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579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沈阳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沈阳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小说屈原、虎符等。B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浪漫主义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等。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罗刹女借芭蕉扇。这就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D狼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他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甲)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短短几年里,使十多位探险者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在各拉丹冬以东有牛粪可捡的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来自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乙)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丙)太空步(丁)2 .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棱角(lng)骤然(j)接踵而至:意思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B棱角(lng)骤然(j)接踵而至: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C棱角(lng)骤然(zhu)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个接连不断地到来。D棱角(lng)骤然(zhu)接踵而至: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3 . 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B: “ ”。C! “。”D,。 !4 . 选文中的四个画线句子均有语病,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近些年来,一股长江考察热骤然掀起,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B使十多位探险者短短几年里先后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C各拉丹冬以东有牛粪可捡的几公里处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D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三、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纠正道。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而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之中。”怎么才能想到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种“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还必须打破锁闭我们心灵的“心理枷锁”,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为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其二,“要合规矩”。有些人总是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这两种想法同样是心理枷锁。许多人由于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5 .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的“这样”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B文中画线的“这两种想法”是指“那不是我的专业”和“我没有创造的天赋”。C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的观点。D作者在分析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时,列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6 .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了一个试验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而且该试验可以作为论据论证论点。B文章第段运用举例论证,举了牛顿看到苹果掉落想到万有引力的例子,论证 “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C文章第段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为此我们要大胆打破心灵枷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D全文从现象到本质,探究束缚我们创造力的真正原因,也有力地论证了题目中提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7 . 结合选文,说说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莫斯科时间5月14晚,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从朱家角的课植园走进了莫斯科最古老的花园,作为开场剧目拉开了2019契诃夫国际戏剧节的演出大幕,引起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下面是两则新闻简报。简报一:实景园林昆曲杜丹亭从朱家角课植园的中式园林走进了莫斯科最古老的花因。花园经过重新设计。55米长的舞台依水而建,观众坐于舞台两边临水赏戏,花园中奇珍异草、流水潺语,纱幔、霓裳,次第映入眼帘,笛声,唱词缓缓流入耳畔,如诗如画。简报二: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联合推出的这场“魅力上海”俄罗斯推广活动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演出,让当地观众零距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场,上海城市形象画册、“魅力。上海”创意海报等,受到当地媒体和观众的喜爱。链接:课植园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已演出10年。课植园汇聚天下名园之大成,水榭、竹林、亭台具备。在园林演出时,流水为琴弦,山石为打击,花鸟虫草为合唱,风吹草动是交响,园林就是乐器。演员们完全不用麦克风扩音,用最自然的人声在园林中演唱,偌大的园林,声音传得十分真切,别有一种悠远意味。8 . 小明阅读上述两则简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实景昆曲牡丹亭独具魅力B中俄人民的情谊源远流长C契诃夫国际戏剧节上的“上海魅力”D上海城市形象在国际上崭露头角E中国传统戏剧带来视听的盛宴9 . 如果你是牡丹亭的导演,演出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记者:“您好!祝贺演出成功。”导演:“谢谢!”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选择在莫斯科古老的花园里演出牡丹亭?”导演:_10 . 文化交流是相互的,如果契诃夫的变色龙改编为实景话剧在上海演出,你觉得以下哪个地方最适合?为什么?A乡村田园 B古镇茶馆 C城市广场 D海滨沙滩盲道上的爱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选文有改动)11 . 写出第段中划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12 . 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13 . 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14 . 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句子默写15 . 根据提示填空。(1)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2)知之者不知好之者,_。论语(3)不知何处吹芦管,_。夜上受降城闻笛(4)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5)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认识。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_,_。(6)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6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念无与为乐者(_)(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3)余拏一小舟(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17 .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8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9 .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0 . 诗歌运用了哪些典故?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1 .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诗句所蕴含的哲理。七、名著阅读22 . 不同体裁的作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任选下面一部作品,借助材料,解说应该采取的阅读方法及理由。昆虫记:他留下的观察记录是不变的,但给读者的思索却是灵活可变的。他没有强迫他人接受自已的观点。只是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发思想的享受。刘莹莹(译序)飞向太空港:李鸣生的作品既是中国航天发射的大写真,也是在一个特殊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文学审视和观照,他不像有的作家那样摆不脱事件的约束,把作品完全等同于事件的自然过程。他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有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杜格、不同命运,不同料学精种和科学行为的表现。李炳银(评论家)八、作文23 .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天空一直下着鹅毛大雪,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啪”,一团雪从树枝上掉了下来”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接着往下写,写成一篇不少于550字的完整故事。 要求自拟题目,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基础知识综合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