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岳婷03版本.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494503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岳婷03版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发展心理学岳婷03版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发展心理学岳婷03版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姓名:岳婷电话:15838101309邮箱:mimicikou,LOGO,发展心理学结构,分两大块,发展心理学考试分析,概况:考试时这部分一共考10道以下的选择题。复习时,建议将内容分为理论流派和发展阶段两个框架加以复习。,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狭义,心理的种族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本部分所谈的发展心理学均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心理是由各种心理过程和现象有机联系的整体。(二)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人的心理发展是受人类社会环境制约,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三)心理发展的活动性个体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活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四)心理发展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二、心理发展的性质,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大重点问题:(一)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二)发展心理学的特殊性体现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称为发展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cross-sectionaldesign)优点:适用性、时效性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二)纵向研究设计(longitudinaldesign)优点:能够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时效性较差、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cross-sequentialdesign)综合横向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新趋势1、跨文化比较研究2、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3、研究方法的整合4、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事实上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的问题。,单因素论,(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认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霍尔。,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三)二因素论,(四)社会学习理论,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是为克服单因素论而提出的各种调和的观点。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如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美国的吴伟士等。,主张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强调儿童系的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学习,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教育的结果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代表人物: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LevVygotsky,1896-1934),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1图式。即认知结构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的过程。同化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3顺应。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顺应是主体得到改造。4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发展趋向(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经验3社会环境4平衡化,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JeanPiaget,18961980),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论和阶段论的统一(一)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二)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前运算阶段(2-6、7岁):建立符号,凭心理符号(表象)进行思维(1)泛灵论(2)自我中心主义(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5)缺乏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由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特点: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和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摆脱现实影响,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水平。(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分期年龄主要发展任务良好人格特征(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希望(2)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意志(3)幼儿期(47岁):主动-内疚;目标(4)童年期(712岁):勤奋-自卑;能力(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诚实(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孤独;爱(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停滞;关心(8)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失望;智慧、贤明,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结合.儿童把握能力本来就具有自发展的动力,但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导向,教育发挥着对儿童的选择和引导作用。,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历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一)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二)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新生儿有一套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新生儿有两三个小时的觉醒和大量的睡眠。,三、新生的心理发生,(一)以感觉产生为指标。(二)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三)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婴儿大脑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先天排定的成熟程序确定,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改变(二)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婴儿大脑的某一部分受损伤,其本身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婴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动作反应出来的。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手的抓握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动作发展的原则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一、模仿学习模仿学习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方式通过“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表明婴儿与生俱来喜欢新颖的刺激。,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视觉和听觉(二)婴儿知觉的发展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2、模式知觉3、深度知觉,婴儿期是各种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感知觉的关键期是在出生的前三年,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婴儿的注意1、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2、受知识经验的支配。3、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二)婴儿的记忆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12个月以前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以后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婴儿期是各种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感知觉的关键期是在出生的前三年,第四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婴儿的注意和记忆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加工信息能力的发展婴儿已经具有整合信息并分类编码的加工能力,912个月的婴儿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婴儿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并且发展适应环境的解决问题的行为和策略。,第四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一)婴儿发音的阶段性1、简单发音阶段2、连续音节阶段3、学话萌芽阶段,言语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婴儿的发音,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二)婴儿发音的特点1、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i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2、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开始。3、三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一、婴儿的发音,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单元婴儿期的言语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词汇量的发展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数量在5060个左右。三岁儿童增加到1000个左右。(二)掌握词汇的特点1、从熟悉的事物开始。2、不能准确理解词汇。,二、婴儿词汇的发展,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单元婴儿期的言语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单词句到多词句刚开始说话只能说出单个的词从一岁半左右开始,把单个的词组织起来组合成双词句和多词句。(二)简单句到复合句到两岁左右开始说出复合句。,三、婴儿句子的发展,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单元婴儿期的言语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利用手势进行交往(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与成人交往中表达自己的愿望(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1、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知识经验。2、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3、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单元婴儿期的言语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的气质,在儿童中,容易型约占40%,困难型约占10%,迟缓型约占巧,其余35%属于混合型。,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一)婴儿的气质1、俺活动特性划分(巴斯)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2、托马斯、切斯(Thomas&Chess1974,1982)的气质类型说他们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1.