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试题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440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在一次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马关条约谈判、东亚海权问题、战争对中日关系及东亚格局的影响等议题展开研讨。此研讨确定的主题是A黄海大战的始末B甲午中日战争与东亚历史进程C甲午战争中的日本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 .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A虎门销烟危害其利益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C占领中国首都D柳条湖事件3 . 下列对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4 . 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思想启蒙B挽救了民族的危亡C废除了科举制度D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5 .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A琦善B陈化成C林则徐D关天培6 . 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由,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依据来自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7 .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推翻了封建制度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8 .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9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C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10 . 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权益是( )A割地B驻军C赔款D开埠通商11 .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如果班级举办一期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标题不能采用的是A中山装的来历B兴中会的成立和发展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D孙中山在京师同文馆学习12 . 其电影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 )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ABCD13 . 在中国近代史上,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塞尔维亚D日本14 .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B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15 . “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材料反映出鸦片输入的危害是( )A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体质B使白银外流,严重威胁清政府财政安全C致使清王朝统治更加腐败D严重削弱了清王朝军队的战斗力16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7 . 某班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初步拟定研讨会的副标题为“18401949”,如果你选择主标题,下列标题不能选的是A“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D“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二、综合题1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西方炮舰面前,中国被迫汇入了近代文明的大潮,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代科学也在缓慢地进步。材料一: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四:“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材料五:见下表(1):与大公报同一时期的著名报刊还有哪一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社会风气发生了什么变化?(2):读材料二,说说材料中的变法是指什么?是什么揭开此次变法的序幕?变法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是哪一所?科举制度于哪年废除?(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名确表达了著此书的目的是什么?近代中国哪一事件将此思想付诸实践?此事的主张是什么?(4):材料四的作者是清末状元实业家,他叫什么名字?他的主张是什么(5):以上材料都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19 . 19世纪中期后,在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中国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材料二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材料三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那一代共产党人,顶着“不改革就死路一条”的巨大压力,开启了激荡中国、震撼世界的伟大变革。(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救治行动”各指什么运动?(2)材料二中,毛泽东“对症下药”,探索出的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写出材料三中“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典型代表以及“伟大变革”开始的事件。(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5)通过探究各位“名医”对中国的救治活动,你有何感想。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二、综合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