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66204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我国山脉中不属于东西走向的是( )A阿尔泰山B天山C秦岭D昆仑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 . 图示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形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无法确定3 . 该地区地形主要为( )A山地、平原B高原、盆地C平原、丘陵D丘陵、盆地4 . 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读我国四大河流汛期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河流的汛期,回答下列各题。5 . 图中四大河流由北向南分别是( )A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B松花江、长江、黄河、珠江C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D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6 . 图中四条河流汛期最长的是( )A松花江B黄河C长江D珠江古代描写我国河流的诗句很多,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描写长江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 导致长江这种流向的原因是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小C气候类型多样,降水总量丰富D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8 . 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B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D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 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段经常发生凌汛B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C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D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10 . 它们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西藏和青藏高原B四川和四川盆地C青海和青藏高原D青海和黄土高原11 . 下列有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河流B大部分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地区D航运价值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2 . 上图是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 )A. 陕西省 B. 河北省 C. 山东省 D. 湖北省13 . 上图中黄河最终注入我国的(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读下面两幅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4 .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B由北向南逐渐降低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由西向东逐渐降低15 . 我国地形特征为:地形多种多样,面积大( )A平原B高原C盆地D山区16 . 图中二、三级阶梯分界的界山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巫山D雪峰山17 . 有关长江说法正确的是( )A中游、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B水能主要集中在中游河段C上游、中游的分界点是宜宾D水能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18 . 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青藏高原我国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 . 以下四位河长的发言,不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某河长:区内的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水源来自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B三江源地区某河长: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沼泽密布,小溪潺潺C东北三省地区某河长:区内山环水绕,有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D长江三角洲地区某河长:区内河流结冰期短,航运价值大20 . 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其主要原因是( )A不重视修建水库蓄水B流域面积小,河流稀少C耕地面积较大,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但水资源不足D水资源浪费严重,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21 . 塔里木河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2 . 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最东边的是( )A武夷山脉B长白山脉C台湾山脉D大兴安岭23 . 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盆地B丘陵和平原C山地和高原D平原和高原州者古之行政区域也,现在仍保留在城市名称中,下图示意为经过四州(或洲)的铁路干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4 . 图中四州(洲)中,不在陇海铁路线上的城市是A徐州B株洲C郑州D兰州25 . 下列城市位于我国同一条南北铁路干线上的是A徐州、株洲B株洲、郑州C郑州、兰州D株洲、兰州26 . 下列叙述符合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是A各大地形区都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D年降水量大致在800毫米以上27 . 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台风东北平原B滑坡内蒙古高原C洪涝大兴安岭D干旱华北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由“沿海发展”向“沿海与沿江比翼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更是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 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航里程长,有“黄金水道”之称B自西向东流,是东西向交通大动脉C含沙量大、结冰期长、凌汛危害大D水能资源较丰富,集中在上游河段29 . 位于长江中游,与京广铁路交会处,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的城市是A南京B重庆C上海D武汉读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图,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30 . 图中所示的河流是( )A长江B海河C黄河D黑龙江31 . 造成“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读图回答以下问题。32 . 长江和黄河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A. 都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 B. 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 冬季都不结冰 D. 都注入东海33 . 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 长江上游陡坡垦殖 B. 黄河下游发展水电C. 长江中游洞庭湖围湖造田 D. 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阅读对话,联系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黄河:“大哥,帮帮忙啊,我已经入不敷出了。”长江:“弟弟别急,我来了!” 34 . 长江被誉为我国的“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35 .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A峡谷多,水流急B瀑布多,河道深C洼地多,降水少D形成“地上河”,支流少读“黄河某段的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36 . 该图所示的景观,出现在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小浪底水坝枢纽37 . 形成该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B内蒙古草原严重沙漠化C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38 . 下列关于我国河流、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全部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B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量随气温而发生变化C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汛期最长的河D京杭大运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39 . 在夏季风弱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西涝东旱D东涝西旱二、连线题40 . 请将下列河流与其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最长的内流河A黑龙江流入北冰洋的河流B塔里木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流C额尔齐斯河我国汛期最长的大河D京杭大运河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 E珠江三、解答题41 . 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1)黄河发源于_高原,注入_海。(2)“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其中的“一套”指的是位于内蒙古境内,有“塞上江南”美称的_平原。黄河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灌溉_。(3)写出河流名称_(4)水电站A_42 . 外出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是某旅行团的日程安排和旅行线路,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时间日程安排(旅游路线)第一天广州武汉第二天武汉宜昌重庆第三天重庆成都第四、五天成都青海湖第六天青海湖广州(1)第一天,旅行团从广州坐火车,经 _ (铁路)线,穿越 _ (山脉)的隧道,到达 _ 省武汉市。(2)第二天,坐轮船沿 _ 航线逆行而上,沿途游览我国著名的 _ 水利枢纽工程,在 _ (直辖市)上岸,此时可见长江北岸一条主要支流 _ 。(3)第三天,该旅行团乘坐大巴行驶在成渝高速公路上,沿途可以观赏 _ 盆地的景色。(4)第四、五天,旅行团游览的青海湖是一个 _ (咸水、淡水)湖,旅途中,部分游客出现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其原因可能是 _ (填字母)A纬度增大B纬度降低C海拔升高D海拔降低(5)青海湖周边地区的气温较低,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_ ,用其酿造的酒香味清雅纯正。(6)该旅行团在第六天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期间共飞越了我国 _ 级阶梯回到广州,六天共选择了 _ 种交通运输方式。43 .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土地类型为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和西南地区;土地类型为_,该类型与图二中的_地区分布较吻合。(2)土地类型中,有零星分布的绿洲农业区,其农业发展的条件是_。(3)在我国东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农耕区畜牧业较发达,并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体,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和_。(4)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_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连线题1、三、解答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