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测试)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966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康有为、粱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挽救国家危亡C推翻封建专制D引进西方学说2 . 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编写晚清风云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B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发动金田起义C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再度出逃3 . 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志士掀起戊戌变法。下列有关戊戍变法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A B C D 4 . 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B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C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5 .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次列强侵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 2019年11月2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爱国人士何鸿燊决定将购得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当年,这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文中的“民贼”破坏民主共和的做法包括( )破坏责任内阁制指使刺杀宋教仁废除临时约法复辟帝制ABCD8 . 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9 . 作为革命的宣传口号,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说明革命党人( )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仍然排斥其他少数民族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视各族人民为一个整体ABCD10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这A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清的斗争信心B体现了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持C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D是对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回应11 .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变局”开始于(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维新变法12 . 20世纪初,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课程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B动摇了传统礼教统治地位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D出现了较偏激思想和行为13 .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是A领导五四运动B领导北伐战争C提倡新文化运动D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14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发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暑期考察活动。小强同学也制定了自己的考察计划,准备考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的暴行。在下列地方中,你建议他最好去( )A广东虎门B北京圆明园C山东威海卫D江苏南京15 . 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量,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D成功实施并取得巨大成果16 . 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人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该学校的创办A维护清朝的统治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17 .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清政府被迫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 . 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C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9 .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20 .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A华尔B瓦德西C西摩尔D克林德二、综合题2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材料三(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材料三、四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五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二十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事变”指的是什么?据材料说出该“事变”的影响。(3)材料四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三、四,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五中的观点。22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材料二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复兴之路请回答:(1)材料一中“农历戊戌年”指哪一年?结合材料指出光绪帝实行变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在经济和政治上有何主张?你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扼杀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句话?23 .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中体西用)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 (立宪之梦)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共和之路)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窃取?(思想风暴)(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请举出其代表人物(至少两人)。(规律揭示)(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24 .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1)试比较材料一、二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主张有何不同。(2)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指的是什么事情,从性质上说有何不同?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