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494322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历史课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历史课件: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18401949)1.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2.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4.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影响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1.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2.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小结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总特征:传统、保守开放、近现代化,近代时期:西方影响明显,中西合璧、新旧并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化、独立化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提升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1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A.B.C.D.,C.,随堂演练,2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B.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C.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再见,等级官服长袍马褂,满汉美食,深宅大院,布衣,粗食,普通民宅,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资生活,1.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18401949)变化主要在城市,近代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闭塞状态,传统生活习俗沿袭下来。(1)物质生活: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入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旗袍、学生装流行食:鸦片战争后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出现,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住: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建筑在通商口岸增多(2)社会习俗: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社交礼仪、新称呼;采用西方历法,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1)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也逐渐传入中国;(2)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如清末“新政”、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3)西方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迁;(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近代化也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2.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1)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深入(2)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如服饰的变化)(3)变化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乡差别极大(4)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始终保持着中国民族特色,(1)政治:有利于反封建斗争,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发展;(3)思想文化: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总之,这些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4.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影响,随堂演练,1.(2009年安徽卷1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ABCD,随堂演练,2.(2009广东卷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3(2008年江苏卷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4.(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见,男女批准,婚约始定。”这反响晚清婚俗的变更是A媒妁之言把持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苏式服装(列宁装布拉吉)中山装绿军装,时尚服装五彩缤纷式样繁多,物质匮乏,统购统销,使用粮票,解决了温饱问题;实施“菜篮子”工程,城市住房拥挤家具陈设简单,高楼林立,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启动“安居工程”,娱乐休闲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2.新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2)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的困难,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力。,清朝旗袍,民国旗袍,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中国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最早“中山装”的式样,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以文治国,义,礼,耻,廉,三民主义,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北大钟声,南方饮食,北方饮食,传统饮食,中国“八大菜系”,川菜,徽菜,鲁菜,苏菜,闽菜,湘菜,粤菜,浙菜,西餐的传入,中国传统住宅,(北方“四合院”),南方“排屋”,逐渐西化中西合璧,五四前,婚姻习俗的变化,清末传统婚礼,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布拉吉,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衣服都以蓝灰色为主调,被称为“蓝色的海洋”。,60和70年代蓝黑装,60-7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服饰,防寒保暖美观时尚个性,现代服装,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及其特征,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建立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表现:西装、中山装、旗袍同时流行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征:与政治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表现:列宁装、干部装、绿军装成为时尚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表现:服饰美观大方,款式层出不穷。,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粮票、布票和油票,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