(联系);完整性原则(内容的完整性、补充计算机语言、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二、教学内容编排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部分(1)学生对技术系统的性质和操作的正确理解。(2)学生熟练地使用技术。(3)学生能够知道使用技术的效果。道德因素(1)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信息和软件。(2)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积极态度。能够支持学习、合作、个人追求和个人爱好。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学生对自己的反思。(3)学生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文化和社会问题。学习工具因素(1)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促进问题解决,提高创造力。(2)学生在学习活动、研究活动中使用学习工具与研究工具。,交流工具因素(1)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协作,发表言论和作品;使用技术与同伴、他人相互交流。(2)学生使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有效地交流信息和思想。研究工具(1)学生使用技术查找、评价和收集各种来源的信息。(2)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加工处理信息并报告结果。(3)学生根据特定任务的适当性,评价、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问题解决和决策方面(1)学生在使用技术时的策略与方法。(使用合适的工具、用合适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等)(2)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决策。,返回,三、小学各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参考),一年级:(486、DOS环境)主题:了解计算机基本学会使用的输入工具键盘,初步学习打字。了解计算机输出工具。初步了解命令控制计算机。能够初步操作计算机。初步了解一定的计算机术语。能够使用简单的计算机软件游戏。,二年级:主题:图形与图像学会输入工具键盘、鼠标。利用游戏等软件熟练掌握鼠标。能比较熟练掌握英文输入法,会输入汉字。初步认识Win98操作系统。了解与能够使用“我的电脑”;会保存、打开文件与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基本掌握初步的图形与图像处理工具画图。能用画图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认识。认识IE浏览器。能够利用IE浏览器看知识库、电子图书。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图片、玩具)表达自己的个人兴趣与爱好。,三年级:主题:计算机与我熟练掌握输入工具键盘、鼠标等。知道扫描仪、打印机。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写字板、记事本。较熟练的输入汉字、标点等。掌握Win98操作系统。学会操作系统中的各种小工具软件。能够充分利用局域网中的各种资源库。使用最简单的术语交流技术。用BBS论坛等进行交流与提出自己的问题。利用交流工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掌握画图软件,了解其他图形处理软件金山画王。能够熟练地用图片与图形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认识。认识IE浏览器。知道能够利用IE找到资源。学习相应的部分软件的使用。如了解多媒体播放器等、ACDSEE的使用,四年级:主题:作文掌握输入工具键盘、鼠标等,初步了解如何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掌握出版工具软件Word。能够完成基本的字处理。掌握画图软件,了解其他图形处理软件金山画王。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为出版服务。认识IE浏览器。知道能够利用IE找到需要的资源、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交流。为个体和协作的写作、交流使用的技术工具。使用各种媒体与技术资源进行个体和协作的编故事、出版物等活动。学会利用Email与他人交流;逐步使用术语交流技术。初步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交流、说明思想和观点。初步了解论点与论据、论证。初步能够利用技术工具为个体和协作的写作、交流及公众作品。学习使用适当开发的多媒体资源(如:网络书籍、教育软件、初级多媒体百科全书)支持学习;学习相应的部分软件的使用。如ACDSEE,五年级:主题:用多媒体表达自己有效地使用相关的输入、输出工具。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进一步介绍图形与图像处理软件。利用工具软件制作作品为完成多媒体作品服务。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资源。了解使用网络的一些技巧。能够初步使用恰当的、准确的术语交流技术;在课堂中使用技术时,与同伴及他人协作。在教师、家庭成员或学生伙伴的帮助下,逐步创作合适的多媒体产品。逐步使用恰当的、准确的术语交流技术;使用技术与资源解决问题、交流、说明思想、观念和故事;在教师、家庭成员或学生伙伴的支持下收集信息,使用电子通讯工具与他人交流。,六年级:主题:网络、学习、研究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目前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工作场所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讨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以及这些有途的优势和劣势。讨论与负责任的使用技术和信息相关的基本问题,描述使用不当给个人带来的后果。评价电子信息来源的准确性、相关性、适当性、广泛性和体现对信息个人爱好。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社会和道德行为。确定哪种技术有用,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资源完成各种任务和解决问题。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获取远程信息,与他人交流,以支持课堂教学、独立学习和追求个人兴趣。为问题解决、自学和扩展的学习活动使用信息技术与工具。有效使用信息工具、信息资源和交流工具,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开发产品,参加协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作业布置:请你根据纲要精神及上述教学内容分析,设计出适用我省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布结构体系。,返回,8.2.4小学阶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模块一,重点:对计算机和通讯工具的认识及思想教育。难点: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和键盘鼠标的基本操作。,模块二,重点:win98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模块三,重点:绘图工具“画笔”的基本操作。难点: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处理。,模块四,重点:Wps2000/word2000的基本操作。难点:作文的写作及电子版报的制作。,*模块五,重点:IE/Email的使用操作。难点: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的能力培养。,*模块六,重点: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基本操作。难点:多媒体作品的创新制作。,返回,8.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一、现代教育观的发展,教育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的系统的理论认识,也称为教育观念。教育观是对整个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或共同问题的认识。,教育观包括4个方面的问题:(1)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形成教育本质观)(2)教育的作用问题;(形成教育价值观)(3)怎样发挥教育的作用问题;(形成教育实践观)(4)教育作用的结果问题。(形成教育质量观)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这一巨变,必然性引起了教育观念的相应转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际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教育观念已经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分析传统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分清利弊,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搞好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的关键所在。,三、现代教育观的主要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引起了对旧教育观的反思和对新教育观的探索。现代教育观的主要特点是:“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对未来社会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点的、富有主体地位的人而奋进不已。”主体性包括:积极主动性、自觉主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现代教育观强调的主要教育新观念包括: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主体教育观等。现代教育观念决定了教学的出发点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个指导思想。,五、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行和前进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备课(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课堂教学阶段:教学方案的实施阶段,也是教育观和教学理论外在表现的主要阶段,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体现阶段。复习巩固阶段:发现问题、辅导交流解决问题。运用熟练阶段:学生自我检验,教师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评价反馈阶段:对师生的双边活动给出量的反映,作出价值判断。