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868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均正确的是( )A碳酸钠纯碱 NaCO3B氢氧化钙生石灰 Ca(OH)2C水干冰 H2OD碳酸氢钠小苏打 NaHCO32 .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某固体物质在常温下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一种金属单质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1,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3 . 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D清除污垢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酸液除锈)4 . 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需要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碳酸钠、硫酸铜、碳酸钙加入足量的水C一氧化碳、氢气、氧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D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AABBCCDD5 . 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生铁B冰水混合物C食盐溶液D液氧6 . 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厨房里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换气扇C用食醋洗开水瓶水垢D经常保持自行车零部件的清洁与干燥以延长其使用寿命7 . 下列小实验不正确的是( )A可用稀盐酸比较金属铝和铜的活泼性B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C可用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D可用酚酞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8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A可能存在NaOHB可能存在Na2SO4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只存在Na2CO39 .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功能;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BCD二、填空题10 . “打赢蓝天保卫战”在行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如下三种方式用于缓解空气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A 地热能利用 B 电动新能源车C 喷雾除尘车(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之一为_。(2)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及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CxHy)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随“空/燃比”增大,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在机动车尾气出口处使用催化剂,能将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两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3)空气污染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应当加强对空气质量的防治与治理,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哪些?(至少一条)。_三、简答题11 . 下表是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中的一部分,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OH-SO42-CO32-H+溶、挥Na+溶Ca2+微不由表中处可知a 应填写的内容是“溶”,表示可溶于水b 表示的物质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 c 属于“酸”类。请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表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a 溶b 微c 挥d 不(2)表中处物质化学式为_属于_(填“酸”、“碱”或“盐”)。(3)写出表中处物质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表中处物质的一种用途_四、科学探究题12 .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和NaOH猜想四:有_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或氢氧化钠(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13 .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同老师到化学实验室中对酸碱盐进行了探究。【实验探究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对反应后溶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猜想假设】猜想盐酸不足量;猜想恰好完全中和;猜想盐酸过量【方案设计】(并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红色猜想正确方案二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_方案三取适量锌粒于试管中,加入适量反应后的溶液_猜想正确【评价反思】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填字母序号)A、猜想正确 B、猜想正确 C、猜想或正确【实验探究二】探究盐的性质盐的代表是碳酸钠(Na2CO3),它是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常含有少量的NaCl)。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A的作用是_,装置E的作用是_;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4 .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到盛稀盐酸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只有_猜想:有CaCl2和HCl猜想:有CaCl2和Ca(OH)2 猜想:有CaCl2、HCl和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方案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_溶液中含有Ca(OH)2方案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试管中,通入CO2气体_方案3再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是正确的。(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2)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拓展延伸)15时,向一定量的10%盐酸中滴加质量分数为0.148%的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克)如图所示,则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_;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溶液呈_色;根据c点时数据可知,稀盐酸的质量为_g.五、计算题15 .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1)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二、填空题1、三、简答题1、四、科学探究题1、2、3、五、计算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