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6764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编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生活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可以改编成散文 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可以改编成小说ABCD2 . 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吝啬宛转花支招展B肌肤水藻贮蓄呼朋引伴C花包嘹亮 绿萍咄咄逼人D烘托响晴梦寐枯滕老树3 .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B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比喻)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4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我细细端详自己头骨的照片,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实在说,这个物件是很精致的。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ABCD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B“戏剧进校园”之所以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C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和形象有明显加强。D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6 . 请选出下列关于陶渊明饮酒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见”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7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歉疚(jiu)差异(ch)郝叟(su)焦灼(zhu)B蹊跷(qio)翩翩(pin)愠怒(yn)嫣红(yn)C点缀(zhu)呜咽(y)蔫巴(nin)澎湃(pi)D皑皑(i)逶迤(wi)诬蔑(mi)簪子(zn)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总成一梦(台湾)蒋勋(1)1990年,绕道香港转机,我第一次飞到了西湖。那天是除夕下午,天空密布着低低的云层,同行的H说:大概要下雪。(2)我忽然想起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湖心亭看雪一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我会看到三百年前张岱看到过的那一天的“白”吗?(4)下了飞机,直接到西湖。投宿的酒店在孤山旁,地势较高。房间在西楼的七楼,是顶楼了。进了房间,打开窗户,一片轻雾细雪,迷离涌动流荡。(5)湖水很远,时隐时现。远远一痕起伏蜿蜒的山峰,若有若无,错错落落,随云岚流转变灭。(6)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7)“这是台北故宫夏珪的那一卷溪山清远图啊!”我心里慨叹着。是纸上大片空白里一缕淡如烟丝的墨痕,淡到不可见,淡到不是视觉,淡到像是不确定是否存在过的回忆。(8)没想到,南宋人画卷里的心事,在这里看到了“真迹”。(9)为什么是那一年除夕傍晚到了西湖?(10)为什么是在读了许多西湖的文学、看了许多西湖的画之后,才来到了西湖?(11)张岱写西湖梦寻的时候,明朝结束了,张岱披发入山,他已经失去了西湖。(12)陶庵梦忆里他举一例:有一仆役为主人担酒,一失足,摔碎了酒瓮,不知道怎么办,就咬自己手臂一口,心里想:这是梦吧?(13)“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总成一梦。”张岱的句子我是在青年时读的,过了20年,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用肉体上的痛,告诉自己,这是真的。(14)约好五点出发游湖,走出饭店,到了湖边,一艘船也没有。想起这是除夕,船家也多回家过年了吧?(15)湖上一片空蒙,天空微微细雪,风里有腊梅清新沁鼻的香气。(16)张开眼睛,看到雾、雪、水、天,弥漫的一片空白。闭起眼睛,空气里袭来梅花时断时续的香、皮肤上乍暖还寒的温度,听觉里不知何人荡桨,微微水波声,渐行渐近。(17)一个妇人的声音,在蒙蒙寒风细雪间询问: “叫船吗?”(18)那舟上妇人的声音如此熟悉,似乎不是第一次听到。(19)那是曾几何时渡过我的一条船吗?我咬一咬手臂。(20)“不回去过年吗?”上船坐定,妇人撑篙,一篙到底,船身慢慢离岸驶去。(21)“带完你们,就回家吃年夜饭。”妇人声音柔软,在风中如轻轻盈盈细雪纷飞消散。(22)湖上没有船,空空荡荡的西湖,空空荡荡分不清界线的云、雾、水、雪,像面对一张还没有着墨的纸,一张空白的纸,素净空白,像最初的洪荒。天地还没有分开,一片混沌,然而宇宙要从那空白里诞生了。(23)我好像听到一声凄怆撕裂的婴啼,从洪荒之初的寂静中爆炸,像是大喜悦,又像是大悲伤。像是繁华,又像是幻灭。(24)空白里的大爆炸,将出现什么样的风景?(25)细雪散了,云散了,雾散了,会有山峦起伏,会有流水潺湲,会有桃红柳绿,会有鸟啼花放。(26)如果初春三月来,晴日暖阳,会在西湖看到什么?8 . 仔细阅读文章,你会发现全文有两条线索,请梳理并概括出来。9 .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10 . 文章第13段写“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作者为什么要写“要咬自己手臂一口”,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11 . 在中华民族的诗篇中,乡愁内涵丰富,常写常新,感人至深。结合本文内容与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触发作者乡愁的是什么?蒋勋为西安人,早年随父母客居孤岛,是深受中国古典主义诗学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台湾当代诗人。大学四年蒋勋曾停止写诗,直至到法国研究西洋美术史时,才又因为无法排遣的乡愁而动笔写诗。也因独自旅游的关系,怀乡的情绪彷佛经过酝酿而开始发酵起来,在内心翻涌澎湃整整写完一本,好像把重重的乡愁呕吐尽了,原本抑郁的心,才舒畅起来。阅读孔乙己片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12 . 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13 . (小题2)作者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没有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14 . (小题3)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欢笑。B孔乙己迂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C孔乙己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D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春色第一枝乔忠延第一缕春风是从哪里吹来的?秧歌。第一声春雷是从哪里响起的?秧歌。秧歌是窝蜷过沉闷的冬天后,第一次舒展腰身; 秧歌是喑哑过漫长的冬天后,第一声放声吼喊。舒展腰身的汉子婆娘还嫌自己的腰身太低太矮,一意想把冲天的志向舒展到九霄云端去,是手里就有了一绫比阳光还要鲜艳的红绸子。放声吼喊的汉子还嫌自己的噪音太低太弱,于是胯上就挂了一个能敲出雷声的西瓜鼓。