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925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总人口呈增长趋势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北方战乱,南方安定ABCD2 . 清明上河图产生的朝代是A宋B唐C明D元3 . 有人这佯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大运河的南北端点是A余杭、洛阳B涿郡、洛阳C余杭、涿郡D洛阳、长安4 . 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和微商B徽商和浙商C苏商和浙商D浙商和晋商5 . 下列古代历史人物中曾去过天竺(今印度)的有( )ABCD6 . 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主题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ABCD7 . 下列文学作品中,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并集中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A千古吟咏的唐诗B意境悠扬的宋词C感天动地的元杂剧D风靡全国的昆曲8 . 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明成祖给了他一封敕书: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材料说明郑和船队远航的使命是( )A国力的宣扬B贸易的促进C航线的开拓D和平的传播9 . 下图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A统一了蒙古B建立了元朝C统一了全国D创立行省制10 . 澶渊之盟使双方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交往,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和议( )A北宋和金B北宋和辽C南宋和金D北宋和西夏11 . 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表明唐朝时期A男女平等得以实现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尚武之风盛行一时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12 . 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设置台湾府13 . 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代诗句中,只有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它是( )A绿野清阴看总好B一把心肠论浊清C明月有情还故我,清风无意不留人D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14 . 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传奇B唐诗C戏剧D散文15 . 民族英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中,被誉为中华民族民族英雄的是 ( )A岳飞B文天祥C康熙D郑成功二、判断题16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1)图1中元朝在A地设立北庭都元帅府,使这一地区正式纳人中国版图。(2)图2中的侵略军向郑成功投降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环抱。(3)为了抗击图3的侵略者,清政府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4)图4中,率军亲征并平定叛乱,为巩固B地区做出重大贡献的皇帝是乾隆帝。(5)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史实都发生在元朝统治时期。(6)图2、图3、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谱写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人侵的壮丽篇章。(7)上述历史启迪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三、简答题17 . 问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交往与交融自古以来一直延续。下列是关于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探究活动,请结合史实回答问题。(1)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 (2)唐朝时期唐太宗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列出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两个基本史实。(3)唐朝为了更好的管理西域以及天山南北地区设立了哪两个机构? (4)元朝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有怎样的历史趋势?又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地区? (5)纵观我国古代民族交融发展史,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四、综合题18 . 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中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合理性。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注:“制义”指明清时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是皆科举蔹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中国考试制度史(2)材料二中的“制义”指的是哪一种文体?结合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有何影响?材料三: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方的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有着怎样的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19 . 材料一:结合两幅历史图片分析图一图二(1)材料一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创新有何影响?材料二: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 .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从开放走向封闭,这也是明清充满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图(1)从图中可见,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2)材料二体现了乾隆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这项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材料三: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清政府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3)结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谈一谈我们应该加何对外交往。21 . 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陆地丝路之繁荣】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中国文化传媒网2014年8月(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 【海上丝路之昌盛】材料二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材料四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热点辨析(4)根据材料五,“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判断题1、三、简答题1、四、综合题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