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唐诗宋词中的菊花.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496261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1唐诗宋词中的菊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1唐诗宋词中的菊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1唐诗宋词中的菊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甫入葡园枝累累,正临华苑草萋萋。,解释“甫入葡园枝累累”指花园其他植物都枯萎了,“正临华苑草萋萋”指他还在生长正茂盛的时候。,菊花,让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唐诗宋词中的菊花,G1综合性学习PPT,菊,菊花(学名Dendranthemmorifoliu,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FlosChrysanthemi),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第一节:唐诗中的菊花,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之唐诗一:,背景: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元稹这首赏菊之作,约作于贞元十八年(802)。菊花在一年中开放最晚,诗中从这一自然现象着笔,说出自己特别喜爱菊花的心理原因,并不在于它无意与百花争春的谦退与淡泊,而在于它开后无花,显示出在萧瑟深秋独斗风霜的风姿。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排难而进、锐意革新的意志和决心。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一诗云:“尽日吟君爱菊诗。”对这首诗深表赞赏。,译文: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指丛丛菊花。陶:陶渊明。),遍绕篱边日渐斜(绕:走曲折的路。这里是转游的意思。篱:篱笆,用竹、木、芦苇等编成的围墙或屏障。)。不是花中偏爱菊(偏爱:不公正、不平均的爱。),此花开尽更无花(更:复、再。这句的意思是说只有菊花能在深秋开放,而它一旦凋谢,便无花景可供玩赏。)。一丛丛秋菊环绕屋舍,好似陶潜的家。我在篱笆旁转游,不觉那红日渐渐西斜。并非我在百花中对菊花特别钟爱,只因它开放以后,再没有花。,作者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官至宰相,唐代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之唐诗二:,作者简历: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举进士不第,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878年继王仙芝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但由于没有建立较稳固的根据地和未乘胜追歼残余势力,使敌人得以反扑。后因弹尽粮绝,被迫撤出长安,转战山东,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诗三首,前两首借题菊花寄寓抒写自己傲世独立、冲天凌云之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都凝集着一股英雄之气,惊人心魄,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最后一首自题像则是另一种风格,呈现给人的是“铁衣著尽著僧衣”、“独倚栏干看落晖”的一代儒将风采,令人钦慕。,青年黄巢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他亲眼目睹了科举制度的腐败,考场的黑暗,决心有朝一日彻底改变唐王朝黑暗的社会现实。这就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译文: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蝴蝶也不敢来,将来他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可想而知也就是当上皇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菊之古诗三:,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译文: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但它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作者介绍: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末诗人。幼聪颖,自骑竹之年即会赋诗。光启年间考中进士,后任京兆参军、右拾遗,又转任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郑谷与薛能、李频唱和,又与张乔、许棠等交游,世称“咸通十哲”。后与诗僧齐己唱和,齐己称为“一字师”,又因鹧鸪诗闻名,人称“郑鹧鸪”。,菊之唐诗四:,菊花(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作者简介: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菊之唐诗五:,重阳夕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赏析: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赞扬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第二节:宋词中的菊花,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宋词菊意象概述菊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是从屈原开始的,他笔下菊花的芬芳即是他高洁人格的象征;而晋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后,菊即成为隐逸、清高的雅品;唐代司空图慕陶思隐,号称“碧莲黄菊是我家”;南宋李清照相思离魂,自惭“人比黄花瘦”;宋末遗民诗人郑思肖把菊花比作卓尔不群、坚守晚节的君子,“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用菊花意象,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彰显着菊诗作品的优与劣。全宋词中“菊”与“黄花”意象共出现了1156次,宋词中的菊花意象包括了一系列相关的菊意象群:“菊”、“菊花”、“黄花”、“黄菊”、“黄金”、“金英”、“金蕊”、“黄华(花)”、“秋菊”、“秋英”、“菊英”、“黄英”等等。重阳节自宫中到民间都是宋人民俗中的一个盛大节日,节日的重头戏就是赏菊花、看菊展、点菊灯、饮菊酒、吃菊糕,甚至无论男女都把一朵淡雅的黄菊高高地簪上头顶。菊花成为文人士大夫品味节日雅趣的依据,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引发词人创作的灵感和艺术联想,他们触景生情,缘事而发,流于笔端,成就几百首的重阳词。在很多时候,菊花甚至成为重阳节的代名词,让词人见到菊花就联想到重阳已到,或想着重阳节的快点到来。因此,有些不是以重阳词命题的词作,因为菊花的出场,词人也频频想起欢快热闹的菊节,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菊之宋词一:,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宋)辛弃疾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军事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菊之宋词二:,醉蓬莱(宋)柳永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译文:树叶慢慢落在岸边之上,白云悠悠飘在高山之巅,秋雨之后天气初晴。华阙参天,封锁住象征吉祥兴隆的旺盛美好的云气。佛自天下降的香阶近旁,新开的菊花深黄耀眼,盛开的芙蓉浅红醉人。汴京御苑中的玉宇洞洁净无尘,铜仙人承露盘里盛满了延年的甘露,碧蓝的天空明净如水。正值太平盛世,皇帝日常处理纷繁的政务后有了更多闲暇,夜色清新,铜壶滴漏之声遥远婉转。南极星里有位老人正呈现治平、寿昌之祥瑞。这时候皇帝的车驾在何处呢?也许就在那清晰悦耳的管弦乐声中吧。明月微风中,堪与汉武帝的禁苑汰液池媲美的汴京禁苑池沼波光鳞鳞;堪与汉武帝披香殿齐名的汴京宫殿卷起了门帘。,菊之宋词三:,诉衷情(宋)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赏析: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整体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清新感觉。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夏日图景。词人不写人,而写景,以“花底”二字一笔带过所写之人,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而“闻、敲、旋”等动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的采莲姑娘。“逡巡女伴来寻访”一句,既点明了敲浆之人,也辨别了其性别。顷刻间,便有人冒出,速度之快,写尽了水乡姑娘手脚麻利、活泼的一面。这之后又写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情景。着一“旋”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再现姑娘们之活泼与青春。在轻舟荡漾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实为一幅生动而富有乡士气息的女儿行乐图。词的下阕运用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紧扣秋江红莲的现境设喻写情。“花气”、“花香”、“酒面”使得人面与花酒相映衬,有一种“人面桃花相印红”的感觉,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且一“绿”字更是增添了词作的美感,给人想象空间上得视觉享受。再接着,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在此,作者笔锋转向写动,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情人间亲密的关系的向往。这首词整体脉络清晰,起承转合的运用十分到位。风格清新、言语含蓄而又设境秾艳,词风健康明朗、生动活泼,是为佳作。,菊之宋词四:,渔家傲(宋)欧阳修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槁叶半轩慵更扫。凭阑岂是闲临眺,欲向南云新雁道。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菊之宋词五:,蝶恋花(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评析: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谢谢观赏,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