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491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都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都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浩瀚磅礴(b)钟灵毓秀(y)自艾自怜(y)B无垠蹂躏(ln)坦荡如砥(d)寻幽揽胜(ln)C溃乏耷拉(d)吹毛求疵(z)潜滋暗长(qin)D磕绊晕圈(yn)入不敷出(f)恹恹欲睡(yn)2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雾霭丛莽俯瞰五彩斑斓B告诫眩晕彷徨轻歌曼舞C霹雳蜿蜒急湍震耳欲聋D明媚皱褶眺望穿流不息二、现代文阅读再见,黄昏里的男孩初三那年的秋天,我的梦里全是一中,多少次站在它的门前,想进去,却被保安拦了下来。我一声不吭地在门前站了很长时间,睁大眼睛望着这座金色山峰,跟自己说:我一定要攀越它,一定要考上一中。这个念想像汹涌澎湃的海水不断在我心间激荡,我仿佛要身披铠甲、剑指前方,竭尽所能敌过百万大军。此后,时针所指的任何方向都是它。我制定了非常严苛的作息,恨不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省了,发了疯一样努力背书做题,桌上的教辅材料、笔记本日渐高筑。终于,我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有一次,凌晨1点,我倒在了书桌上,我妈听到响声进来,吓坏了,将我扶起,用手摸我额头说发烧了,立马叫醒我爸背我去了医院。头昏脑热的我在路上竟然还吵嚷着:“数学还没做,我要回去,我要考第一,我要去一中!”我爸当我是在说胡话,背着我走得更快了。随后,我不再跟自己的身体死磕,开始调整作息。每当内心感到压抑的时候,我就去找L谈心。回来的路上,我们经过一座桥,我仰起头对天空喊着:“如果我考上了,我一定要请你吃遍一中附近的所有美食,你要喝多少酒我都陪你。”L咧嘴笑着,应了声:“好!”在初三下学期的几次模拟考中,我没有考出可喜的分数。班主任告诉我,虽然这几次成绩有些滑坡,但都还在年级前十,她让我参加侨中的保送考试。“老师,我想去一中。”我弱弱地说了一句。她说:“每年能去一中的同学基本都排在年级前五,老师不想让你太冒险。”“冒险”这个词像一块布蒙住了我的眼睛,又像一把火将我之前的努力焚烧殆尽。我妥协了,参加了侨中的保送考试,感觉自己发挥得并不好。我想自己还可以参加中考,决心考上一中,向所有人证明自己,可当班主任把保送考试的录取通知放到我手里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都不可能了。之后的岁月云淡风轻,直到L把他的高中录取通知书给我看的时候,我脸上带着笑容祝福他的同时,心里流泪了。脸上的表情终于撑不住了,我当着L的面难过地哭了。L见了,立马把通知书收起来,跟我说:“其实你可以的,我知道。”我搖了摇头,抹去泪水问他:“我想进去看看,你以后能带我进去吗?”L把手搭在我肩上说:“开学后,我就带你去。”我无法忘记那一天,L带我走进那扇校门。余晖给墙壁镀上金边,秋风扫下红叶到了脚边。我曾经幻想过无数次,自己能走进这条路,站在岁月洗礼多时的红墙边,举目四望,感受着一生中可以凝结为永恒的时刻。但现实告诉我,我只是这里的过客。三年过后,我跟朋友散落在东西南北。L依旧留在南方念书,后来毕业当了气象员。我研究生毕业后,我到重庆的一所大学任教。那个寒假,我又来到昔日向往的高中校门前,想起L曾经说的:如果高中毕业后,你还想来这儿,就跟保安说你是校友回来看看母校,他们会放你进来的。我照他说的做了。这一次,我独自穿过校门,那扇承载过我年少希冀的门像时光的入口,一踏进,我的二十岁不见了,我的十七岁回来了。绿树荫荫,红墙幢憧,白色瓷砖铺设的教学楼还似当初模样。我独自在六平山下的操场坐了一个下午,远处高架桥上的车辆疾驰而去,那样仓促,像记忆中訇然长逝的遭遭人事,我在俗世仍很笨拙的手脚被将晚的天色收藏。风又吹来,拂去落叶,也拂去当年的迷惘、安协、失落、不甘,以及早该被时间清扫的尘埃。前面是一条通往更大世界的路,我微笑着走去,心里始终回荡着一个声音,是当初L对我说的那句话:“其实你可以的,我知道。”(原文有删改)3 .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情节“我”的心理或状态那年的秋天我想一定要考一中一次凌晨一点头昏脑热初三下学期我被保送侨中,不能考一中独自踏进一中校门豁达、释然4 . 从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这个念想像汹涌澎湃的海水不断在我心间激荡,我仿佛要身披铠甲、剑指前方,竭尽所能敌过百万大军。5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我”立志考一中并为之努力,后因身体吃不消和成绩下滑而与一中失之交臂的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B“我”在因劳累过度而发烧之后,我开始调整作息,消极学习,不想考一中了。CL跟我说:“其实你可以的,我知道。”这一句话既给予我安慰,又给我了继续学习的动力。D班主任说:“每年能去一中的同学基本都排在年级前五,老师不想让你太冒险。”体现了班主任对“我”的关爱。E文章讲述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一次失败的故事,揭示了人生道路总有我们无法抗拒的坎坷和曲折的主题。6 . “一踏进,我的二十岁不见了,我的十七岁回来了。”请简要概括十七岁的“我”是怎样的人?结合原文与链接材料谈谈遇到考试失利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未来?(链接材料)有资料显示,马云参加过3次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他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总分差140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他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这次数学79分,终于考上大学。前天晚上,马云回想起自己高考又一次失利的那个夜晚,百感交集,他给落榜生写了一封信:我想你这几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因为我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 然后他告诉考生,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经典和我们周国平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我们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就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质量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7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8 . 陶渊明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名句传世,本文作者在告诉我们如何读经典时,也有类似的意思,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读经典应该“不求甚解”的理由是什么?9 . 文章围绕“经典和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请从以下选项中找出错误的一个方面。( )A人们之所以读书,无非是有三种目的。B真正的阅读不仅要读经典,还要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C只有阅读被时间筛选出来的经典才能获得自我发现和成长,才算真正的阅读。D提议普通人要用一种轻松的心态阅读经典。10 .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典可以使每一个阅读者在精神上得到启迪或享受,使他们的灵魂填充智慧。B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C经典需要人们用心去品味涵养,是需要灵魂参与的高级活动,普通大众是不能喜爱和享受的。D作者为那些阅读经典的人感到荣幸和自豪,同时也对从未接触过经典的人感到遗憾和惋惜。三、句子默写11 . 默写(1)不见去年人,_。生查子元夕(2)_,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_,太守也。 醉翁亭记(4)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_。归园田居四、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明周晖金陵琐事)(注释)封识(zh):封存的标记。利:贪图。俟工(s):等待。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12 . 解释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_太丘舍去_尊君在不_元方入门不顾_13 . 翻译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2)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14 . 上述两篇文章分别强调了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五、诗歌鉴赏15 .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后面的小题。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的美丽画面。_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 天净沙春中“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六、名著阅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6 . 以上文字节选自_,主人公_(人名)。17 . “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请你列举一件有关主人公没有“虚度年华”的事例七、综合性学习18 .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苏格拉底关于天地只有三尺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争论着,思考着,实践着。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_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1)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3)请在第句的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连接词。_19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一。(1)材料一中的两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这档节目的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2)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吗?(一点即可)(3)“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词大会,主体字为“酒”,请写出你能吟诵的带“酒”字的两诗句。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八、作文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2、八、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