容易型2.困难型3.迟缓型,第六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的气质,(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1、在出生一年后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呈持续增长模式。2、中等强度的稳定性(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教养的关系1.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2.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婴儿的气质,在儿童中,容易型约占40%,困难型约占10%,迟缓型约占巧,其余35%属于混合型。,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一)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二)托马斯、切斯(Thomas&Chess1974,1982)的气质类型说他们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1.容易型2.困难型3.迟缓型,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上都是生理性的本能性的反应。(一)婴儿兴趣的发展兴趣引导和组织婴儿的感知、动作和探究活动的作用。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后至百日前后)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一岁前后)(二)婴儿的社会型微笑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1.自发性微笑阶段2.无选择性的社会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微笑,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上都是生理性的本能性的反应。(三)婴儿的社会型哭泣婴儿的哭泣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1.自发性的哭2.应答性的哭3.主动操作性的哭(四)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婴儿离开主要的抚养人,面对陌生情景的时候产生恐惧和躲避反应。1.最初阶段(愤怒的抗议)2.第二阶段(希望破灭、感到失望)3.第三阶段(无奈的适应新的环境),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上都是生理性的本能性的反应。(一)婴儿兴趣的发展兴趣引导和组织婴儿的感知、动作和探究活动的作用。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后至百日前后)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一岁前后)(二)婴儿的社会型微笑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1.自发性微笑阶段2.无选择性的社会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微笑,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初生婴儿的情绪基本上都是生理性的本能性的反应。(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3、情绪的社会参照功能。,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关系。(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特殊情感连接阶段4.互惠关系阶段(二)婴儿的依恋类型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占6570%)2.回避型依恋(占20%)3.反抗型依恋(占1015%)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关系。(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特殊情感连接阶段4.互惠关系阶段(二)婴儿的依恋类型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不同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占6570%)2.回避型依恋(占20%)3.反抗型依恋(占1015%)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关系。(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人格意义(1)早期社会性依恋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2)早期依恋类型影响个人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3)特殊情感连接阶段(4)互惠关系阶段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凡是的三个标准1.反应性2.情绪性3.社会性刺激,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六单元婴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婴儿的自我发展,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对于自我发展的研究大多运用镜像技术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提出“镜像自我”的概念。,(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哈特总结了有关研究,总结了婴儿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发展过程。1.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2.婴儿能把自己和他人分开。(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二)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安全的亲子关系是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期,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关键期: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的有关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发展较为缓慢。,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儿童心理学诞生和演变(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思想基础、研基础)(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涌现出一批儿童心理学的先驱者2、不同学派对心理发展的论述与纷争3、学派的演变与增新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岁,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仍属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儿童游戏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表现在儿童游戏特点的发展和游戏的社会性的发展。(一)古典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重演论(二)现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2.认知学派,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三、游戏的发展,儿童游戏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表现在儿童游戏特点的发展和游戏的社会性的发展。(一)技能游戏重复简单的动作和活动比如,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二)象征性游戏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构建虚拟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三)规则性游戏规则外显,角色内隐。竞争性决定了游戏的规则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四、幼儿象征性游戏的特点,(一)以主题游戏为主(二)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三)通过想象构建虚拟游戏情景(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五)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一)非社会型游戏独自游戏(二)平行游戏有参与他人游戏的意向(三)社会性游戏1、协同2、合作,六、游戏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1、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3、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4、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一、幼儿记忆的发展,(一)幼儿期儿童的记忆能力有显著提高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二)幼儿的记忆策略1、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1)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五岁以前(2)经指导能运用记忆策略。五九岁(3)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十岁以后,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幼儿后期运用的记忆策略,(1)视觉“复述”策略。(2)复述策略。(3)特征定位策略。,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三、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一)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1具体形象性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3.自我中心现象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幼儿想象的发展,(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第三单元幼儿期言语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二)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三)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四)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二、幼儿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增加2.词汇范围的扩大3.词类的深化三、句子的发展(一)理解句子的策略(二)掌握句法的结构的发展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五、语用技巧的发展,(一)早期沟通的手势注意指向-手和词配合。(二)听的语用技巧逐渐摆脱对直观形象的依赖而仅依靠听取语言描述理解他人意思。(三)说的语用技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单元幼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幼儿自尊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二)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因素),一、个性的初步发展,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尊的发展),第四单元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儿童会找一个具有权威感、较高地位的人产生认同,在其中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反逆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在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主要年龄是34岁,(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喜欢自己做一些事情,并希望大人的鼓励。因为这个时候的婴儿的认知发展。言语发展和行为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二)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学习使儿童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教和学和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个发展过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分配时间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可以引起智力、个性、社会性诸多方面结构的变革,以促进心理积极发展。,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复诵策略(二)组织策略按照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三)系统化策略将互相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且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四)巧妙加工策略没有意义上得联系,经过加工、拆分、重组等方式,使其变得有意义3.1415926535897932384626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二、思维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2.词语概念的发展3.