腿一踢,脚一甩,红绸子旋舞开来,乘风飘扬,像是翩翩欲上高天仙界。臂一扬,手一挥,西瓜鼓响开来,隆隆轰鳴,像是雷神在唤醒贪睡的山水。秧歌是歌,开春第一歌!秧歌是舞,开春第一舞!大年的腿脚还在严寒的风雪里艰难跋涉,家家户户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秧歌表演的道具了。德高望重的老奶奶,已把老花镜架在鼻梁上一针-线地缝制万民伞了。这家忙着绣伞盖,那家忙着预置鼓。西瓜鼓放在火炉边上缓缓烘热,让牛皮绷得展展的,鼓槌轻轻一敲就能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尘封的红绸布旧了,扯来光鲜泛亮的新绸缎,放下来是红红一堆火,撒开去是烈烈无数焰。还有更忙的,做高跷,扎竹马,糊旱船,裱龙灯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前赶,赶光阴,赶年节,赶在除夕到来之前必须万事俱备,万无一失,万人称道。似乎还是那么遥远的大年,眨眼间就耸立在面前。穿戴一新的人们吃过年饺,喜眉笑眼地走出家门,涌向打麦场,簇拥着秧歌登场亮相。满天晴亮却有惊雷响起,不是雷声,是鼓声,鼓乐声里秧歌队曼舞着来了。不是琼楼玉宇,却有仙人下凡,手中红绸一扬,恰似高天霞光落尘寰。脚步轻盈双脚踩十字,这种扭秧歌最基本的步法,不仅脚踏实地,还要十全十关。舞队,是秧歌表演的主要形式。排列成行的舞队,蹦跳着前行,变化着花样,样样寄托着人们的厚望。忽而,前后交义走阴阳,走出黑白太极图,走向和谐的美景。忽而,前行后随卷浪花,卷出疾风,卷出浪涛,还要乘风破浪挂云帆。忽而,首尾重叠布成阵,阵营密实,众志成城,犹如铜墙铁壁。忽而,舞步细密,钻进钻出,像是枝繁叶茂,乱花迷眼;像是五谷丰登,欢欢喜喜收获,收获了再欢欢喜喜播种当然,这秧歌,或紧或松,或收或扬,都离不开伞头引领。伞头是指挥,虽然是指挥,却不是趾高气扬地挥手甩臂,同样也在舞蹈,而且舞得最灿亮,最夺目。无论舞步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手中都擎着那把万民傘。伞头高举的万民伞,是为平民百姓遮风挡雨的傘,是为平民百姓遮热挡寒的傘。秧歌队跟着伞头走,就是跟着自己的夙愿而奔走;秧歌队跟着伞头舞,就是为着自己的幸福而起舞。秧歌队走着舞着,走出大场,走进家户,无论院大院小,门必进,每家每户都要留下激越的鼓乐,留下合欢的舞蹈。每家每户笑着把秧歌队迎进来,送出去,比笑容还灿烂的是剥开皮的核桃,洗干净的红枣,还有周身金黄的梨子和染着红霞的苹果。那都是欢迎秧歌队的,招待秧歌队的。秧歌进院干什么?禳灾,赐福。原来,早先的早先,这秧歌并不称作秧歌,而是叫作禳歌。禳,是祈求祛除邪恶。先祖渴望国泰民安,渴望五谷丰登,渴望六畜兴旺,渴望安居乐业,因而,那把万民伞必须走进家家户户,那支穰歌也必须走进家家户户。不知从何时起,禳歌蜕变为秧歌,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内涵从未改变,那歌声和舞蹈始终延续着古老的精魂。(11)秧歌承载着千秋万代的祈昐,那祈昐浩浩荡荡,如热流,如热潮,如热浪。热起来,能让长空变成热天,能让大地变成热土。看吧,秧歌一扭,严寒在消退,积雪在融化,荒草在发芽,禿山在泛绿,花朵在含苞,千沟万壑,千山万水,都诚心诚意捧出(12)春色第一枝。(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5 . 作者在第7、9段秧歌表演的两个场景中,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加以概括。16 . 本文第段有什么作用?17 . 请赏析第段中的加点词语。18 . 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含意?19 . 请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秧歌。(不超出所给字格)三、句子默写20 . 古诗文默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_。_。(晏殊浣溪沙)(2)_,_。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3)金陵城上西楼,_。_。(朱敦儒相见欢)(4)晏殊的浣溪沙中表现出词人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流露出感慨与惆怅的句子是:_,_。四、课内阅读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喜雨亭记21 .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B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狱:监狱C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山的南面D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修建22 . 对文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B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D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23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24 . 喜雨亭记采用了_的写作手法。小亭子的建成并非什么大事,可苏轼却把它与人民“喜雨”的大事联系起来,表达_的感情,这和醉翁亭记的主旨是相通的,为了表现此思想感情,欧阳修写_、_、_三种“乐”。五、诗歌鉴赏25 . 从下面古诗名句中选三项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形成一组,并说明选择的理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我选择:_。理由:_。六、综合性学习阅读下文,完成探究(4分)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段话是对上文的精练概括,出自我国国学中的启蒙读物三字经 ,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国学三大启蒙读物。26 .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上面的故事27 .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七、作文28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你可能会承受压力、面临挑战,你可能会沮丧、消沉。但其实,日子可能没有想象中的艰难,因为一定会有爱和善意,在日常小事中温暖你,给你勇气和力量。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那些温暖的事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29 . 以下两个题目,请选择其中一个按照要求进行写作。(1)生活中充满选择。面对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心境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或选择坚持,或选择放弃,或抗争、或妥协、或担当、或回避请先补充完整题目,以“这一次,我选择了_”为题,写一篇文章。(2)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我们备感亲切、备受鼓舞,也是我们走出风雨,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量。请以“点点滴滴都是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作文里一律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级、教师姓名,并不能抄袭。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