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7930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2 . 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的细胞的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3 .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A消化道和消化酶B消化腺和消化酶C消化道和消化腺4 . 晋书王鉴传中有一句话是“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惊弓之鸟”和本学期所学生物学知识联系密切。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惊弓之鸟”描述的现象属于复杂反射B“惊弓之鸟”中鸟的神经系统受到了损伤C“惊弓之鸟”中鸟的行为依赖反射弧来完成D“惊弓之鸟”和“望梅止渴”形成过程相似5 .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贫血和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A全血、血浆B血小板、红细胞C血浆、红细胞D红细胞、全血6 . 如图的曲线图表示某物质或生活变化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A血液流经肌肉时氧气含量的变化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C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和氧气含量的变化D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和氧气含量的变化7 . 妈妈领小学一年级的小明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小明开了钙片和维生素D,你认为小明可能患了下列哪种疾病A大脖子病B脚气病C坏血病D佝偻病8 . 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 )A废水排放B木材加工C植树造林D填海造田9 . 关注健康,首先从家庭做起。下列各组药物中属于家庭必备的、常用外用药是( )A酒精、眼药水、碘酒B云南白药、阿司匹林、板蓝根C创可帖、风湿止痛膏、乘晕宁D风油精、红药水、黄连素10 . 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 正确的顺序是( )ABCD11 . 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物的生活需要水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12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蚁穴溃堤B蚯蚓松土C骆驼刺的根系发达D森林里空气湿润13 . 人眼有黑色、蓝色之分,与人的眼色有关的结构是A虹膜B睫状体C视网膜D角膜14 . 下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病毒外,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B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D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球15 . 以下诗文或谚语蕴含了生物学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6 . 有关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构成了花的雌蕊B图中的将发育成雏鸟C图中的曲线AB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如图的生态系统中含有3条食物链17 . 虽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但这不是一种浪费,因为蒸腾作用能( )A促进植物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B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以上都对18 . 如图为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是子叶,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B从植物的结构层次上看,菜豆的种皮属于组织C胚芽可发育成新植物体的茎和叶D菜豆叶片下表皮气孔少,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多19 . 下面关于调查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 )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调查设计路线整理ABCD20 . 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个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A裸地B草坪C灌木丛D空气21 . 关于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呼出的气体中只含有二氧化碳B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量的氧气C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D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22 . 下列有关心脏瓣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只能从心室向心房开B在心房和动脉之间有瓣膜,只能从心房向动脉开C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只能从心室向动脉开D在心房和静脉之间有瓣膜,只能从静脉向心房开23 .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要将显微镜视野右下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24 .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物圈中的生产者B苔藓植物的叶大多只有一层细胞,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C古代蕨类植物形成了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促进了碳一氧平衡D研究苏铁和银杏等孑遗植物有助于揭示植物类群的进化历程25 .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增施“气肥”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蔬菜的丰产,这里的“气肥”指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氢气26 . 某活动小组调查校园里的生物,发现有蜻蜓、蚂蚱、小鸟、蘑菇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A都能进行呼吸B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都能生长和繁殖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27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的问题B建设太阳能电站,减少燃煤发电C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农业上大力推广高效杀虫剂和农药D改善土壤荒漠化,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积攒“绿色能量”,争取为阿拉善等地区多种几颗胡杨树28 .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的血液B受精卵只有到达子宫后才开始分裂C子宫为胚胎提供发育的场所D女性的一侧输卵管切除后,就不能怀孕29 . 如图为玉米和菜豆的种子,有关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胚乳B图中玉米的胚包括数字7、8、9、11的结构C图中菜豆的胚包括数字1、2、3、5的结构D玉米的营养储存在子叶中30 .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望梅止渴(成语典故)B嗅梅止渴C看梅止渴D吃梅止渴二、综合题31 . (6分)2014年,广东遭遇20年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1)登革热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组成。(2)从右图可见,伊蚊的个体发育属于变态发育。(3)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患登革热的病人属于_。(4)在预防登革热的公益广告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这一预防措施属于_。(5)2014年11月2日,世界首个登革热疫苗成功通过测试。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32 .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它通过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2)在组织细胞中,物质a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3)在组织细胞处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4)生理过程C称为33 .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00m 和 1000m 的同一山体的山坡上。在秋季开花期(相同生长发育阶段),测量三个海拔处的野菊株高,发现同一 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何海拔越 高野菊的株高会越矮?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海拔)导致的这一结果?科研人员做了如 下实验。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 米和 1000 米的野菊带幼芽的地下茎同时移栽在海拔10m处。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在开花期分别测量移栽到10m 处的野菊的株高,以及生长在原海拔 高度的野菊的株高并记录数据。 请回答与此实验有关的问题: (1)实验中移栽野菊的生殖方式是_。 (2)本实验中,从海拔 500m 和 1000m 处移栽到海拔 10m 处的野菊是_组:对照组是 _、_、_。 (3)移栽的野菊应是多株,从实验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4)在测量野菊株高时,为使获得的数据有代表性,取样时要做到_;处理 数据时,要将测量的数据分别计算取_。 (5)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 10m 处的野菊株高则说明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10m 处的野菊株高与10m处 的野菊株高一样高则说明 _;如果实验结果是:移栽到 10m 处的野菊株高_则说明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三、实验探究题34 . 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请根据自己平时的探究活动体验,回答下列问题。(1)春季播种季节来临,学校生物兴趣社团想探究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结果。根据实验设计,甲同学想探究的问题是_?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发现乙同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_。学生姓名装置编号温度()湿度光照种子数发芽率甲125潮湿有光1009625潮湿有光1000乙325干燥无光1000425潮湿无光580(2)某同学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是:暗处理,遮光、照光,酒精脱色,显色反应。其中步骤暗处理的目的是_;步骤中叶片遮光的要求是_。(3)小强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本应该将处理好的号试管放入 37水温中5到10分钟。由于一时性急,误将三支试管放入尚未冷却的 100的开水中。之后,他滴加碘液发现 3 支试管_色。其原因是_。(4)显微镜的使用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在你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写两条)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3、三、实验探究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