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C听众能分辨出弹奏同一曲目的不同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响度不同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 .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3 . 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B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4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B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D真空不能传声5 .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速度超过346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D声速为340m/s6 . 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由于频率太高听起来很刺耳B次声波由于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C超声波由于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D次声波由于频率很低可以制作声呐7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8 . 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9 .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0 . 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A传插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11 . 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填空题12 .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选填“大”或“小”),音调较_(选填“高”或“低”):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千克的海豚和1千克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选填“甲”、“乙”)是海豚发出的声音波形图。13 . _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_14 .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请你判断:“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她在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她的歌声太甜美了”是指声音的_。15 .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_振动产生的,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_。16 . 学习了声现象后,某同学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时,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吸管乐器。用不同的力度吹气,会使产生的声音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7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甲和丙_相同,其中_音调高;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_,响度最大的是_音调最高的是_。18 .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19 . 物理学中,声音的特征是响度、音调和_。火车远去的汽笛声渐渐消失,说明响度与_有关;养蜂人能根据蜜蜂翅膀振动的声音来判断采蜜情况,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填写物理量)有关。20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不同三、实验题21 . 如图所示,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显著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能听出声音的_发生了变化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_(选填“快”或“慢”),音调越_(选填“高”或“低”)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_不变,这种实 验方法是_22 .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在_中传播。23 . 下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 )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_(填序号)( )图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实验结论是:_;( )图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_;( )图实验探究的是:_的关系( )图实验说明:_24 .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 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二、填空题1、2、3、4、5、6、7、8、9、三、实验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