就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而言,基本上可分上述5个阶段,只不过对操作性内容,第三、四阶段的界限不明显,甚至可以合为一个阶段,但这个阶段很重要。,返回,8.4教学模式探讨与研究,4.1教学模式的概述,4.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4.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4.4网络协作教学模式,返回,8.4.1教学模式的概述,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模式。美国知名的师范教育专家乔伊斯与韦尔,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运用的各种结构形式作出总结和归纳,将其划分出四大类教学模式。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课业、选择教材和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在于2000年出版的教学模式第六版中进一步指出:“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多种用途,从如何安排学科、课程、单元、课题到设计教学资料,如教材、练习册、多媒体程序、计算机辅助学习程序等。”,1.何谓教学模式呢?,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国教育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相继出现多种定义。但有几点共同点:(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2)教学模式是为学生的教学服务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学会学习;(3)教学模式的中心问题是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构成诸教学要素的活动框架。,2.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遵循的教学基本程序:组织上课复习检查讲授新知巩固运用总结和布置优点:抓住了“教”,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有利于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对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方面至今仍然是很有效的教学模式。缺点:忽视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3.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国际教育“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提出,新的人才标准和培养模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中心话题。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几种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现代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4大要素。”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8.4.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给学习者的主动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并引导学习者进入情境;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的主要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它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学网络的广泛应用),故特别适合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8.4.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1.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问题,(1)如何设计“任务”?(2)学生分析、讨论的方式、方法如何设计?(3)教师如何扮演“指导者”角色?(4)任务完成后,如何巩固、强化、引伸、评价?,3.任务驱动式教学组成环节,【任务设计】,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认识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任务的规模要适宜,不要过大过小;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要具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有一个具体的样例,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学生能照着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层次的任务是提高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部分具体的要求,而没有具体的样例,而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网络和方法,鼓励学生创作出包含自己的创意的作品。这适合发展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完成了基本任务后,可以进行一些自由的活动。,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层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其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这比较适合模块的综合性练习。比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有分栏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注意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联系,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操作,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比如:设计画图的任务时要结合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等),文字处理可以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网络教学可以和查找资料、写信相结合,甚至可以请美术老师、语文老师、自然老师等来上信息技术课。,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任务设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要留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统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设计是要恰当地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即新知识的切入点教师要把新知识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地思考。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任务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比如:要求学生从网上查找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然后制作成淙文篙在班上演讲,这就可能要用到画图、WORD、POWERPOINT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弄清楚区别与联系,学会恰当的使用这些工具来完成任务。,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操作的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师生讨论】,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即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而学生可以按几种方式来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比如上述第一层次的任务。,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按举、能力等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按举、能力等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地改革教学方式,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评价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作品评价法。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表格来记录学生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品评价法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意,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也可以让同学来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来评价。,【效果评价】,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比如软件的使用,有许多操作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如先选择,后操作,超级链接,复制、粘贴等),学生学习了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找出这些共同性及其区别,再尝试让学生去探索使用一些新软件,自己去寻求使用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汇总】,4.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过程范例,小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教学模式是一般情况下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知识、学生、教师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