推理能力的发展,(二)思维形式的发展,(1)直观形象水平:(2)形象抽象水平:(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逐渐可以掌握词语概念,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1)掌握守恒: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概括。(2)思维具有可逆性: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三)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1)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2)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并基本上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3)8岁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一)自我评价的特点1.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等。2.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对自我评价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4.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都有密切关系。,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二、道德发展,(一)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包括移情、情感共鸣、内疚、羞愧、良心。(二)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阶段分为下面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2.攻击行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1、同伴交往是童年期归属感的心理需求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1、受欢迎的儿童有主见、学习成绩好、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2、不受欢迎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常出一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3、受忽视的儿童表现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四、友谊的发展,(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学习上提供帮助,社会交往中相互支持;情感上得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哪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1、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2、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3、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4、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1、相互接近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接近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人际关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影响最重要而最深远(一)亲自关系的发展变化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变少、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二)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从幼儿期父母对其轻微的单方面控制和调节为主,逐渐转变为由父母和儿童一起做决定。(三)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不能溺爱也不能强制,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儿童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一、生理发育高峰(一)身体外型的变化1.身高2.体重3.头面部(二)生理机能的变化(三)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1性器官发育2.第二性征的出现3.性机能成熟,身高的快速增长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体重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二、青春发育期提前的趋势近几十年来,人类在生物成熟方面存在沼泽全球性提前的倾向,主要表现在青春发育期完成的缩短。,三、容易出现身心危机1.心理生物性紊乱2.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偏差,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广度达到最高峰(二)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二、思维的发展(一)形式运算思维的特点1、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2、假设演绎能力的发展(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1、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2、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认识上,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二、情绪变化特点(一)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二)情绪变化的特点1、烦恼增多2、孤独感、压抑感增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一)独特的自我(二)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成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四、第二逆反期(一)少年期逆反的表现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3、观念的碰撞(二)反抗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父母,也具有迁移性。(三)反抗的形式1、外显行为上得激烈抵抗2、将反抗隐于内心,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第二逆反期(四)第一、第二逆反期的异同1、逆反期的年龄特点第一逆反期为24岁,多在三岁左右第二逆反期为1016岁,出现在青春发育期2、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1)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2)两个反抗期的儿童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分别具有“长大感”和“成人感”。3、两个逆反期的不同点第一逆反期倾向于行动的自由,第二逆反期倾向于人格独立、社会地位的平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第二逆反期(五)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一、网络游戏成瘾(一)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二)网络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过程(三)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1、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2、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个体的人格特征3、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表现、先兆、原因。,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三、自杀倾向(一)自杀倾向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二)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1、心理障碍2、家庭环境3、学校的强大压力4、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三)自杀倾向的先兆四、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1)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2)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及预防,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也称成年初期)的年龄范围大约为17、1835岁。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三、生活空间扩大四、开始恋爱、结婚,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一、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自我概念的发展(一)自我概念的特点(二)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二、确定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一)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二)同一性征候群(三)延缓偿付期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人生观和价值观(二)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三)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因素。,第三单元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四、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科尔伯格根根据著名的两难故事“海因滋偷药”对儿童的道德水平进行研究,分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第三单元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阶段,一般指3560岁年龄区间。中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时期。,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一、女性更年期二、男性更年期,一、中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型(二)中年期辩证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一)早期对中老年期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二)特殊智力说(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第二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关于自我的概念(二)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二、中年期人格的特征(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二)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1)内省日趋明显。(2)性别角色日趋整合。(3)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4)为人处世日趋圆通。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追及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第一单元老化的原因,一、从个体出发(遗传学说、行为老化说)二、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梳理学说和适应学说),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一、老年丧失的观点二、毕生发展观,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单元老年期的认知变化,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三、造成老年人格变化的因素,第四单元老年期的人格特征,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一)视觉退化(二)听力下降(三)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一)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二)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特点(三)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四)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三、老年期的智力减退(一)老年期智力水平的衰退(二)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五单元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一、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化三、体现老年人价值,维护自我尊严四、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生活幸福的要素五、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六、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