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2月联考化学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483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2月联考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学期2月联考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学期2月联考化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2月联考化学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硝酸铵和苛性钠B用酚酞鉴别烧碱和纯碱C用看外观的方法鉴别氮肥和钾肥D用火碱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2 . 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A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B回收利用易拉罐等废弃金属材料,节约资源C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D倡导步行、公交等出行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 . 正确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学好化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和原子C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保持不变D化学反应通常只在化学实验室或工厂里面进行4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氢B氧C铁D铝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被污染的空气是混合物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它气体和杂质1%6 . 我国北京大学科研组首次在世界上拍摄水分子内部结构如图。如图2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某同学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一些信息,其中有错误的是( )A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每个水分子中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氧原子不能再分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7 . 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在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8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10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甲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20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9 . 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溶液中水的质量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10 .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粒,再加入适量的汽油,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ABCD二、选择填充题11 . 有关汽水的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A商家常常利用加压升温的方法来加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B打开瓶盖,大量气泡冒出,此时溶液的状态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了C喝入冰凉汽水后,常常会打气嗝,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检验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为_12 . 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_AFeSO4(CuSO4)加入铁粉并过滤BNa2SO4(Na2CO3)加入过量稀硫酸C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DKCl固体(K2CO3)_。13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_。选项物质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AH2水蒸气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B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CCaOCaCO3足量蒸馏水DCO2O2_。14 . 下列物质加入水能形成溶液的是(_)A氯化钠B面粉C植物油D_.15 . 请缩变到微观世界,认真审视下列球球(微粒)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B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C物质D是氧化物D该反应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_三、填空题16 . 目前,市场上畅销以木糖醇为原料的“口香糖”,对修复蛀牙有所帮助甜味剂木糖醇的化学式为C5H12O5,木糖醇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1)木糖醇是一种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2)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_;(3)木糖醇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至0.1%)。17 . 空气和水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CO2外,还有臭氧、_(填化学式)、氟氯代烷等;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除了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外,还应更多地利用_、风能、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_和_;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Hg(NO3)2,将废水通过铁丝网即可回收金属汞,消除污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8 .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中信息填空:(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_ (任填一种即可)(4)t1时,往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_ 克四、实验题19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 2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仪器A_;仪器B_(2)操作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3)操作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4)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20%的氯化钠溶液。(5)需称取氯化钠_g;水_g(6)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或“”)20%。五、推断题20 .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气体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C的固体俗称_。(2)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B、C、D均为氧化物,则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D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写出D的一种用途_。(3)若A为一种常见金属单质,粉末状态为黑色;B为氧化物,也为黑色固体。则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该反应是_(选填“吸热”、“放热”)反应。六、流程题21 .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填字母序号)。(2)为了保护有限的金属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A回收铝制饮料罐B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防止生锈C尽量将已探明的铁矿全部开采D积极研发新材料以替代金属材料(3)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H2SO4,为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设计了如下图所示流程:则步骤的操作是_,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步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七、科学探究题22 .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从a中添加的药品为_,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B中还必须补充一个实验,增加一支加有铁钉并充满_的试管,补充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铁在_,的条件下易生锈;(3)C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在此实验基础上改进,即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改进措施是_。23 . 某校化学活动小组用镁和铁探究金属的反应规律。 (查阅资料) 镁,铁的活动性均在 H 之前并且镁比铁活泼。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产生的氢气越多。 (探究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内的镁带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 状、大小相同;同时加入等质量和等浓度的稀盐酸。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该方案中长颈漏斗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长颈漏斗中_长颈漏斗在实验中还可以起_作用。(2)在甲、乙装置的水中滴入 23 滴红墨水的目的_。 (3)乙装置中反应方程式为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 (4)观察到甲装置中产生气泡速率比乙装置快或 _现象时,都可以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探究二)方案二:如图丙,将等质量光亮洁净,形状厚薄相同的镁条和铁片分别放入左、 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 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5)实验过程中 U 型管中液面_(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相平”); 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 U 型管中液面 _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相平”),原因是_。 (探究三)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 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_。写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B滤出的固体可能含有铁和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亚铁八、计算题24 . 计算题。(1)三种氮肥,碳酸铵、氯化铵、尿素CO(NH2)2的含氮量最大的是_;(2)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氯酸钾、水三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别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3)已知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10.6g的碳酸钠粉末和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求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写出计算过程)。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二、选择填充题1、2、3、4、5、三、填空题1、2、3、四、实验题1、五、推断题1、六、流程题1、七、科学探究题1、2、八、计算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