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5393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B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C小说必须具备三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D小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景物和时代背景。二、字词书写2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建筑、园林、绘画等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载体。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中国石拱桥,彰显了我国桥梁建筑巧妙绝ln( )的施工技术;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显示了设计师们自出心ci( )的匠心;千古名作清明上河图传统的手卷( )形式,兼工带写,线条遒( )劲,繁华的市井风情背后,隐藏了北宋遗民怀念故土的心境。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巧妙绝ln_自出心ci_手卷_遒_劲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砚铭,是一种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位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它是我国独有的文体形式,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就砚铭的书法字体而言,有篆、隶、楷、草、行;就内容而言,大体可归为三类。砚铭有的(甲)。“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湟,永年宝之,斯为良”,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砚铭。他得到这方端州石渠砚时,喜不自胜,便书此砚铭。砚铭有的(乙)。“尔本无名,托乎云水,云穷水尽,唯一坚粹”,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则砚铭。他被贬黄州时,得端州马肝石一块,制成砚台,命名为“紫云端”,并精工刻于砚上。苏轼将“石”比作“云”,是因为凿石工匠作业于岩洞,踏的是“水中天”,水面如天幕,凿“石”如割“云”。作者颂砚之意不在砚,而在于抒发孤寂情怀,表明自己节操自守、坚贞不阿的性格。砚铭有的(丙)。文天祥曾经在砚侧镌铭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这则砚铭将一个民族英雄赤胆为民、忠心报国的情操表达得淋漓尽致。文天祥后来卖尽家产,募兵抗元;身陷囹圄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无动于衷,誓死不降;最后慷慨就义。砚贵有铭。一方好砚,它集佳石、文学、雕刻、书法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件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丁)(再)镌刻上贴切的铭文,就好比锦上添花,身价倍增。(戊)使人读后深受启迪,(己)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精神享受。3 . 对文中加横线字读音和对( )内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镌刻(ju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B镌刻(ju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C镌刻(ju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D镌刻(ju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4 . (小题2)根据语境,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写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托物言志抒发心情表明性格ABCD5 . (小题3)文段中提到的褚遂良是唐初书家四巨头之一。右面是他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B采用楷书书体,笔画一板一眼,规规矩矩。C用笔方圆有度,粗细有变,章法疏朗,自然和谐。D上下紧密,左右舒展,呈现跌宕多姿的空间。6 . (小题4)文段(丁)(戊)(己)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不仅而且B只要不仅甚至C只要从而而且D如果从而甚至7 . (小题5)依据文天祥的砚铭的内容和他自身经历,你会想起哪句古诗,简要说说为什么会想起这句古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藤野先生(节选)鲁迅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8 . 第一段中加点字“实在标致”的含义与作用?(有两问,请分条答)9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1)_(2) _(3)_(4)_。10 .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什么?联系全文,“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我决定要干什么?这个决定的原因是什么?(有三问,请分条答)11 . “正人君子”具体指什么 ,它所用的修辞是什么 ,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三问,请分条答)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吾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选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注释:子俨:陶渊明共5子,子俨是其一。羲皇上人:上古时代的人。就:接近。大分:寿命。役柴水之劳: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若何”:怎么。尔:那样。卿佐:官名。没齿:终身。12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吾 少 学 琴 书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欣然忘食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四海皆兄弟14 . 翻译下列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15 . “静”字甲文中多次反复出现。请结合语句,说说你对“静”的理解。16 . 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五、句子默写17 .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树树皆秋色,_。(2)_,归雁入胡天。 (3)最爱湖东行不足,_(4)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5)山随平野尽,_。(6) 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岂不罹凝寒? _。(8) _,行止依林阻。六、课内阅读18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当涂:独怆然而涕下怆然: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愿驰千里足驰:会当凌绝顶会当: 无丝竹之乱耳乱: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湮: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七、诗歌鉴赏19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小题。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1)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第一句中“过”字写出了梅花_的特点。(2)诗歌三、四句很有趣味,请作赏析。八、名著阅读20 . 请仿照下面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备选标题:了不起的粉刷工 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 快乐的海盗营地标题( )(填写序号)情节:(我的思考)21 . 名著阅读。(1)西游记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_,交代_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2)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小说中塑造的终老科场、迂腐可笑的两个最典型的人物是_、_。九、作文22 . 请以“那个人,那件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要求: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要写出真情实感。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句子默写1、六、课内阅读1、七、诗歌鉴赏1、八、名著阅读1、2、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