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6616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B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的北极村C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D我国气候单一,主要是季风气候2 . 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某校地理教师设计了此试题,下列哪句诗词不能反映我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A一江春水向东流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千里江陵一日还D春来江水绿如蓝3 . 成语“泾渭分明”中的泾河与渭河属于下列水系中的A长江水系B珠江水系C黄河水系D淮河水系读“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4 . 常被称为“黄土地”的有(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南方地区D华北平原5 . 下列语句,描述东北三省的有( )A“白山黑水”B“世界屋脊”C“水果之乡”D“北大仓”6 . 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有( )A水稻B甜菜C小麦D玉米“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问题。7 . 图中“入海口”的海是指(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8 . 长江上中游表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水土流失荒漠化B水土流失洪涝灾害C荒漠化凌汛D水污染泥石流9 .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河段B中游河段C下游河段D中上游河段下图示意我国的疆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 . 关于我国领土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B北温带、北寒带C中纬度、高纬度D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11 . 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分别为( )A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曾母暗沙B帕米尔高原上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中心线的汇合处C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帕米尔高原上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中心线的汇合处、帕米尔高原上下表为2000年与2010年人口数量对比(注:不包括港、澳、台),下图为“每10万人拥有的太文化程度人口数量”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内容年份2000年2010年总量125582方133972万近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1.07%0.57%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10.33%13.26%城镇人口所占比例36.22%49.68%12 .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目前的人口特点是( )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增加人口平均增长率上升ABCD13 . 关于老龄化进程加快带来的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劳动力不足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医疗保障需求突出D男女比例失调14 . 如图中数据说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A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B调整了人口的性别比例C提高了人口的受教育程度D增加了人口的增长比率15 . 国家从2016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实行该政策的目的是( )A取消计划生育B减少老年人口数量C降低人口增长率D优化人口结构16 . 我国最早迎接日出的省级行政区是( )A海南省B台湾省C黑龙江省D上海市17 . 有关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典型的自然特征是干旱B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增加C主要农业部门是畜牧业D地形主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18 . 下图中山脉既是重要地形区分界线,又是地势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A和B和C和D和读“长江水系分布”图,完成问题。19 .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最终流入的海洋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20 .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21 . 图中字母表示长江干流上的四个大城市,按照由A到D的顺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上海、南京、武汉、重庆B重庆、武汉、南京、上海C上海、南京、重庆、武汉D武汉、重庆、南京、上海22 . 长江上游段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B泥沙淤积C洪涝灾害D水污染23 . 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B丘陵和盆地C山地和高原D平原和高原24 .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总数已降至世界第二位B平原人口少,山区人口多C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D我国人口政策是增加人口数量我国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25 . 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出生率较低 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死亡率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ABCD26 . 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促进人口大规模迁移B促进乡村城市化C减少人口老龄化现象D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27 . 关于长江黄河治理与开发,最合理的是( )A长江黄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都是上游,都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B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都有“地上河”河段,都需要综合治理C长江黄河都是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洪涝灾害严重D黄河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利于发展航运2019年2月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研究人员认为是中国在植树造林和集约农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的42%来自于植树造林,32%来自农业。其中下图中A地就是著名的毛乌素沙漠。经过近60年的治理,80%的沙漠已经变成林地、草地、良田等。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8 . 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流失大大减少。流经此处的一条大河年输沙量减少了4亿吨,这条河流是( )A塔里木河B长江C黄河D雅鲁藏布江29 . 该轮廓图所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新B内蒙古C黑D蒙30 . 关于植树造林的环境效益,说法正确的是( )缓解全球变暖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台风、寒潮发生防风固沙ABCD31 . 在治理毛乌素沙漠过程中,当地人经常在天气预报中看到的灾害性天气符号是( )ABCD32 . 电视观众对边疆行中的四省区观后印象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省区是B气候湿热的省区是C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D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读“中国人口分布”(图a)和“中国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图b)。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33 . 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A秦岭淮河线B黑河腾冲线C长城沿线D0C等温线34 . 读图a和图b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西部地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多B东部地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少C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D人口、面积比例东西分配均匀35 . 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B西部地区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C东部地区地形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D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6 . 下列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干旱滑坡台风泥石流寒潮ABCD37 . 与其他地区相比,d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38 .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在沿海一带兴建海防林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BCD二、解答题39 . 读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一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漠河和海口一月平均气温相差50左右。材料二:中国降水地区差异大,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mm。(1)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以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_(地形区)。(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_,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_。(3)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丰富降水的是_(冬或夏)季风,主要来自_洋。(4)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C平原地区降水多,高原地区降水少D由北向南逐渐减少40 . (6分)读“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城市群主要处在长江的_游,位于甲_(填简称)、湘和鄂三省(区)内。(2)三大城市群所在区域属于_气候,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有大面积的_(耕地类型)分布,是我国_(油料作物)的重要产区。(3)区域内便利的交通非常利于经济发展,有被誉为“_”的长江水运,沟通了东西联系;有纵横的铁路干线如 _线、京广线、浙赣线等拓宽了市场。(4)乙地区位于我国_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三峡水电站_(填序号)的建成,缓解了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5)该区域在降水集中的季节易发生_灾害,防治此灾害的措施有_。(至少答两点,1分)。41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的发源地是_(山脉)注入的海洋是_海。(2)支流:B_ C_ H_(3)城市:A_A_(4)湖泊:B_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5)水电站:C_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6)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是_,长江下游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A干旱 B洪涝 C滑坡D泥石流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答案:略14、15、16、17、18、19、二、解答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